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年閏月,徽、嚴州水,害稼。 三年七月丙子,泉州水三日,壞城郭、廬舍。 五年秋,西川郡國水。 六年冬,饒州雨水壞城四百餘丈。 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水。 乙丑,蘭溪縣水侵縣市,丙寅中夜,水暴至,死者萬餘人。 十六年,潼川府東、南江溢,水入城,浸民廬。 十八年八月,紹興府、明、婺州水。 二十二年,淮甸水。 二十三年,金堂縣大水。 潼川府江溢,浸城內外民廬。 宣州大水,其流泛溢至太平州。 七月,光澤縣大雨,溪流暴湧,平地高十餘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時即平。 二十七年,鎮江、建康、紹興府、真、太平、池、江、洪、鄂州、漢陽軍大水。 二十八年六月丙申,興、利二州及大安軍大雨水,流民廬,壞橋棧,死者甚眾。 九月,江東、淮南數郡水。 浙東、西沿江海郡縣大風、水,平江、紹興府、湖、常、秀、潤為甚。 二十九年七月戊戌,福州水入城,閩、候官、懷安三縣壞田廬,官吏不以聞,憲臣樊光遠坐黜。 三十年五月辛卯夜,于潛、臨安、安吉三縣山水暴出,壞民廬、田桑,溺死者甚眾。 三十一年八月,建始縣大水,流民廬,死者甚眾。 三十二年四月,淮溢數百里,漂民田廬,死者尤眾。 六月,浙西郡縣山湧暴水,漂民舍,壞田覆舟。 隆興元年八月,浙東、西州縣大風、水,紹興、平江府、湖州及崇德縣為甚。 二年七月,平江、鎮江、建康、寧國府、湖、常、秀、池、太平、廬和光州、江陰、廣德、壽春、無為軍、淮東郡皆大水,浸城郭,壞廬舍、圩田、軍壘。 操舟行市者累日,人溺死甚眾。 越月,積陰苦雨,水患益甚,淮東有流民。 乾道元年六月,常、湖州水壞圩田。 二年八月丁亥,溫州大風,海溢,漂民廬、鹽場、龍朔寺,覆舟,溺死二萬餘人,江濱胔骼尚七千餘。 三年六月,廬、舒、蘄州水,壞苗稼,漂人畜。 七月己酉,臨安府天目山湧暴水,決臨安縣五鄉民廬二百八十餘家,人多溺死。 八月,湖、秀州、上虞縣水,壞民田廬。 時積潦至于九月,禾稼皆腐。 江東山水溢,江西諸郡水,隆興府四縣為甚。 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敗城三百餘丈,漂民廬,孳牧,壞禾稼。 諸既縣大水害稼。 江寧、建康府水。 是歲,饒、信亦水。 五年七月丁巳,建寧府瑞應場大漈、山棗等山暴水湧出,漂民廬,溺死甚眾。 是歲夏秋,溫、台州凡三大風,水漂民廬,壞田稼,入畜溺死者甚眾,黃岩縣為甚,郡守王之望、陳岩肖不以聞,皆黜削。 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寧國府、溫、湖、秀、太平州、廣德軍及江西郡大水,江東城市有深丈餘者,漂民廬,湮田稼,潰圩堤,人多流徙。 八年五月,贛州、南安軍山水暴出,及隆興府、吉、筠州、臨江軍皆大雨水,漂民廬,壞城郭,潰田害稼。 六月壬寅,四川郡縣大雨水,嘉、眉、邛、蜀州、永康軍及金堂縣尤甚,漂民廬,決田畝。 九年五月戊午,建康、隆興府、嚴、吉、饒、信、池、太平州、廣德軍水,漂民居,壞圩湮田,分水縣沙塞四百餘畝,採石流民多渡江。 六月,湖北郡縣水。 淳熙元年七月壬寅、癸卯,錢塘大風濤,決臨安府江堤一千六百六十餘丈,漂居民六百三十餘家,仁和縣瀕江二鄉壞田圃。 三年八月辛巳,台州大風雨,至于壬午,海濤、溪流合激為大水,決江岸,壞民廬,溺死者甚眾。 