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丞董行父又上言曰:「在昔泰皇以萬物生於東,至仁體乎木,故德始於木。 木以生火,神農受之為火德;火以生土,黃帝受之為土德;土以生金,少昊受之為金德;金以生水,顓頊受之為水德;水以生木,高辛受之為木德;木以生火,唐堯受之為火德;火以生土,虞舜傳之為土德。 土以生金,夏為金德;金以生水,商為水德;水以生木,周為木德;木以生火,漢應圖讖為火德;火以生土,唐受歷運為土德。 陛下紹天之統,受天之命,固當上繼唐祚,以金為德,顯黃帝之嫡緒,彰聖祖之丕烈。 臣又按聖祖先降于癸酉,太祖受禪于庚申,陛下即位於丁酉,天書下降于戊申。 庚,金也,申、酉皆金也,天之體也。 陛下紹唐、漢之運,繼黃帝之後,三世變道,應天之統,正金之德,斯又順也。 」詔兩制詳議。 既而獻議曰:「竊詳謝絳所述,以聖祖得瑞,宜承土德,且引漢承堯緒為火德之比,雖班彪敘漢祖之興有五,其一曰帝堯之苗裔。 及序承正統,乃越秦而繼周,非用堯之行。 今國家或用土德,即當越唐上,承于隋,彌以非順,失其五德傳襲之序。 又據董行父請越五代紹唐為金德,若其度越累世,上承百代之統,則晉、漢洎周,咸帝中夏,太祖實受終於周室而陟于元後,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續于遐邈之統?三聖臨禦六十餘載,登封告成,昭姓紀號,率循火行之運,以輝炎靈之曜。 茲事體大,非容輕議,矧雍熙中徐鉉等議之詳矣。 其謝絳、董行父等所請,難以施行。 」詔可。 志第二十四律歷四 道體為一,天地之元,萬物之祖也。 散而為氣,則有陰有陽;動而為數,則有奇有偶;凝而為形,則有剛有柔;發而為聲,則有清有濁,其著見而為器,則有律、有呂。 凡禮樂、刑法、權衡、度量皆出於是。 自周衰樂壞,而律呂候氣之法不傳。 西漢劉歆、揚雄之徒,僅存其說。 京房作准以代律,分六十聲,始於南事,終於去滅。 然聲細而難分,世不能用。 歷晉及隋、唐,律法微隱。 《宋史》止載律呂大數,不獲其詳。 今掇仁宗論律及諸儒言鐘律者記於篇,以補續舊學之闕。 仁宗著《景祐樂髓新經》,凡六篇,述七宗二變及管分陰陽、剖析清濁,歸之於本律。 次及間聲,合古今之樂,參之以六壬遁甲。 其一、釋十二均,曰:「黃鐘之宮為子、為神後、為土、為鷄緩、為正宮調,太簇商為寅、為功曹、為金、為般頡、為大石調,姑洗角為辰、為天剛、為木、為嗢沒斯、為小石角,林鐘徵為未、為小吉、為火、為雲漢、為黃鐘徵,南呂羽為酉,為從魁、為水、為滴、為般涉調,應鐘變宮為亥、為登明、為日、為密、為中管黃鐘宮,蕤賓變徵為午、為勝先、為月、為莫、為應鐘徵。 大呂之宮為大吉、為高宮,夾鐘商為大沖、為高大石,仲呂角為太一、為中管小石調,夷則徵為傳送、為大呂徵,無射羽為河魁、為高般涉,黃鐘變宮為正宮調,林鐘變徵為黃鐘徵。 太簇之宮為中管高宮,姑洗商為高大石,蕤賓角為歇指角,南呂徵為太簇徵,應鐘羽為中管高般涉,大呂變宮為高宮,夷則變徵為大呂徵。 夾鐘之宮為中呂宮,仲呂商為雙調,林鐘角在今樂亦為林鐘角,無射徵為夾鐘徵,黃鐘羽為中呂調,太簇變宮為中管高宮,南呂變徵為太簇徵。 