政和初,議禮局上《受降儀》。 皇帝乘輿升宣德門樓,降輿坐禦幄,百官與降王、蕃官各班樓下,如大禮肆赦儀。 東上閣門以紅縧袋班齊牌引升樓,樓上東上閣門官附內侍承旨索扇,扇合,帝即禦坐,簾卷。 內侍又贊搧開,侍衛如常儀。 諸班親從並裡圍降王人等迎駕,自讚常起居。 次舍人讚執儀將士常起居。 次管幹降王使臣並隨行舊蕃官常起居。 次禮直官、舍人引百官橫行北向,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班首奏聖躬萬福,又再拜退,百官各就東西位。 舍人引降王服本國衣冠詣樓前北向,女婦少西立,僧又少西,尼立於後。 入內省官詣禦坐前承旨,傳樓上東上閣門官承旨錄訖,以紅條袋降制樓下,東上閣門官承旨退。 降王以下俯伏,東上閣門官至,令通事舍人掖之起,首領以下皆起,鞠躬。 閣門宣有敕,降王以下再拜,僧尼止躬呼萬歲。 閣門錄敕旨付管幹官,降王等躬聽詰問。 如有復奏,閣門錄訖,仍以紅縧袋引升樓。 如無復奏,入內省官詣禦坐承旨,傳樓上閣門官稱有敕放罪訖,舍人讚謝恩,降王以下再拜稱萬歲,復序立。 入內省官詣禦坐承旨,傳樓上閣門官稱有敕各賜首服袍帶。 樓下閣門官承旨引所賜檐床陳于西,舍人宣曰有敕,降王以下再拜鞠躬,舍人稱各賜某物,賜物畢,又再拜稱萬歲。 若賜官、即贊謝再拜,並歸次易所賜服。 舍人先引降王以下至授遙郡以上當樓前北向東上立,贊再拜,稱萬歲,又再拜;次贊服冠帔婦女再拜。 們尼別謝,引還。 次贊樓上侍立官稱賀再拜,禮直官,舍人分引百官橫行北向立,贊拜訖,班首少前,俯伏跪,稱賀,其詞中書隨事撰述,賀訖,複位。 在位者又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東上閣門官進詣樓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答,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又贊再拜,三稱萬歲,又再拜。 樓上樞密院前跪奏,稱某官臣某言,禮畢,內侍索扇,扇合簾垂,帝降坐。 內侍贊搧開,所司承旨放仗,樓下鞭鳴,百官再拜退。 開禧三年三月,四川宣撫副使安丙函逆臣吳曦首並違制創造法物、所受金國加封蜀王詔及金印來獻。 四月三日,禮部太常寺條具獻馘典故,俟逆曦首函至日,臨安府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寺官監引赴都堂審驗。 奏獻太廟、別廟差近上宗室南班,奏獻太社、太稷差侍從官。 各前一日赴祠所致齋,至日行奏獻之禮,大理寺、殿前司計會行禮時刻,監引首函設置以俟。 奏獻禮畢,梟于市三日,付大理寺藏於庫。 端平元年,金亡。 四月,京湖制置司以完顏守緒函骨來上,差官奏告宗廟社稷如儀。 田獵。 太祖建隆二年,始校獵于近郊。 先出禁軍為圍場,五坊以鷙禽細犬從。 帝親射走兔三,從官貢馬稱賀。 其後多以秋冬或正月田于四郊,從官或賜窄袍暖靴,親王以下射中者賜以馬。 太宗將北征,因閲武獵近郊,以多盜獵狐兔者,命禁之。 有衛士奪人獐,當死,帝曰:「若殺之,後世必謂我重獸而輕人。 」特貰其罪。 帝常以臘日校獵,諭從臣曰:「臘日出狩,以順時令,緩轡從禽,是非荒也。 