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元年春正月庚子朔,詔求直言。 侍從、卿監、郎官,在外執政、從官,舉堪為監司、守令者各二人。 三衙、統帥、知閣、禦帶、環衛官,在外總管、軍帥,舉堪為將帥者各二人。 鐘震、陳公益、李性傳、張虙併兼侍讀。 徐清叟、黃樸、李大同、葉味道併兼崇政殿說書。 辛丑,趙范依前沿江制置副使,權移司知黃州,史嵩之權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襄陽府,陳韡華文閣待制,仍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詔德安三關使彭哲,去年十月北兵至,棄關遁,削二秩勒停。 乙巳,賜故少傅、權參知政事任希夷謚宣憲。 丙午,詔趙范兼淮西制置副使,任責防禦。 太白、熒惑合在鬥。 戊申,金主完顏守緒傳位於宗室承麟。 己酉,城破,守緒自經死,承麟為亂兵所殺,執其參知政事張天綱。 丙寅,詔:「太師、中書令榮王已進王爵,宜封三代,曾祖子奭贈太師、吳國公,祖伯旴贈太師、益國公,父師意贈太師、越國公。 」戊辰,以樞密院言,詔:「京西忠順統制江海、棗陽同統制郭勝,向因所部兵行劫,坐不發覺,除名、廣州拘管。 遇赦還軍前自效有功,並敘復元受軍職。 」史嵩之露佈告金亡,謹遣郭春按循故壤,詣奉先縣汛掃祖宗諸陵。 還師屯信陽。 命王旻守隨州,王安國守棗陽,蔣成守光化,楊恢守均,並益兵飭備,經理唐、鄧屯田。 二月辛未,監察御史洪咨夔言:「上親政之始,斥逐李知孝、梁成大,其諂事權奸,黨私罔上,倡淫黷貨,罪大罰輕。 」詔李知孝削一秩,罷祠;梁成大削兩秩。 壬申,以趙彥吶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興元府。 丁亥,詔端平元年正月以前諸命官貶竄物故者,許令歸葬。 三月己酉,以賈涉子似道為籍田令。 辛酉,詔遣太常寺主簿朱揚祖、閣門祗候林拓詣洛陽省謁八陵。 四月辛未,詔遣朱復之詣八陵,相度修奉。 丁丑,詔:「比年宗親貧窶,或致失所。 甚非國家睦族之意。 大宗正司、南外西外宗正司,其申嚴州郡,以時贍給,違者有刑。 」監察御史王遂言:「史嵩之本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留之襄陽一日,則有一日之憂。 」不報。 戊寅,歲星守太微垣上相星。 壬午,監察御史洪咨夔言:「今殘金雖滅,鄰國方強,益嚴守備猶恐不逮,豈可動色相賀,渙然解體,以重方來之憂?」上嘉納。 甲申,日生赤暈。 丙戌,以滅金獲其主完顏守緒遺骨告太廟,其玉寶、法物並俘囚張天綱、完顏好海等命有司審實以聞。 庚寅,詔授孟珙帶禦器械,京、襄部押官屬陳一薦、江海官兩轉,余論功行賞。 金降人夾谷奴婢改姓同名鼎,王聞顯、呼延實、來伯友、石大瑞、白華各授官有差。 丁酉,臣僚言:「江淮、荊襄諸路都大提點坑冶吳淵,恃才貪虐,籍人家貲以數百萬計,掩為己有,其弟潛違道干譽,任用非類。 」詔吳淵落右文殿修撰,吳潛落秘閣修撰,並放罷。 五月庚子,薛極卒,贈少師。 戊申,太平州螟。 己酉,太陰入氐。 乙卯,詔李知孝瑞州居住,梁成大潮州居住,莫澤南康軍居住,並再降授官,尋盡追爵秩。 詔魏了翁赴闕。 丙辰,以趙范為兩淮制置使、節制軍馬兼沿江制置副使。 壬戌,以崔與之為端明殿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陳韡權工部尚書、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丙寅,詔:「黃干、李燔、李道傳、陳宓、樓昉、徐宣、胡夢昱皆厄于權奸,而各行其志,沒齒無怨,其賜謚、復官、優贈、存恤,仍各錄用其子,以旌忠義。 戴野,其復元資,以勵士風。 