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州大寧郡,下。 本龍泉郡,天寶元年更名。 土貢:胡女布、蜜、蠟燭。 戶萬九千四百五十五,口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 縣六:有府六,曰隰川、大義、孝敬、修善、玉城、屈產。 隰川,中。 蒲,中。 武德二年以縣置昌州,並置仵城、常安、昌原三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昌原、仵城、常安,以蒲來屬。 西南有常安原。 大寧,中。 本仵城,武德二年更名,是年置中州,並置大義、白龍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大義、白龍,以大寧來屬。 有孔山。 西有馬鬥關。 永和,中。 武德二年置東和州,六年析置樓山縣。 貞觀二年州廢,省樓山,以永和來屬。 西北有永和關。 石樓,中。 武德二年以縣置西德州,並置長壽、臨河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長壽、臨河,以石樓隷東和州,州廢來屬。 北有上平津。 溫泉。 中。 武德三年置北溫州,並置新城、高唐二縣。 貞觀元年州廢,省新城、高唐,以溫泉來屬。 有鐵。 北都,天授元年置,神龍元年罷,開元十一年復置,天寶元年曰北京,上元二年罷,肅宗元年復為北都。 晉陽宮在都之西北,宮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 都城左汾右晉,潛丘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 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長史李勣築。 兩城之間有中城,武后時築,以合東城。 宮南有大明城,故宮城也。 宮城東有起義堂。 倉城中有受瑞壇。 唐初高祖使子元吉留守,獲瑞石,有文曰「李淵萬吉」,築壇,祠以少牢。 太原府太原郡,本并州,開元十一年為府。 土貢:銅鏡、鐵鏡、馬鞍、梨、蒲萄酒及煎玉粉屑、龍骨、柏實人、黃石鉚、甘草、人、礬石、石。 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 縣十三:有府十八,曰興政、復化、寧靜、洞渦、五泉、昌寧、志節、汾陽、靜智、信童、晉原、聞陽、清定、豐川、竹馬、攘胡、西胡、文谷。 城中有天兵軍,開元十一年廢。 太原,赤。 井苦不可飲,貞觀中,長史李勣架汾引晉水入東城,以甘民食,謂之晉渠。 晉陽,赤。 有號令堂,高祖誓義師于此。 西北十五里有講武台、飛閣,顯慶五年築。 有龍山。 太谷,畿。 武德三年以太谷、祁置太州,六年州廢,二縣來屬。 東南八十里馬嶺上有長城,自平城至于魯口三百里,貞觀元年廢。 祁,畿。 文水,畿。 武德三年隷汾州,六年來屬,七年又隷汾州,貞觀元年複舊,天授元年更名武興,神龍元年復故名。 西北二十里有柵城渠,貞觀三年,民相率引文谷水,溉田數百頃;西十里有常渠,武德二年,汾州刺史蕭顗引文水南流入汾州;東北五十里有甘泉渠,二十五里有蕩沙渠,二十里有靈長渠、有千畝渠,俱引文谷水,傳溉田數千頃,皆開元二年令戴謙所鑿。 榆次,畿。 盂,畿。 武德三年以盂、受陽置受州,貞觀元年省并州之烏河縣入焉。 有銅、有鐵。 東北有白馬故關。 壽陽,畿。 本受陽。 武德六年徙受州來治,又以遼州之石艾、樂平隷之。 貞觀八年州廢,縣皆來屬,十一年更名。 有方山。 樂平,畿。 廣陽,畿。 本石艾,天寶元年更名。 東有井陘故關,東北有盤石故關、葦澤故關。 清源,畿。 武德元年置。 交城,畿。 先天二年析置靈川縣,開元二年省。 有鐵。 陽曲。 畿。 本陽直。 武德三年析置汾陽縣,七年省陽直,更汾陽曰陽曲,仍析置羅陰縣。 貞觀元年省,六年以蘇農部落置燕然縣,隷順州,八年僑治陽曲,十七年省。 有赤塘關、天門關。 汾州西河郡,望。 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 士貢:鞍、面氈、龍鬚席、石膏、消石。 戶五萬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萬二百三十。 縣五:有府十二,曰嘉善、六壁、崇德、華夏、靈扶、五柳、京陵、介休、賈胡、寧固、開遠、清勝。 西河,望。 本隰城,肅宗上元元年更名。 孝義,望。 本永安,貞觀元年更名,有隱泉山。 介休,望。 義寧元年以介休、平遙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曰介州,貞觀元年州廢,以二縣來屬。 有雀鼠谷,有介山。 平遙,望。 靈石。 上。 有賈胡堡,宋金剛拒唐兵,高祖所次。 西南有陰地關,又有長寧關。 沁州陽城郡,下。 本義寧郡,義寧元年置,天寶元年更郡名。 土貢:龍鬚席、弦麻。 戶六千三百八,口三萬四千九百六十三。 縣三:有府二,曰延雙、安樂。 沁源,中。 武德二年析置招遠縣,三年省。 有柴店關。 和川,中。 義寧元年析沁源置。 綿上。 中。 有鐵。 遼州樂平郡,下。 武德三年析并州之樂平、遼山、平城、石艾置,六年徙治遼山,八年曰箕州。 先天元年避玄宗名曰儀州。 中和三年復曰遼州。 土貢:人、蠟。 戶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萬四千五百八十。 縣四:有府三,曰遼城、清谷、龍城。 遼山,中。 榆社,中。 本隷太原郡,義寧元年析上黨之鄉置。 武德元年隷韓州。 三年以縣及并州之平城置榆州,又析置偃武縣。 六年州廢,省偃武,以榆社、平城來屬。 平城,中。 和順。 中。 武德三年析置義興縣,六年省。 嵐州樓煩郡,下。 本東會州,武德六年更名。 土貢:熊革郭、麝香。 戶萬六千七百四十八,口八萬四千六。 縣四:有府一,曰嵐山。 有守捉兵。 宜芳,中。 本嵐城,武德四年更名,析置豐閏、合會二縣,五年省豐閏,六年省合會。 靜樂,中。 武德四年置管州,仍析置汾陽、六度二縣。 五年曰北管州。 六年州廢,省汾陽、六度,以靜樂來屬。 有天池祠;有管涔山;北有樓煩關,有隋故汾陽宮。 合河,中。 本臨泉。 武德三年曰臨津,四年隷東會州,九年省太和縣入焉。 貞觀元年更名,三年復置,大和八年又省。 北有合河關,東有蔚汾關。 嵐谷。 中。 長安三年析宜芳置,神龍二年省,開元十二年復置。 有岢嵐軍,永淳二年以岢嵐鎮為柵,長安三年為軍,景龍中,張仁亶徙其軍于朔方,留者號岢嵐守捉,隷大同。 憲州,下。 本樓煩監牧,嵐州刺史領之。 貞元十五年別置監牧使。 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州,領縣三:樓煩,下。 玄池,下。 有鐵。 天池。 下。 有雁門關。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