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元年五月,冊元祐皇后為隆祐太后,令所司擇日奉上冊寶,時方巡幸,不克行禮;遙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 紹興七年三月,詔略曰:「宣和皇后夙擁慶羡,是生眇沖,乃骨肉之至親,偕父兄而時邁。 十年地阻,懷《陟岵》、《凱風》之思;萬里使還,奉上皇、寧德之諱。 宜尊為皇太后,令所司擇日奉上冊寶。 」太常寺言:「請依祖宗故事,俟三年之喪終制,然後行禮。 」時翰林學士朱震言:「唐德宗建中上太后沈氏尊號時,沈太后莫知所在,猶供張含元殿,具袞冕,出左序,立東方,再拜奉冊。 今太后聖體無恙,信使相望,豈可不舉揚前憲?臣又聞,三年之制,惟天地、社稷越紼行事。 德宗以大曆十四年即位,明年改元建中,時行易月之制,故以冕服行事。 今陛下退朝之服,盡如禮制,謂當供張別殿,遣三公奉冊,藏於有司,恭俟來歸。 願下禮官講明。 」詔從之。 禮部、太常言:「寶文欲乞以‘皇太后寶’四字為文,合差撰冊文官一員,書冊文官一員,書篆寶文官一員,並差執政。 」十年,營建皇太后宮,以慈寧為名。 十二月,帝自常禦殿詣慈寧殿遙賀皇太后,奉上冊寶。 十二年八月,皇太后還慈寧宮,十月十八日,奉進冊寶。 其日張設慈寧殿,設坐殿中,皇太后服禕衣即禦坐,本殿官設冊寶于殿下,慈寧宮事務官並本殿官並朝服詣殿下,再拜,搢笏,舉冊寶奉進;先進冊,次進寶,進畢,降坐,易禕衣,服常服。 皇帝詣慈寧殿賀,如宮中儀,次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 三十二年六月,詔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集議以聞。 左仆射陳康伯等言:「五帝之壽,惟堯最高,百王之聖,惟堯獨冠。 今茲高世之舉,視堯有光,恭請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曰壽聖太上皇后。 」詔恭依,仍令禮部、太常討論禮儀以聞。 左仆射陳康伯撰太上皇帝冊文,兼禮儀使、參政汪澈書冊文並篆寶,知樞密院葉義問撰太上皇后冊文,同知樞密院事黃祖舜書冊文。 八月十四日,奉上冊寶。 是日,陪位文武百僚、太傅以下行事官,並朝服入詣大慶殿下立班。 皇帝自內服履袍入禦幄,服通天冠、絳紗袍出至大慶殿,詣冊寶褥位前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訖,皇帝行發冊寶授太傅之禮如儀。 禮畢,皇帝還幄,服履袍還內,文武百僚退。 儀仗鼓吹,備而不作。 護衛冊寶,太傅以下行事官導從冊寶至德壽宮。 皇帝自祥曦殿服履袍乘輦,至德壽宮大次降輦,陪位文武官入殿庭立班定,太傅以下行事官從冊寶入殿,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升殿,詣西向褥位立,太上皇帝自宮服履袍即坐,皇帝北向四拜起居訖,次太傅以下皆四拜起居。 次行奉冊之禮,中書令、參知政事史浩讀冊,攝侍中葉義問讀寶,讀訖,退複位。 皇帝再拜稱賀曰:「皇帝臣某稽首言:伏惟光堯壽聖太上皇帝陛下冊寶告成,鴻名肇正,與天同壽,率土均歡。 」皇帝再拜,次侍中承旨宣答曰:「皇帝孝通天地,禮備古今,勉受鴻名,良深感慰。 」皇帝再拜訖,西向立,次太傅以下再拜稱賀致詞曰:「攝太傅、尚書左仆射臣康伯等稽首言:伏惟光堯壽聖太上皇帝陛下肅臨寶位,誕受丕稱,獨推天父之尊,普慰帝臣之願。 」奏訖,再拜舞蹈。 次侍中承旨宣答曰:「光堯壽聖太上皇帝聖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圖,勉受嘉名,但增感慰。 」又再拜舞蹈。 次太上皇帝降坐入宮,皇帝后從壽聖太上皇后冊寶入宮。 皇帝詣太上皇后坐前北向立,太上皇后升坐,皇帝四拜起居,行奉上冊寶之禮,讀冊官陳子常讀冊,讀寶官梁康民讀寶,讀訖複位,皇帝再拜稱賀致詞曰:「皇帝臣某稽首言:伏惟壽聖太上皇后殿下德茂坤元,禮崇大號,寶書翕受,歡抃無疆。 