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前所謂「陛下心有所未達,以下情塞而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澤壅而不得下浹」者。 且百姓塗炭之苦,陛下無由而知;則陛下有子育之心,百姓無由而信。 臣謹按《春秋》書「梁亡」,不書取者,梁自亡也。 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 ,皆不知其所以然,以自取其滅亡也。 臣聞國君之所以尊者,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 苟百姓之不存,則社稷不得固其重;苟社稷之不重,則國君不得保其尊。 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 夫百姓者,陛下之赤子也。 陛下宜令仁慈者親育之,如保傅焉,如乳哺焉,如師之教導焉。 故人信于上也,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 今或不然。 陛下親近貴幸,分曹補署,建除卒吏,召致賓客,因其貨賄,假其氣勢。 大者統籓方,小者為牧守。 居上無清惠之致,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 故人之於上也,畏之如豺狼,惡之如仇敵。 今海內困窮,處處流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鰥寡孤獨者不得存,老幼疾病者不得養。 加以國之權柄,專在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奸吏因緣而弄法。 冤痛之聲,上達于九天,下流于九泉;鬼神怨怒,陰陽為之愆錯。 君門萬里而不得告訴,士人無所歸化,百姓無所歸命。 官亂人貧,盜賊並起,土崩之勢,憂在旦夕。 即不幸因之以疾癘,繼之以凶荒,臣恐陳勝、吳廣不獨起於秦,赤眉、黃巾不獨起於漢。 故臣所以為陛下發憤扼腕,痛心泣血爾。 如此則百姓有塗炭之苦,陛下何由而知之;陛下有子育之心,百姓安得而信之乎?致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達」者,固其然也! 臣聞昔漢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 然而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奸宄日強,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自陛下禦宇,憂勤兆庶,屢降德音,四海之內,莫不抗首而長息,自喜復生於死亡之中也。 伏惟陛下慎終如始,以塞萬方之望。 誠能揭國權以歸其相,持兵柄以歸其將,去貪臣聚斂之政,除奸吏因緣之害,惟忠賢是近,惟正直是用,內寵便僻,無所聽焉!選清慎之官,擇仁惠之長,敏之以利,煦之以仁,教之以孝慈,導之以德義,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萬國歡康,兆民蘇息,則心無不達,行無不孚矣! 臣前所謂「欲兆人之化也,在修己以先之」者。 臣聞德以修己,教以導人。 修之也,則人不勸而自至;導之也,則人敦行而率從。 是以君子欲政之必行也,故以身先之;欲人之從化也,故以道禦之。 今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禦之以道而人未從化,豈不以立教之旨未盡其方也?夫立教之方,在乎君以明制之,臣以忠行之。 君以知人為明,臣以匡時為忠;知人則任賢而去邪,匡時則固本而守法。 賢不任則重賞不足以勸善,邪不去則嚴刑不足以禁非。 本不固則民流,法不守則政散。 而欲教之使必至,化之使必行,不可得也!陛下能斥奸邪不私其左右,舉賢正不遺其疏遠,則化浹于朝廷矣。 愛人以敦本,分職而奉法,修其身以及其人,始於中而成於外,則化行于天下矣! 臣前所謂「欲氣之和也,在於遂性以導之」者,當納人于仁壽也。 夫欲人之仁壽也,在乎立制度,修教化。 夫制度立則財用省,財用省則賦斂輕,賦斂輕則人富矣。 教化修則爭競息,爭競息則刑罰清,刑罰清則人安矣!既富矣,則仁義興焉;既安矣,則壽考至焉。 仁壽之心感於下,和平之氣應于上,故災害不作,休祥薦臻,四方底寧,萬物咸遂矣! 臣前所謂「救災旱在致乎精誠」者。 臣謹按《春秋》,魯僖公七月之中,三書不雨者,以其君有恤人之志也;魯文公三年之中,一書不雨者,以其君無憫人之心也。 故僖公致精誠而旱不害物,文公無恤憫而旱則成災。 陛下誠能有恤人之心,則無成災之變矣! 臣前所謂「廣播植在視乎食力」者。 臣謹按《春秋》:「君人者,必時視人之所勤。 人勤於力,則功築罕;人勤於財,則貢賦少;人勤於食,則百事廢。 」今食與財力皆勤矣,願陛下廢百事之勞,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臣前所謂「國廩罕蓄,本乎冗食尚繁」者。 臣謹按《春秋》「臧孫辰告糴于齊」,《春秋》譏其國無九年之蓄,一年不登而百姓饑。 臣願斥遊惰之人以篤其耕植,省不急之費以贍其黎元,則廩蓄不乏矣! 臣前所謂「吏道多端,本乎選用失當」者,由國家取人不盡其才,任人不明其要故也。 今陛下之用人也,求其聲而不得其實;故人之趨進也,務其末而不務其本。 臣願核考課之實,定遷序之制,則多端之吏息矣! 臣前所謂「豪猾逾檢,由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不一也。 臣謹按《春秋》,齊桓公盟諸侯不以日,而葵丘之盟特以日者,美其能宣明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故《春秋》備而書之。 夫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法者,高祖、太宗之所制也。 法宜畫一,官宜正名。 今又分外官、中官之員,立南司、北司之局,或犯禁于南,則亡命于北,或正刑于外,則破律于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實由兵農勢異,而中外法殊也。 臣聞古者因井田而制軍賦,間農事以修武備,提封約卒乘之數,命將在公卿之列,故兵農一致而文武同方,可以保乂邦家,式遏禍亂。 暨太宗皇帝肇建邦典,亦置府兵,台省軍衛,文武參掌;居閒歲則櫜弓力穡,將有事則釋耒荷戈,所以修復古制,不廢舊物。 今則不然。 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請;六軍不主兵事,止於養勛階。 軍容合中宮之政,戎律附內臣之職。 首一戴武弁,嫉文吏如仇讎;足一蹈軍門,視農夫如草芥。 謀不足以翦除凶逆,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以侵軼裡閭。 覊絏籓臣,干凌宰輔,隳裂王度,汨亂朝經。 張武夫之威,上以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禦英豪。 有藏奸觀釁之心,無伏節死難之義。 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耶!臣願陛下貫文武之道,均兵農之功;正貴賤之名,一中外之法。 選軍衛之職,修省署之官,近崇貞觀之規,遠復成周之制。 自邦畿以刑于下國,始天子以達于諸侯,則可以制豪猾之強,無逾檢之患矣! 臣前所謂「生徒墮業,由學校之官廢」者,蓋以國家貴其祿而賤其能,先其身而後其行。 故庶官乏通經之學,諸生無修業之心矣。 第4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