」回幸講武台,張樂,賜群臣飲。 其後,獵西郊,親射走兔五。 詔以古者蒐狩,以所獲之禽薦享宗廟,而其禮久廢,今可復之。 遂為定式。 帝雅不好弋獵,詔除有司行禮外,罷近甸游畋,五坊所畜鷹犬並放之,諸州不得以鷹來獻。 已而定難軍節度使趙保忠獻鶻一,號「海東青」,詔還賜之。 臘日,但命諸王略畋近郊,而五坊之職廢矣。 真宗復詔教駿所養鷹鶻量留十餘,以備諸王從時展禮。 禁圍草地,許民耕牧。 至仁宗時,言者言校獵之制所以順時令、調戎事,請修此禮。 於是詔樞密院奏定製度。 獵日五鼓,帝禦內東門,賜從官酒三行,奏鈞容樂,幸瓊林苑門,賜從官食。 遂獵于楊村,宴于幄殿,奏教坊樂。 遣使以所獲馳薦太廟。 既而召父老臨問,賜以飲食茶絹,及五坊軍士銀絹有差。 宰相賈昌朝等曰:「陛下暫幸近郊,順時田獵,取鮮殺而登廟俎,所以昭孝德也;即高原而閲軍實,所以講武事也;問耆老而秩飫,所以養老也;勞田夫而賜惠,所以勸農也。 乘輿一出,而四美皆具。 伏望宣付史館。 」從之。 明年,復獵于城南東韓村。 自玉津園去輦乘馬,分騎士數千為左右翼,節以鼓旗。 合圍場徑十餘里,部隊相應。 帝按轡中道,親挾弓矢,屢獲禽焉。 是時,道傍居人或畜狐兔鳧雉驅場中。 帝謂田獵以訓武事,非專所獲也,悉縱之。 免圍內民田一歲租,仍召父老勞問。 其後以諫者多,罷獵近甸。 自是,終靖康不復講。 打球,本軍中戲。 太宗令有司詳定其儀。 三月,會鞠大明殿。 有司除地,豎木東西為球門,高丈餘,首刻金龍,下施石蓮華坐,加以采繢。 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門,衛士二人持小紅旗唱籌,禦龍官錦繡衣持哥舒棒,周衛球場。 殿階下,東西建日月旗。 教坊設龜茲部鼓樂於兩廊,鼓各五。 又于東西球門旗下各設鼓五。 閣門豫定分朋狀取裁。 親王、近臣、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駙馬都尉、諸司使副使、供奉官、殿直悉預。 其兩朋官,宗室、節度以下服異色綉衣,左朋黃衤蘭;右朋紫衤蘭打球供奉官左朋服紫綉,右朋服緋綉,烏皮靴,冠以華插腳折上巾。 天廄院供馴習馬並鞍勒。 帝乘馬出,教坊大合《涼州曲》,諸司使以下前導,從臣奉迎。 既禦殿,群臣謝,宣召以次上馬,馬皆結尾,分朋自兩廂入,序立於西廂。 帝乘馬當庭西南駐。 內侍發金合,出朱漆球擲殿前。 通事舍人奏云:禦朋打東門。 帝擊球,教坊作樂奏鼓。 球既度,颭旗、嗚鉦、止鼓。 帝回馬,從臣奉觴上壽,貢物以賀。 賜酒,即列拜,飲畢上馬。 帝再擊之,始命諸王大臣馳馬爭擊。 旗下擂鼓。 將及門,逐廂急鼓。 球度,殺鼓三通。 球門兩旁置綉旗二十四,而設虛架于殿東西階下。 每朋得籌,既插一旗架上以識之。 帝得籌,樂少止,從官呼萬歲。 群臣得籌則唱好,得籌者下馬稱謝。 凡三籌畢,乃禦殿召從臣飲。 又有步擊者、乘驢騾擊者,時令供奉者朋戲以為樂雲。 救日伐鼓。 建隆元年,司天監言日食五月朔,請掩藏戈兵鎧冑。 事下有司,有司請皇帝避正殿,素服,百官各守本司,遣官用牲太社如故事。 景德四年五月朔,日食。 上避正殿不視事。 第3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