癸未,行都大雨水,壞德勝、江漲、北新三橋及錢塘、餘杭、仁和縣田,流入湖、秀州,害稼。 浙東西、江東郡縣多水,婺州、會稽嵊、廣德軍建平三縣尤甚。 四年五月庚子,建寧府、福、南劍州大雨水,至于壬寅,漂民廬數千家。 己亥夜,錢塘江濤大溢,敗臨安府堤八十餘丈;庚子,又敗堤百餘丈。 明州瀕海大風,海濤敗定海縣堤二千五百餘丈、鄞縣堤五千一百餘丈,漂沒民田。 九月丁酉、戊戌,大風雨駕海濤,敗錢塘縣堤三百餘丈;餘姚縣溺死四十餘人,敗堤二千五百六十餘丈;敗上虞縣堤及梁湖堰及運河岸;定海縣敗堤二千五百餘丈;鄞縣敗堤五千一百餘丈。 五年六月戊辰,古田縣大水,漂民廬,圮縣治市橋。 閏月己亥,階州水,壞城郭。 乙巳,興化軍及福清縣及海口鎮大水,漂民廬、官舍、倉庫,溺死者甚眾。 六年夏,衢州水。 秋,寧國府、溫、台、湖、秀、太平州水,壞圩田,樂清縣溺死者百餘人。 七年五月戊戌,分宜縣大水,決田害稼。 八年五月壬辰,嚴州大水,漂浸民居萬九千五百四十餘家、壘舍六百八十餘區。 紹興府大水,五縣漂浸民居八萬三千餘家,田稼盡腐;漁浦敗堤五百餘丈,新林敗堤通運河。 是歲,徽、江二州亦水。 十年五月辛巳,信州大水入城,沈廬舍、市井。 襄陽府大水,漂民廬,蓋藏為空。 江東、浙東數郡亦水。 八月辛酉,雷州大風激海濤,沒瀕海民舍,死者甚眾。 九月乙丑,福、漳州大風雨,水暴至,長溪、寧德縣瀕海聚落、廬舍、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沒,浸八百九十餘家。 丁卯,吉州龍泉縣大水,漂民廬,壞田畝,溺死者眾。 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廬,壞圩田。 五月丙申,階州白江水溢,決堤圮城,浸民廬、壘舍、祠廟、寺觀甚多。 建康府、太平州水。 六月甲申,處州龍泉縣大雨,水浸民舍,壞杠梁,匯田害稼。 七月壬辰,明州大風雨,山水暴出,浸民市,圮民廬,覆舟殺人。 十二年六月,婺州及富陽縣皆水,浸民廬,害田稼。 八月戊寅,安吉縣暴水發棗園村,漂廬舍、寺觀,壞田稼殆盡,溺死千餘人,郡守劉藻不以聞,坐黜。 是歲,鄂州自夏徂冬,水浸民廬。 九月,台州水。 十四年三月辛未,汀州水,漂百餘家、軍壘六十餘區。 十五年五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廬、濠、楚州、無為、安豐、高郵、盱眙軍皆漂廬舍、田稼,廬州城圮。 荊江溢,鄂州大水,漂軍民 壘舍三千餘。 江陵、常德、德安府、復、岳、澧州、漢陽軍水。 戊午,祁門縣群山暴匯為大水,漂田禾、廬舍、塚墓、桑麻、人畜什六七,浮胔甚眾,及害及浮梁縣。 六月,建寧、隆興府、袁、撫州、臨江軍水圮民廬。 七月,黃岩縣水敗田瀦。 番昜湖溢番昜縣,漂民舍、田稼,有流徙者。 十六年四月甲戌,紹興府新昌縣山水暴作,害稼湮田,漂民廬。 五月丙辰,沅、靖州山水暴溢至辰州,常德府城沒一丈五尺,漂民廬舍。 汀州大水,浸民廬千五百餘家,溺死三千人。 分宜縣水。 丁巳,階州白江水溢,浸城市民廬。 六月庚寅,鎮江府大雨水五日,浸軍民壘舍三千餘。 辛卯,潼川府東南二江溢,決堤,毀橋,浸民廬,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縣沒田廬。 第2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2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