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婚嫁者委主婚宗室,擇三代有任州縣官或殿直以上者,列姓名、家世、州裡、歲數奏上,宗正司驗實召保,付內侍省宣系,聽期而行。 嫁女則令其婿召保。 其冒妄成婚者,以違制論。 主婚宗室與媒保同坐,不以赦降,自首者減罪,告者有賞。 非袒免親者依庶姓法。 宗室離婚,委宗正司審察,若于律有可出之實或不相安,方聽。 若無故捃拾者,劾奏。 如許聽離,追完賜予物,給還嫁資。 再娶者不給賜。 非袒免以上親與夫聽離,再嫁者委宗正司審核。 其恩澤已追奪而乞與後夫者,降一等。 」尋詔:「宗女毋得與嘗娶人結婚,再適者不用此法。 」 品官婚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成、請期、親迎、同牢、廟見、見舅姑、姑醴婦、盥饋、饗婦、送者,並如諸王以下婚。 四品以下不用盥饋、饗婦禮。 士庶人婚禮。 並問名于納采,並請期于納成。 其無雁奠者,三捨生聽用羊,庶人聽以雉及鷄鶩代。 其辭稱「吾子」。 親迎。 質明,掌事者設禰位廳事東間,南向。 婿之父服其服,北面再拜,祝曰:「某子某,年若干,禮宜有室,聘某氏第幾女,以某日親迎,敢告。 」子將行,父坐廳事,南向,子服其服,三捨生及品官子孫假九品服,余並皂衫衣、折上巾。 立父位西,少南,東向。 贊者注酒于盞授子,子再拜,跪受,贊者又以饌設位前,子舉酒興,即坐飲食訖,降,再拜,進立父位前,命之曰:「厘爾內治,往求爾匹。 」子再拜,曰:「敢不奉命。 」又再拜,降出。 初婚,掌事者設酒饌室中,置二盞于盤,婿服其服如前服,至女家,贊者引就次,掌事者設禰位,主人受禮,如請期之儀。 主人謂女父。 女盛服立房中,父升階立房外之東,西向。 非南向者,各隨其所向。 父立於門外之左,余放此。 贊者注酒于盞授女,女再拜受盞;贊者又以饌設于位前,女即坐飲食訖,降,再拜。 父降立東階下,賓出次,賓謂婿。 主人迎于門,揖賓入,賓報揖,從入。 主人升東階,西面;賓升西階,進當房戶前,北面。 掌事者陳雁于階,賓曰:「某受命于父,以茲嘉禮,躬聽成命。 」主人曰:「某固願從命。 」賓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 初,女出,父戒之曰:「往之汝家,無忘肅恭!」母戒之曰:「夙夜以思,無有違命!」諸母申之曰:「無違爾父母之訓!」女出,婿先還,俟于門外。 婦至,贊者引就北面立,婿南面,揖以入,至于室。 掌事者設對位室中,婿婦皆即坐,贊者注酒于盞授婿及婦,婿及婦受盞飲訖。 遂設饌,再飲、三飲,並如上儀。 婿及婦皆興,再拜,贊者徹酒饌。 見祖禰、見舅姑、醴婦、饗送者,如儀。 志第六十九禮十九(賓禮一) ○大朝會儀常朝儀 《周官》:司儀掌九儀賓客擯相,詔王南鄉以朝諸侯。 「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蓋君臣之際體統雖嚴,然而接以仁義,攝以威儀,實有賓主之道焉。 是以《小雅·鹿鳴》燕其臣下,皆以嘉賓稱之。 宋之朝儀,政和詳定五禮,列為賓禮。 今修《宋史》,存其舊雲。 大朝會。 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會之禮。 太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賀于崇元殿,服袞冕,設宮縣、仗衛如儀。 仗退,群臣詣皇太后宮門奉賀。 帝常服禦廣德殿,群臣上壽,用教坊樂。 五月朔,受朝賀于崇元殿,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宮縣、儀仗如元會儀。 