」建陽縣盜發,眾數千人,焚劫邵武、麻沙、長平。 六月戊辰朔,鄭清之等進奏選德殿柱有金書六字曰:「毋不敬,思無邪。 」上曰:「此坐右銘也。 」庚午,熒惑、填星合于胃。 壬申,詔蠲漳、泉、興化三州丁米錢。 丙子,以李鳴復為侍御史兼侍講。 戊寅,以喬行簡知樞密院事,曾從龍參知政事,鄭性之簽書樞密院事,陳貴誼兼同知樞密院事。 己卯,詔:「故巴陵縣公竑可盡複本身官爵,有司其檢視墓域,以時致祭。 妻吳昨自請為尼,特賜慧淨法空大師,紹興府月給衣資緡錢。 」詔殿司選精鋭千人,命統制婁拱、統領楊辛討捕建陽縣盜。 幸巳,詔故端明殿學士、開府儀同三司史彌遠贈資政殿大學士,謚忠宣。 熒惑犯填星。 丙戌,有流星大如太白。 戊子,日暈不匝,生格氣。 癸巳,史嵩之進兵部尚書。 禁毀銅錢作器用並貿易下海。 秋七月乙巳,詔嘉興縣王臨年百二歲,補迪功郎致仕。 八月癸酉,詔:「河南新復郡縣,久廢播種,民甚艱食,江、淮制司其發米麥百萬石往濟歸附軍民,仍榜諭開封、應天、河南三京。 」甲戌,朱揚祖、林拓朝謁八陵回,以圖進,上問諸陵相去幾何及陵前澗水新復,揚祖悉以對,上忍涕太息。 乙亥,以趙范為京河關陝宣撫使、知開封府、東京留守,趙葵京河制置使、知應天府、南京留守,全子才關陝制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 甲午,權邵武軍王野以平建陽寇有功,官兩轉,余推賞有差。 九月庚子,趙范依舊京西、湖北安撫制置大使、知襄陽府。 辛丑,熒惑入井。 壬寅,趙范言:「趙葵、全子才輕遣偏師復西京,趙楷、劉子澄參贊失計,師退無律,致後陣敗覆。 」詔趙葵削一秩,措置河南、京東營田邊備;全子才削一秩,措置唐、鄧、息營田邊備;劉子澄、趙楷並削三秩放罷。 又言:「楊義一軍之敗,皆由徐敏子、范用吉怠于赴援,致不能支。 」詔范用吉降武翼郎,徐敏子削三秩放罷,楊義削四秩,勒停自效。 己酉,真德秀言:權臣罔上,講筵官亦傅會其言,今承其弊,有當慮者五事,並及泉、漳寇盜、鹽法之弊。 帝嘉納之。 詔:進士何霆編類朱熹解注文字,有補經筵,授上文學。 冬十月己卯,真德秀進《大學衍義》。 辛卯,陳貴誼薨,贈少保。 十一月壬子,京、湖制司創鎮北軍,詔以襄陽府駐紮禦前忠衛軍為名。 壬戌,太白經天。 十二月己卯,大元遣王楫來。 戊子,王楫辭于後殿。 辛卯,遣鄒伸之、李復禮、喬仕安、劉溥報謝,各進二秩。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端平二年正月丁酉,太陰行犯太白。 甲寅,詔議胡瑗、孫明復、邵雍、歐陽修、周敦頤、司馬光、蘇軾、張載、程顥、程頤等十人從祀孔子廟庭,升孔伋十哲。 丙辰,詔主管侍衛馬軍孟珙黃州駐紮,措置邊防。 丁巳,孟珙入見。 辛酉,以禦前寧淮軍統制、借和州防禦使程芾為大元通好使,從義郎王全副之,尋以武功郎杜顯為添差通好副使。 二月甲子朔,日當虧不虧。 癸酉,歲星守氐。 壬午,太白、填星合于胃。 三月乙未,詔太學生陳均編《宋長編綱目》,進士陳文蔚著《尚書解》,並補迪功郎。 丁酉,楊谷、楊石並升太師,尋辭免。 乙巳,曾從龍兼同知樞密院事,真德秀參知政事,兼給事中、兼侍讀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 夏四月甲子,詔:「前四川制置鄭損,城池失守,且盜陝西五路府庫財鉅萬,削官二秩,謫居溫州,簿錄其家。 」丁卯,都城火。 丁亥,太白晝見。 戊子,大閲。 有流星大如太白。 五月乙未,雨雹。 軍民交哄,禦前諸軍都統制趙勝削三秩,罷,命韓昱代之。 丙申,大雨、雹。 甲辰,真德秀薨,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文忠。 庚戌,以喬行簡兼參知政事。 第1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