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又有算學。 大觀三年,禮部、太常寺請以文宣王為先師,兗、鄒、荊三國公配享,十哲從祀。 自昔著名算數者畫像兩廡,請加賜五等爵,隨所封以定其服。 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封風後上谷公,箕子遼東公,周大夫商高鬱夷公,大撓涿鹿公,隷首陽周公,容成平都公,常儀原都公,鬼俞區宜都公,商巫咸河東公,晉史蘇晉陽伯,秦卜徒父潁陽伯,晉卜偃平陽伯,魯梓慎汝陽伯,晉史趙高都伯,魯卜楚丘昌衍伯,鄭裨灶滎陽伯,趙史墨易陽伯,周榮方美陽伯,齊甘德菑川伯,魏石申隆慮伯,漢鮮于妄人清泉伯,耿壽昌安定伯,夏侯勝任城伯,京房樂平伯,翼奉良成伯,李尋平陵伯,張衡西鄂伯,周興慎陽伯,單颺湖陸伯,樊英魯陽伯,晉郭璞聞喜伯,宋何承天昌盧伯,北齊宋景業廣宗伯,隋蕭吉臨湘伯,臨孝恭親豐伯,張冑玄東光伯,周王樸東平伯,漢鄧平新野子,劉洪蒙陰子,魏管輅平原子,吳趙逵谷城子,宋祖沖之范陽子,後魏商紹長樂子,北齊信都芳樂城子,北齊許遵高陽子,隋耿詢湖熟子,劉焯昌亭子,劉炫景城子,唐傅仁均博平子,王孝通介休子,瞿曇羅居延子,李淳風昌樂子,王希明琅琊子,李鼎祚贊皇子,邊岡成安子,漢郎顗觀陽子,襄楷隰陰子,司馬季主夏陽男,落下閎閬中男,嚴君平廣都男,魏劉徽淄鄉男,晉姜岌成紀男,張丘建信成男,夏侯陽平陸男,後周甄鸞無極男,隋盧大翼成平男。 尋詔以黃帝為先師。 禮部員外郎吳時言:「書畫之學,教養生徒,使知以孔子為師,此道德之所以一也。 若每學建立殿宇,則配食、從祀,難於其人。 請春秋釋奠,止令書畫博士量率職事生員,陪預執事,庶使知所宗師。 醫學亦準此。 」詔皆從之。 其釋奠之禮:景德四年,同判太常禮院李維言:「按《開寶通禮》,諸州釋奠,並刺史致齋三日,從祭之官齋于公館。 祭日,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 今諸州長吏不親行祀,非尊師重教之道。 」詔太常禮院檢討以聞。 按《五禮精義》,州縣釋奠,刺史、縣令初獻,上佐、縣丞亞獻,州博士、縣主簿終獻。 有故,以次官攝之。 大中祥符三年,判國子監孫奭言:「上丁釋奠,舊禮以祭酒、司業、博士充三獻官,新禮以三公行事,近歲止命獻官兩員臨時通攝,未副崇祀向學之意。 望自今備差太尉、太常、光祿卿以充三獻。 」又命崇文院刊《釋奠儀注》及《祭器圖》頒之諸路。 熙寧五年,國子監言:「舊例遇貢舉歲,禮部貢院集諸州府所貢第一人謁奠先聖,如春秋釋奠儀。 況春秋自有釋奠禮,請罷貢舉人謁奠。 」崇寧,議禮局言:「太學獻官、太祝、奉禮,皆以法服,至于郡邑,則用常服。 望命有司降祭服于州縣,凡獻官、祝、禮,各服其服,以盡事神之儀。 」詔以衣服制度頒使州縣自造焉。 其謁先師之禮:建隆二年,禮院準禮部貢院移,按《禮閣新儀》云:「舊儀無貢舉人謁先師之文。 開元二十六年,詔諸州貢舉人見訖,就國子監謁先師,官為開講,質問疑義,所司設食。 昭文、崇文兩館學士及監內諸舉人亦準此。 」自後諸州府貢舉人,十一月朔日正衙見訖,擇日謁先師,遂為常禮。 大觀初,大司成強淵明言:「考之禮經,士始入學,有釋菜之儀。 請自今每歲貢士始入闢雍,並以元日釋菜于先聖。 」其儀:獻官一員,以丞或博士;分奠官八員,以博士、正錄;大祝一員,以正錄。 應祀官前釋菜一日赴學,各宿其次。 至日,詣文宣王殿常服行禮,貢士初入學者陪位於庭,其他亦略仿釋奠之儀。 紹興十年,詔與大社、大稷併為大祀。 淳熙四年,去王雱畫像。 淳祐元年正月,理宗幸太學,詔以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從祀,黜王安石。 景定二年,皇太子詣學,請以張栻、呂祖謙從祀。 從之。 咸淳三年,詔封曾參郕國公,孔伋沂國公,配享先聖。 封顓孫師陳國公,升十哲位。 復以邵雍、司馬光列從祀。 