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星自商、周迄春秋之季,率百二十餘年而超一次。 戰國後其行浸急,至漢尚微差,及哀、平間,餘勢乃盡,更八十四年而超一次,因以為常。 此其與余星異也。 姬氏出自靈威仰之精,受木行正氣。 歲星主農祥,后稷憑焉,故周人常閲其禨祥,而觀善敗。 其始王也,次於鶉火,以達天黿。 及其衰也,淫于玄枵,以害鳥帑。 其後群雄力爭,禮樂隕壞,而從衡攻守之術興。 故歲星常贏行于上,而侯王不寧于下,則木緯失行之勢,宜極于火運之中,理數然也。 開元十二年正月庚午,歲星在進賢東北尺三寸,直軫十二度,于《麟德歷》在軫十五度。 推而上之,至漢河平二年,其十月下旬,歲星在軒轅南耑大星西北尺所。 《麟德歷》在張二度,直軒轅大星。 上下相距七百五十年,考其行度,猶未甚盈縮,則哀、平後不復每歲漸差也。 又上百二十年,至孝景中元三年五月,星在東井、鉞。 《麟德歷》在參三度。 又上六十年,得漢元年七月,五星聚于東井,從歲星也,于秦正歲在乙未,夏正當在甲午。 《麟德歷》白露八日,歲星留觜觿一度。 明年立夏,伏于參。 由差行未盡,而以常數求之使然也。 又上二百七十一年,至哀公十七年,歲在鶉火,《麟德歷》初見在輿鬼二度。 立冬九日,留星三度。 明年啟蟄十日,退至柳五度,猶不及鶉火。 又上百七十八年,至僖公五年,歲星當在大火。 《麟德歷》初見在張八度,明年伏于翼十六度,定在鶉火,差三次矣。 哀公以後,差行漸遲,相去猶近;哀公以前,率常行遲。 而舊曆猶用急率,不知合變,故所差彌多。 武王革命,歲星亦在大火,而《麟德歷》在東壁三度,則唐、虞已上,所差周天矣。 《太初》、《三統歷》歲星十二周天超一次,推商、周間事,大抵皆合。 驗開元註記,差九十餘度,蓋不知歲星後率故也。 《皇極》、《麟德歷》七周天超一次,以推漢、魏間事尚未差。 上驗《春秋》所載,亦差九十餘度,蓋不知歲星前率故也。 《天保》、《天和歷》得二率之中,故上合于《春秋》,下猶密於記注。 以推永平、黃初間事,遠者或差三十餘度,蓋不知戰國後歲星變行故也。 自漢元始四年,距開元十二年,凡十二甲子,上距隱公六年,亦十二甲子。 而二歷相合于其中,或差二次於古,或差三次於今,其兩合于古今者,中間亦乖。 欲一術以求之,則不可得也。 《開元歷》歲星前率,三百九十八日,余二千二百一十九,秒九十三。 自哀公二十年丙寅後,每加度余一分,盡四百三十九合,次合乃加秒十三而止,凡三百九十八日,余二千六百五十九,秒六,而與日合,是為歲星後率。 自此因以為常,入漢元始六年也。 《歲星差合術》曰:“置哀公二十年冬至合余,加入差已來中積分,以前率約之,為入差合數。 不盡者如歷術入之,反求冬至後合日,乃副列入差合數,增下位一算,乘而半之,盈《《大衍》通法為日,不盡為日餘,以加合日,即差合所在也。 求歲星差行徑術,以後終率約上元以來中積分,亦得所求。 若稽其實行,當從元始六年置差步之,則前後相距,間不容髮,而上元之首,無忽微空積矣。 成湯伐桀,歲在壬戌,《開元歷》星與日合于角,次於氐十度而後退行。 其明年,湯始建國為元祀,順行與日合于房,所以紀商人之命也。 後六百一算至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畢,十三祀歲在己卯,星在鶉火,武王嗣位。 克商之年,進及輿鬼,而退守東井。 明年,周始革命,順行與日合于柳,進留于張。 考其分野,則分陝之間,與三監封域之際也。 成王三年,歲在丙午,星在大火,唐叔始封,故《國語》曰:「晉之始封,歲在大火。 」《春秋傳》僖公五年,歲在大火,晉公子重耳自蒲奔狄。 十六年,歲在壽星,適齊過衛,野人與之塊,子犯曰:「天賜也,天事必象,歲及鶉火必有此乎!復于壽星,必獲諸侯。 」二十三年,歲星在胃、昴。 秦伯納晉文公。 董因曰:「歲在大梁,將集天行。 元年,實沈之星,晉人是居。 君之行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 辰以善成,后稷是相,唐叔以封。 且以辰出而以參入,皆晉祥也。 」二十七年,歲在鶉火,晉侯伐衛,取五鹿,敗楚師于城濮,始獲諸侯。 歲適及壽星,皆與《開元歷》合。 襄公十八年,歲星在陬訾之口,《開元歷》大寒三日,星與日合,在危三度,遂順行至營室八度。 其明年,鄭子蟜卒。 將葬,公孫子羽與裨灶晨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於是歲在降婁中而曙。 」裨灶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 」《開元歷》,歲星在奎;奎,降婁也。 《麟德歷》,在危;危,玄枵也。 二十八年春,無冰。 梓慎曰:「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 」裨灶曰:「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 周、楚惡之。 」《開元歷》,歲星至南斗十七度,而退守西建間,復順行,與日合于牛初。 應在星紀,而盈行進及虛宿,故曰「淫」。 留玄枵二年,至三十年。 《開元歷》,歲星順行至營室十度,留。 距子蟜之卒一終矣。 其年八月,鄭人殺良霄,故曰「及其亡也,歲在陬訾之口。 」其明年,乃及降婁。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