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元年春,行都、平江、鎮江、紹興府、湖、常、秀州大饑,殍徙者不可勝計。 是歲,台、明州、江東諸郡皆饑。 夏,亡麥。 二年夏,亡麥。 三年九月,不雨,麥種不入。 四年春,蜀、邛、綿、劍、漢州、石泉軍大饑,邛為甚。 盜延八郡,漢饑民至九萬餘。 五年夏,饒、信州薦饑,民多流徙。 徽州大饑,人食蕨葛。 台、楚州、盱眙軍亦饑。 秋冬不雨,淮郡麥種不入。 六年冬,寧國府、廣德軍、太平、湖、秀、池、徽、和州皆饑。 七年秋,江東西、湖南十餘郡饑,江、筠州、隆興府為甚。 人食草實,流徙淮甸,詔出內帑收育棄孩。 淮郡亦薦饑,金人運麥于淮北岸易南岸銅鏹,鬥錢八千。 江西饑,民流光、濠、安豐間,皆效淮人私糴,錢為之耗。 荊南亦饑。 八年,江西亡麥。 隆興府薦饑,南昌、新建縣饑民仰給者二八千餘。 九年春,成都、永康、邛三州饑。 秋,台州饑,溫、婺州亦饑。 淳熙元年,浙東、湖南、廣西、江西、蜀關外皆饑,台、處、郴、桂、昭、賀尤甚。 二年,淮東西、江東饑,滁、真、揚州、盱眙軍、建康府為甚。 是歲,鎮江、寧國府、常州、廣德軍亦艱食。 詔獎建康留守劉珙振濟有方。 三年,淮甸饑。 夏,台州亡麥。 冬,復、施、隨、郢州、荊門軍、襄陽、江陵、德安府大饑;四年春,尤饑。 六年冬,和州饑。 泰、通、楚州、高郵軍大饑,人食草木。 七年,鎮江府、台州、無為、廣德軍民大饑。 是歲,江、浙、荊、湘、淮郡皆饑。 八年春,江州饑,人采葛而食,詔罷守臣章騂。 冬,行都、寧國、建康府、嚴、婺、太平州、廣德軍饑,徽、饒州大饑,流淮郡者萬餘人,浙東常平使者朱熹進對論荒政,請蠲田賦、身丁錢,詔江、浙、淮、湖北三十八郡並免之。 九年春,大亡麥。 行都饑,于潛、昌化縣人食草木。 紹興府、衢、婺、嚴、明、台、湖州饑。 徽州大饑, 穜稑亦絶。 湖北七郡薦饑。 蜀潼、利、夔三路郡國十八皆饑,流徙者數千人。 十年,合、昌州薦饑,民就振相蹂死者三千餘人。 十一年,泉、汀、漳州、興化軍亡禾。 邕、賓、象州饑。 十二年,福建饑,亡麥。 江西、廣東西饑。 金州饑,有流徙者。 十四年,金、洋、階、成、鳳、西和州人乏食。 七月,秀州饑,有流徙者。 臨安府九縣饑。 十六年夏,成州亡麥。 冬,際、成、鳳、西和州薦饑。 紹熙二年,蘄州饑。 夔路五郡饑,渝、涪為甚。 階、成、鳳、西和州亡麥。 三年,資、榮州亡麥,普、敘、簡、隆州、富順監皆大饑,亡麥,殍死者眾,民流成都府至千餘人,威遠縣棄兒且六百人。 揚州亦多饑。 四年,簡、資、普州饑,綿州亡麥。 夏,紹興府亡麥。 安豐軍大亡麥。 五年冬,亡麥苗。 行都、淮、浙西東、江東郡國皆饑,常、明州、寧國、鎮江府、廬滁、和州為甚,人食草木。 慶元元年春,常州饑,民之死徙者眾。 楚州饑,人食糟粕。 淮、浙民流行都。 三年,浙東郡國亡麥,台州大亡麥,民饑多殍。 襄、蜀亦饑。 四年秋,浙東西薦饑,多道殣。 六年冬,常州大饑,仰哺者六十萬人。 潤、揚、楚、通、泰州、建康府、江陰軍亦乏食。 嘉泰元年,浙西郡國薦饑,常州、鎮江、嘉興府為甚。 二年,四川饑,廣安、懷安軍、潼川府大亡麥。 衡、郴州、武岡、桂陽軍乏食。 三年春,邵、永州大饑,死徙者眾,民多剽盜。 夏,行都艱食。 四年春,撫、袁州、隆興府、臨江軍大饑,殍死者不可勝瘞,有舉家二十七人同赴水死者。 開禧二年,紹興府、衢、婺州亡麥。 湖北、京西、淮東西郡國饑,民聚為剽盜。 南康軍、忠、涪州皆饑。 嘉定元年,淮民大饑,食草木,流于江、浙者百萬人。 先是淮郡罷兵,農久失業,米鬥二千,殍死者十三四,炮人肉、馬矢食之。 