」皇帝再拜,次宣答官承旨宣答曰:「壽聖太上皇后教旨:皇帝祲容載蕆,顯號來膺,誠孝通天,但深感惕。 」皇帝再拜訖,太上皇后降坐入宮。 次太傅以下文武百僚就德壽殿下拜箋稱賀以俟,皇帝服履袍乘輦還內。 十六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詣文德殿拜表稱賀。 志第六十四禮十四(嘉禮二) ○冊立皇后儀冊命皇太子儀冊皇太子妃儀公主受封儀冊命親王大臣儀 冊立皇后。 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為皇后,命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自後,凡制書雲冊命者,多不行冊禮。 后妃皆寫冊命告身,以金花龍鳳羅紙、金涂褾袋,有司進入,學士院草制,宣于正殿。 近臣、牧守、宗室皆修貢禮,群臣拜表稱賀,又詣內東門奉箋賀皇后。 真宗冊德妃劉氏為皇后,不欲令藩臣貢賀,不降制於外廷,止命學士草詞付中書。 仁宗冊皇后曹氏,其冊制如皇太子,玉用珉玉五十簡,匣依冊之長短;寶用金,方一寸五分,高一寸,其文曰「皇后之寶」,盤螭紐,綬並緣冊寶法物約舊製為之,匣、盝並朱漆金涂銀裝。 其禮與《通禮》異,不立仗,不設縣。 前一日,守宮設次於朝堂,設冊寶使、副次於東門外,命婦次於受冊寶殿門外,設皇后受冊寶位於殿庭階下北向。 奉禮設冊寶使位於內東門外,副使、內侍位於其南,差退,東向北上,冊寶案位於使前南向,又設內給事位於北廂南向。 其日,百官常服早入次,禮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書令、侍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及奉冊寶官,執事人絳衣介幘,詣垂拱殿門就次,以俟冊降。 禮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宰臣、樞密、冊寶使副、百官詣文德殿立班,東西相向。 內侍二員自內承旨降皇后冊寶出垂拱殿,奉冊寶官俱搢笏率執事人,禮直官導中書侍郎押冊,中書令後從,門下侍郎押寶,侍中後從,由東上閣門出,至文德殿庭權置。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就位,次引侍中于使前,西向稱「有制」,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使、副、在位官皆再拜,宣曰:「贈尚書令、冀王曹彬孫女冊為皇后,命公等持節展禮。 」使、副再拜,侍中還位,門下侍郎帥主節者詣使東北,主節以節授門下侍郎,門下侍郎執節授冊使,冊使跪受,興,付主節,幡隨節立於使左。 次引中書令、侍中詣冊寶東北,西向立,中書侍郎引冊案立於中書令右,中書令取冊授冊寶使,使跪受,興,置於案,中書令、中書侍郎退復班。 門下侍郎引寶案于侍中之右,取寶授冊寶使如上儀,退複位,典儀贊拜訖,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押冊寶,持節者前導,奉冊寶官奉舁,援衛如式,以次出朝堂門,詣內東門附內臣入進。 內臣引內外命婦入就位,內侍詣閣請皇后服禕衣。 冊寶至,使、副俱東向內給事前,北內跪稱:「冊寶使李迪、副使王隨奉制授皇后冊寶。 」俯伏,興,退複位。 內給事入詣受冊寶殿門皇后前跪奏訖,內侍進詣使前,西面跪受冊寶,以授內謁者監,使退複位。 內謁者監、主當內臣持冊寶入內東門,內侍從之,以次入詣殿庭。 內侍贊引皇后降立庭中北向位,內侍跪取冊,次內侍跪取寶,興,立皇后右少前,西向,內侍二員進立皇后左少前東向,內侍稱「有制」,內侍贊皇后再拜,內侍奉冊進授皇后,皇后受以授內侍,次內侍奉寶亦然。 復贊再拜訖,導皇后升坐,內臣引內外命婦稱賀如常儀。 禮畢,內侍導皇后降坐還閣,內外命婦班退。 皇后易常服,謝皇帝、皇太后,用常禮。 百官詣東上閣門表賀。 第3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