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賀于文明殿,四年于朝元殿,賀畢,常服禦大明殿,群臣上壽,始用雅樂登歌、二舞,群臣酒五行罷。 太宗淳化三年正月朔,命有司約《開元禮》定上壽儀,皆以法服行禮,設宮縣、萬舞,酒三行罷。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朔,雨,命放仗,百官常服,起居于長春殿,退詣正衙,立班宣制。 仁宗天聖四年十二月,詔明年正月朔先率百官赴會慶殿,上皇太后壽,酒畢,乃受朝天安殿,仍令太常禮院修定儀制。 五年正月朔,曉漏未盡三刻,宰臣、百官與遼使、諸軍將校,並常服班會慶殿。 內侍請皇太后出殿後幄,鳴鞭,升坐;又詣殿後皇帝幄,引皇帝出。 帝服靴袍,于簾內北向褥位再拜,跪稱:「臣某言:元正啟祚,萬物惟新。 伏惟尊號皇太后陛下,膺時納祐,與天同休。 」內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祐,與皇帝同之。 」帝再拜,詣皇太后禦坐稍東。 內給事酌酒授內謁者監進,帝跪進訖,以盤興,內謁者監承接之,帝卻就褥位,跪奏曰:「臣某稽首言:元正令節,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再拜,內常侍宣答曰:「恭舉皇帝壽酒。 」帝再拜,執盤侍立,教坊樂止,皇帝受虛盞還幄。 通事舍人引百官橫行,典儀贊再拜、舞蹈、起居。 太尉升自西階,稱賀簾外,降,還位,皆再拜、舞蹈。 侍中承旨曰:「有制。 」皆再拜,宣曰:「履新之吉,與公等同之。 」皆再拜、舞蹈。 閣門使簾外奏:「宰臣某以下進壽酒。 」皆再拜。 太尉升自東階,翰林使酌禦酒盞授太尉,執盞盤跪進簾外,內謁者監跪接以進,太尉跪奏曰:「元正令節,臣等不勝慶抃,謹上千萬歲壽。 」降,還位,皆再拜。 宣徽使承旨曰:「舉公等觴。 」皆再拜。 太尉升,立簾外,樂止。 內謁者監出簾授虛盞。 太尉降階,橫行,皆再拜、舞蹈。 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升,及東西廂坐,酒三行,侍中奏禮畢,退。 樞密使以下迎乘輿于長春殿,起居稱賀。 百官就朝堂易朝服,班天安殿朝賀,帝服袞冕受朝。 禮官、通事舍人引中書令、門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詣褥位,脫劍舄,以次升,分東西立。 諸方鎮表、祥瑞案先置門外,左右令史絳衣對舉,給事中押祥瑞、中書侍郎押表案入,分詣東、西階下對立。 既賀,更服通天冠、絳紗袍,稱觴上壽,止舉四爵。 乘輿還內,恭謝太后如常禮。 神宗元豐元年,詔龍圖閣直學士、史館修撰宋敏求等詳定正殿禦殿儀注,敏求遂上《朝會儀》二篇、《令式》四十篇,詔頒行之。 其制: 元正、冬至大朝會,有司設禦坐大慶殿,東西房于禦坐之左右少北,東西閣于殿後,百官、宗室、客使次於朝堂之內外。 五輅先陳于庭,兵部設黃麾仗于殿之內外。 大樂令展宮架之樂於橫街南。 鼓吹令分置十二案于宮架外。 協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階之前楹,一位宮架西北,俱東向。 陳輿輦、禦馬于龍墀,傘扇于沙墀,貢物于宮架南冬至不設貢物 ,余則列大慶門外。 陳布將士于街。 左、右金吾六軍諸衛勒所部,列黃麾大仗于門及殿庭。 百僚、客使等俱入朝。 文武常參官朝服,陪位官公服,近仗就陳于閣外。 大樂令、樂工、協律郎入就位。 中書侍郎以諸方鎮表案、給事中以祥瑞俟于大慶門外之左右冬至不設給事中位、祥瑞案 。 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 第3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