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开元初调鄄城令。 或言吏部选县令非其人,既众谢,有诏问所以安人者,对凡二百人,惟济居第一,不能对者悉免官。 於是擢济醴泉令,侍郎卢从愿、李朝隐并贬为刺史。 济四迁户部侍郎,为太原尹。 著《先德诗》四章,世服其典懿。 天宝中,授尚书左丞,凡三世居之。 济文雅,颇能脩饰政事,所至有治称。 终冯翊太守。 子奥,夏令,亦以能政闻。 嗣立孙弘景,擢进士第,数佐节度府。 以左补阙召为翰林学士。 苏光荣为泾原节度使,弘景当草诏,书辞不如旨,罢学士。 迁累度支郎中。 张仲方黜李进甫谥得罪,宪宗意弘景擿助,出为绵州刺史。 李夷简镇淮南,奏以自副。 召入,再迁给事中。 驸马都尉刘士泾赂权近,擢太仆卿,弘景上还诏书,穆宗使喻:「其先人昌有功,朕所以念功睦亲者。 」弘景固执,帝怒,使宣慰安南。 由是有名。 时萧俯辅政,弘景议论常佐佑之。 还,再迁吏部侍郎,铨综平序,贵幸惮其严,不敢郤以私。 历陕虢观察使,召拜尚书左丞,驳正吏铨所除六十馀官不当进资,於是郑絪、丁公著、杨嗣复皆夺俸,郎吏肃然,望风脩整。 吏部员外郎杨虞卿以累下吏,诏弘景与御史详谳。 虞卿私造门,弘景厉言曰:「有诏按公,尚私谒邪?」虞卿多朋助,自谓必见纳,及是,惶恐去。 迁礼部尚书、东都留守。 卒,年六十六,赠尚书左仆射。 弘景以直道进,议论持正有守,当时风教所倚赖,为长庆名卿。 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 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 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 元方初明经,后举八科皆中。 累转监察御史。 武后时,使岭外,方涉海,风涛惊壮,舟人惧,元方曰:「吾受命不私,神岂害我?」趣使济,而风讫息。 使还,除殿中侍御史,擢凤阁舍人、秋官侍郎。 为来俊臣所陷,后置不罪。 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坐附会李昭德,贬绥州刺史。 擢天官侍郎,兼司卫卿。 或言其荐引皆亲党,后怒,免官,令白衣领职。 元方荐人如初,后召让之,对曰:「举臣所知,不暇问雠党。 」又荐其友崔玄有宰相才。 后知无它,复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尝问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大事当白奏,民间碎务,不敢以闻。 」忤旨,下除太子右庶子。 进文昌左丞,卒。 元方素清慎,再执政,每进退群臣,后必先访问,外秘莫知。 临终,取奏稿焚之,曰:「吾阴德在人,后当有兴者。 」又曰:「吾当寿,但领选久,耗伤吾神。 」有一柙,生平所缄钥者,殁后,家人发之,乃前后诏敕。 赠越州都督。 诸子皆美才,而象先、景倩、景融尤知名。 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事。 时吉顼与元方同为吏部侍郎,顼擢象先为洛阳尉,元方不肯当,顼曰:「为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 俄迁监察御史。 累授中书侍郎。 景云中,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初,太平公主谋引崔湜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 」主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 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 湜尝曰:「陆公加於人一等。 」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不当废嫡立庶。 」象先曰:「帝得立,何也?」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废?」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 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主怒,更与窦怀贞等谋,卒诛死。 时象先与萧至忠、岑羲等坐为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护功,封兗国公,赐封户二百。 初,难作,睿宗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於是有投名自验者。 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 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 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其敢逃死?」帝寤,善之。 时穷治忠、羲等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当时无知者。 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 」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 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大吏惭而退。 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入为太子詹事,历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母丧免。 起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迁太子少保。 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始,象先名景初,睿宗曰:「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 」乃赐名焉。 弟景倩为抚沟丞。 河南按察使毕构覆州县殿最,欲必得实。 有吏言状曰:「某强清,某诈清,惟景倩曰真清。 」终监察御史。 景融长七尺,美姿质,宽中而厚外。 博学,工笔札。 以阴补千牛,转新郑令,政有风绩,累迁工部尚书、东京留守。 卒,赠广陵郡都督。 景融於象先,后母弟也。 象先被笞,景融谏,不入,则自楚,母为损威,人多其友。 四世孙希声。 希声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 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属。 后去,隐义兴。 久之,召为右拾遗。 时憸腐秉权,岁数歉,梁、宋尤甚。 希声见州县刓敝,上言当谨视盗贼。 明年,王仙芝反,株蔓数十州,遂不制。 擢累歙州刺史。 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位无所轻重,以太子少师罢。 李茂贞等兵犯京师,舆疾避难。 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元方从父余庆。 余庆,陈右卫将军珣孙,方雅有祖风。 已冠,名未显,兄玄表唶曰:「尔名宦不立,奈何?」余庆感激,闭户诵书三年,以博学称。 举制策甲科,补萧尉。 累迁阳城尉。 武后封嵩山,以办具劳,擢监察御史。 圣历初,灵、胜二州党项诱北胡寇边,诏余庆招慰,喻以恩信,蕃酋率众内附。 迁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 后尝命草诏殿上,恐惧不能得一词,降左司郎中。 久之,封广平郡公、太子右庶子。 第4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