其序:兗國公、郕國公、沂國公、鄒國公,居正位之東面,西向北上,為配位;費公閔損、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賜、衛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東面,西向北上,鄆公冉耕、齊公宰予、徐公冉求、吳公言偃、陳公顓孫師,居殿上西面,東向北上,為從祀;東廡,金鄉侯澹台滅明、任城侯原憲、汝陽侯南宮适、萊蕪侯曾點、須昌侯商瞿、平輿侯漆雕開、睢陽侯司馬耕、平陰侯有若、東阿侯巫馬施、陽谷侯顏辛、上蔡侯曹恤、枝江侯公孫龍、馮翊侯秦祖、雷澤侯顏高、上邽侯壤駟赤、成邑侯石作蜀、鉅平侯公夏首、膠東侯後處、濟陽侯奚容點、富陽侯顏祖、滏陽侯句井疆、鄄城侯秦商、即墨侯公祖句茲、武城侯縣成、汧源侯燕伋俯句侯顏之仆、建成侯樂劾、堂邑侯顏何、林慮侯狄黑、鄆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點、臨濮侯施之常、華亭侯秦非、文登侯申棖、濟陰侯顏噲、泗水侯孔鯉、蘭陵伯荀況、睢陵伯谷梁赤、萊蕪伯高堂生、樂壽伯毛萇、彭城伯劉向、中牟伯鄭眾、緱氏伯杜子春、良鄉伯盧植、滎陽伯服虔、司空王肅、司徒杜預、昌黎伯韓愈、河南伯程顥、新安伯邵雍、溫國公司馬光、華陽伯張栻,凡五十二人,並西向;西廡,單父侯宓不齊、高密侯公冶長、北海侯公皙哀、曲阜侯顏無繇、共城侯高柴、壽張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須、鉅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鱣、臨沂侯冉孺、沐陽侯伯虔、諸城侯冉季、濮陽侯漆雕哆、高苑侯漆雕徒父、鄒平侯商澤、當陽侯任不齊、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鄡單、祁鄉侯罕父黑、淄川侯申黨、厭次侯榮旂、南華侯左人郢、朐山侯鄭國、樂平侯原亢、胙城侯廉潔、博平侯叔仲會、高堂侯邽巽、臨朐侯公西輿如、內黃侯蘧瑗、長山侯林放、南頓侯陳亢、陽平侯琴張、博昌侯步叔乘、中都伯左丘明、臨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勝、考城伯戴聖、曲阜伯孔安國、成都伯揚雄、歧陽伯賈逵、扶風伯馬融、高密伯鄭玄、任城伯何休、偃師伯王弼、新野伯范寧、汝南伯周敦頤、伊陽伯程頤、郿伯張載、徽國公朱熹、開封伯呂祖謙,凡五十二人,並東向。 昭烈武成王。 自唐立太公廟,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 上元初,封為武成王,始置亞聖、十哲等,後又加七十二弟子。 梁廢從祀之祭,後唐復之。 太祖建隆三年,詔修武成王廟,與國學相對,命左諫議大夫崔頌董其役,仍令頌檢閲唐末以來謀臣、名將勛績尤著者以聞。 四年四月,帝幸廟,歷觀圖壁,指白起曰:「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命去之。 景德四年,詔西京擇地建廟,如東京制。 大中祥符元年,加謚昭烈。 初,建隆議升歷代功臣二十三人,舊配享者退二十二人。 慶歷儀,自張良、管仲而下依舊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 元豐中,國子司業朱服言:「釋奠文宣王,以國子祭酒、司業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為終獻,太祝、奉禮並以監學官充。 及上戊釋奠武成王,以祭酒、司業為初獻,其亞獻、終獻及讀祝、捧幣,令三班院差使臣充之。 官制未行,武學隷樞密院,學官員數少,故差右選。 今武學隷國子監,長、貳、丞、簿,官屬已多,請並以本監官充攝行事,仍令太常寺修入《祀儀》。 」 第3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3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