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晉將王濬,揚帆而行,過三山,舟師曰:「風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風勢少息行之。 」濬大怒,拔劍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頭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進。 吳將張象引從軍請降。 濬曰:「若是真降,便為前部立功。 」象回本船,直至石頭城下,叫開城門,接入晉兵。 孫皓聞晉兵已入城,欲自刎。 中書今胡沖、光祿勛薛瑩奏曰:「陛下何不效安樂公劉禪乎?」皓從之,亦輿櫬自縛,率諸文武,詣王濬軍前歸降。 濬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待之。 唐人有詩嘆曰:「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於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官五千餘人,皆歸大晉。 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稟。 次日,陶濬兵不戰自潰。 琅琊王司馬伷並王戎大兵皆至,見王濬成了大功,心中忻喜。 次日,杜預亦至,大犒三軍,開倉賑濟吳民。 於是吳民安堵。 惟有建平太守吾彥,拒城不下;聞吳亡,乃降。 王濬上表報捷。 朝廷聞吳已平,君臣皆賀,上壽。 晉主執杯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親見之耳!」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向南而哭曰:「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卻說王濬班師,遷吳主皓赴洛陽面君。 皓登殿稽首以見晉帝。 帝賜坐曰:「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 」皓對曰:「臣于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帝大笑。 賈充問皓曰:「聞君在南方,每鑿人眼目,剝人麵皮,此何等刑耶?」皓曰:「人臣弒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 」充默然甚愧。 帝封皓為歸命侯,子孫封中郎,隨降宰輔皆封列侯。 丞相張悌陣亡,封其子孫。 封王濬為輔國大將軍。 其餘各加封賞。 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 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後來後漢皇帝劉禪亡於晉泰始七年,魏主曹奐亡於太安元年,吳主孫皓亡於太康四年,皆善終。 後人有古風一篇,以敘其事曰: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綉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貌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覊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託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第2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演義》
第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