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戊戌,吳璘自河池如鳳翔巡邊,姚仲遣兵救原州,數敗金人。 庚子,復置提舉秦州買馬監,命四川總領官兼權其職。 壬寅,姚仲及金人戰于原州北嶺,敗績。 戊申,復以楊存中為醴泉觀使,奉朝請。 罷禦營宿衛司。 辛亥,鎮江都統制張子蓋救海州,遇金人于石湫堰,大敗之,金人解去。 甲寅,命張浚專一措置兩淮事務兼節制淮東西、沿江州郡軍馬。 乙卯,知順昌軍孟昭率部曲來歸。 己未,吳璘遣將復熙州。 壬戌,禁諸軍互招逃亡。 加鄭藻太尉。 振東北流民。 命張浚置禦前萬弩營,募淮民為之。 甲子,詔立建王瑋為皇太子,更名昚。 加成閔太尉、主管殿前司,李顯忠為太尉、主管馬軍司。 籍諸州歸正人,願為農者給官田,復租十年;願為兵者赴軍中。 六月丙寅朔,吳璘次大幽嶺,檄召姚仲至軍前,下河池獄,命夔路安撫使李師顏代將其兵。 戊辰,名新宮曰德壽。 庚午,以吳珙主管步軍司。 罷三招討司。 甲戌,加贈兄子為太師、中書令,追封秀王,謚安僖;妻張氏封王夫人。 乙亥,朱倬罷。 丙子,詔皇太子即皇帝位。 帝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 孝宗即位,累上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壽殿,年八十一。 謚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 十六年三月丙寅,欑于會稽之永思陵。 光宗紹熙二年,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贊曰:昔夏後氏傳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於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於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於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于金,高宗纘圖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 夏經羿、浞,周歷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 蕭王、琅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 至于克複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 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 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于數君者乎?君子于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 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 其始惑于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 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 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 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于來世之誚,悲夫!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諱昚,字元永,太祖七世孫也。 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國公惟憲,惟憲生新興侯從鬱,從鬱生華陰侯世將,世將生慶國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為秀王。 王夫人張氏夢人擁一羊遺之曰:「以此為識。 」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杉閘之官舍,紅光滿室,如日正中。 少長,命名伯琮。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 會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 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 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 陛下為天下遠慮,合于藝祖,可以昭格天命。 」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 」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于‘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 」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 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 望陛下于‘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 」高宗讀之,大感嘆。 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 三年二月,除和州防禦使,賜名瑗。 壬寅,改貴州。 五年五月,用左仆射趙鼎議,立書院宮中教之,既成,遂以為資善堂。 帝讀書強記,天資特異。 己亥,制授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 六月己酉,聽讀資善堂,以徽猷閣待制范沖兼詡善,起居郎朱震兼贊讀,高宗命帝見沖、震皆拜。 十二年正月丁酉,加檢校少保,封普安郡王。 三月壬寅,出閣就外第。 十三年九月,秀王歿于秀州。 十四年正月庚辰,用廷臣議,聽解官行服。 十六年四月乙巳,免喪,還舊官。 十七年六月戊午,改常德軍節度使。 二十四年,衢州盜起,秦檜遣殿前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以聞。 帝入侍言之,高宗大驚。 明日,以問檜,檜謂不足煩聖慮,故不敢聞,俟朝夕盜平則奏矣。 檜退,知為帝言,忌之。 及檜疾篤,其家秘不以聞,謀以子熺代相,帝又密啟高宗破其奸。 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更名瑋。 甲戌,詔下。 丙子,制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 製出,中外大悅。 四月,賜字元瑰。 三十一年十月壬子,以明堂恩,改鎮南軍節度使。 先是,金人犯邊,高宗下詔親征,而兩淮失守,朝臣多陳退避之計,帝不勝其憤,請率師為前驅。 直講史浩以疾在告,聞之亟入,為帝言,太子不宜將兵,乃為草奏,因中宮以進,請衛從以共子職。 高宗因亦欲帝遍識諸將,十二月,遂扈蹕如金陵。 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為皇太子,改名昚。 初,高宗久有禪位之意,嘗以諭帝,帝流涕固辭,會有邊事不果。 及歸自金陵,陳康伯求去,高宗復以倦勤諭之。 中書舍人唐文若聞而請對,言不宜急遽,故先下建儲之詔,賜名燁。 監察御史周必大密與康伯言,與唐昭宗名同音,不可。 詔別擬進,乃定今名。 既又命學士承旨洪遵為太子擇字,遵擬四字以進,皆不稱旨。 六月甲戌,御筆賜字元永。 第1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上》
第1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