姑洗之宮為中管中呂宮,蕤賓商為中管商調,夷則角為中管林鐘角,應鐘徵為姑洗徵,大呂羽為中管中呂調,夾鐘變宮為中呂宮,無射變徵為夾鐘徵。 仲呂之宮為道調宮,林鐘商為小石調,南呂角為越調,黃鐘徵為中呂徵,太簇羽為平調,姑洗變宮為中管中呂宮,應鐘變徵為姑洗徵。 蕤賓之宮為中管道調宮,夷則商為中管小石調,無射角為中管越調,大呂徵為蕤賓徵,夾鐘羽為中管平調,中呂變宮為道調宮,黃鐘變徵為仲呂徵,林鐘之宮為南呂宮,南呂商為歇指調,應鐘角為大石調,太簇微為林鐘徵,姑洗羽為高平調,蕤賓變宮為中管道調宮,大呂變徵為蕤賓徵。 夷則之宮為仙呂,無射商為林鐘商,黃鐘角為高大石調,夾鐘徵為夷則徵,仲呂羽為仙呂調,林鐘變宮為南呂宮,太簇變徵為林鐘徵。 南呂之宮為中管仙呂宮,應鐘商為中管林鐘商,大呂角為中管高大石角,姑洗徵為南呂徵,蕤賓羽為中管仙呂調,夷則變宮為仙呂宮,夾鐘變徵為夷則徵。 無射之宮為黃鐘宮,黃鐘商為越調,太簇角為變角,仲呂徵為無射徵,林鐘羽為黃鐘羽,南呂變宮為中管仙呂宮,姑洗變徵為南呂徵。 應鐘之宮為中管黃鐘宮,大呂商為中管越調,夾鐘角為中管雙角,蕤賓徵為應鐘徵,夷則羽為中管黃鐘羽,無射變宮為黃鐘宮,仲呂變徵為無射徵。 」 二、明所主事,調五聲為五行、五事、四時、五帝、五神、五嶽、五味、五色,為生數一二三四五、成數六七八九十,為五藏、五官及五星。 三、辯音聲,曰:「宮聲沈厚粗大而下,為君,聲調則國安,亂則荒而危。 合口通音謂之宮,其聲雄洪,屬平聲,西域言‘婆陀力’。 一曰婆陀力。 商聲勁凝明達,上而下歸於中,為臣,聲調則刑法不作,威令行,亂則其宮壞。 開口吐聲謂之商,音將將、倉倉然,西域言‘稽識’。 ‘稽識’,猶長聲也。 角聲長而通徹,中平而正,為民,聲調則四民安,亂則人怨。 聲出齒間謂之角,喔喔、確確然,西域言‘沙識’,猶質直聲也。 徵聲抑揚流利,從下而上歸於中,為事,聲調則百事理,亂則事隳。 齒合而唇啟謂之徵,倚倚、戲戲然,西域言‘沙臘’。 ‘沙臘’,和也。 羽聲喓喓而遠徹,細小而高,為物,聲調則倉稟實、庶物備,亂則匱竭。 齒開唇聚謂之羽,詡、雨、酗、芋然。 西域言‘般瞻’。 變宮,西域言‘侯利箑’,猶言‘斛律’聲也。 變徵聲,西域言‘沙侯加濫’,猶應聲也。 」 其四、明律呂相生,祭天地宗廟,配律陽之數,曰:「太空,育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也。 分為七政,陽數七,所以齊律呂、均節度,不可加減也。 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風雹,筴鬼神。 為歲日時有善惡,故為九宮。 九者,陽數變化之道也。 為四正卦、五行、十干,陰陽錯綜,律呂相葉,命宮而商者應,修下而高者降,下生隔八,上生隔六,皆圖于左。 」 其五、著十二管短長。 其六、出度量衡,辯古今尺龠。 律呂真聲,本陰陽之氣,可以感格天地,在於符合尺寸短長,宜因聲以定之。 因聲定律,則庶幾為得;以尺定聲,則乖隔甚矣。 第2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