詔所至郡國振恤歸業,時邦儲既匱,郡計不支,去者多死,亦有俘掠而北者。 是歲,行都亦饑,米鬥千錢。 二年春,兩淮、荊、襄、建康府大饑,米鬥錢數千,人食草木。 淮民刲道殣食盡,發瘞胔繼之,人相搤噬。 流于揚州者數千家,度江者聚建康,殍死日八九十人。 是秋,諸路復大歉,常、潤尤甚。 冬,行都大饑,殍者橫市,道多棄兒。 三年春,建康府大饑,人相食。 五月,衢州饑,頗聚為剽盜。 七年,台州大亡麥。 八年,淮、浙、江東西饑,都昌縣為盜者三十六黨。 九年,行都饑,閭巷有殍。 十年,台、衢、婺、饒、信州饑,剽盜起,台為甚。 蜀石泉軍饑,殍死殆萬餘人。 十一年秋,淮、浙、江東饑饉,亡麥苗。 十二年春,潼川府饑而不害。 十三年春,福州饑,人食草根。 十六年春,海州新附山東民饑,京東、河北路新附山西民亦饑。 湖南永、道州大饑。 是歲,行都、江、淮、閩、浙郡國皆亡麥禾。 十七年春,餘杭、錢塘、仁和三縣饑,鎮江府饑,真、鄂州亦乏食。 嘉熙四年,紹興府薦饑,臨安府大饑,嚴州饑。 咸淳七年,江南大饑。 八年冬,襄陽饑,人相食。 德祐二年正月,揚州饑。 三月,揚州谷價騰踴,民相食。 乾德二年五月,揚州暴風,壞軍營舍僅百區。 三年六月,揚州暴風,壞軍營舍及城上敵棚。 開寶二年三月,帝駐太原城下,大風,一夕而止。 八年十月,廣州颶風起,一晝夜,雨水二丈餘,海為之漲,飄失舟楫。 九年四月,宋州大風,壞甲仗庫、城樓、軍營凡四千五百九十六區。 太平興國二年六月,曹州大風,壞濟陰縣廨及軍營。 四年八月,泗州大風,浮梁竹笮、鐵索斷,華表石砫折。 六年九月,高州大風雨,壞廨宇及民舍五百區。 七年八月,瓊州颶風,壞城門、州署、民舍殆盡。 八年九月,太平軍颶風拔木,壞廨宇、民舍千八十七區。 十月,雷州颶風壞稟庫、民舍七百區。 九年八月,白州颶風,壞廨宇、民舍。 端拱二年,京師暴風起東北,塵沙曀日,人不相辨。 淳化二年五月,通利軍大風害稼。 三年六月丁丑,黑風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頃乃止。 先是京師大熱,疫死者眾,及北風至,疫疾遂止。 至道二年八月,潮州颶風,壞州廨、營砦。 咸平元年八月,涪州大風,壞城舍。 四年八月丙子,京師暴風。 景德二年六月甲午,大風吹沙折木。 八月,福州海上有颶風,壞廬舍。 三年七月丙寅,京師大風。 四年三月甲寅夕,京師大風,黃塵蔽天,自大名歷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乙未,大風起京師西北,連日不止。 五年八月,京師大風。 七年三月戊辰,京師大風,揚沙礫。 是日,百官習儀恭謝壇,有陷仆者。 八年六月辛亥,京師風起巳位,吹沙揚塵。 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風,發屋拔木,數日止。 三年五月,徐州利國監大風起西南,壞廬舍二百餘區,壓死十二人。 四年四月丁亥,大風起西北,飛沙折木,晝晦數刻。 五月乙卯,暴風起西北,有聲,折木吹沙,黃塵蔽天,占並主陰謀奸邪。 是秋,內侍周懷政坐妖亂伏誅。 天聖九年十二月辛酉,大風三日止。 景祐元年六月己巳,無錫縣大風發屋,民被壓死者眾。 九月甲寅夜漏上,風自醜起有聲,擺木鳴條。 二年六月戊寅平明,風自未來,占者以為百谷豐衍之候。 皇祐四年七月丁巳,大風起西北方,拔木。 嘉祐二年正月元日平旦,有風從東北來,遍天有蒼黑雲,占云:「大熟多雨。 」 第2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