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以天子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所以祀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朝日于東門之外,以昭事神,訓人事,君必躬親以禮之,有故然後使攝,此其義也。 《禮記·祭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內外之官也。 官備則具備。 」又,「哀公問于孔子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焉!』」又《漢書·郊祀志》云:「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 天地合精,夫婦判合。 祭天南郊,則以地配,一體之義也。 」據此諸文,即知皇后合助祭,望請別修助祭儀注同進。 帝頗以為疑,召禮官親問之。 太常博士唐紹、蔣欽緒對曰:「皇后南郊助祭,于禮不合。 但欽明所執,是祭宗廟禮,非祭天地禮。 謹按魏、晉、宋及齊、梁、周、隋等歷代史籍,至于郊天祀地,並無皇后助祭之事。 」帝令宰相取兩家狀對定。 欽緒與唐紹及太常博士彭景直又奏議曰: 《周禮》凡言祭、祀、享三者,皆祭之互名,本無定義。 何以明之?按《周禮》典瑞職云:「兩珪有邸,以祀地。 」則祭地亦稱祀也。 又司筵云:「設祀先王之胙席。 」則祭宗廟亦稱祀也。 又內宗職云:「掌宗廟之祭祀。 」此又非獨天稱祀,地稱祭也。 又按《禮記》云:「惟聖為能享帝。 」此即祀天帝亦言享也。 又按《孝經》云:「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此即宗廟亦言祭祀也。 經典此文,不可備數。 據此則欽明所執天曰祀,地曰祭,廟曰享,未得為定,明矣!又《周禮》凡言大祭祀者,祭天地宗廟之總名,不獨天地為大祭也。 何以明之?按《爵人職》云:「大祭祀,與量人授舉斝之卒爵。 」屍與斝,皆宗廟之事,則宗廟亦稱大祭祀。 又欽明狀引九嬪職:「大祭祀,後稞獻則贊瑤爵。 」據祭天無稞,亦無瑤爵,此乃宗廟稱大祭祀之明文。 欽明所執大祭祀即為祭天地,未得為定,明矣! 又《周禮》大宗伯職云:「凡大祭祀,王后有故不預,則攝而薦豆籩,徹。 」欽明唯執此文,以為王后有祭天地之禮。 欽緒等據此,乃是王后薦宗廟之禮,非祭天地之事。 何以明之?按此文:「凡祀大神,祭大祇,享大鬼,帥執事而卜日宿,視滌濯,蒞玉鬯,省牲鑊,奉玉齏,詔大號,理其大禮,詔相王之大禮。 若王不與祭祀,則攝位。 」此已上一「凡」,直是王兼祭天地宗廟之事,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之祭也。 已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與,則攝而薦豆籩,徹。 」此一「凡」,直是王后祭廟之事,故唯言大祭祀也。 若雲王后助祭天地,不應重起「凡大祭祀」之文也。 為嫌王后有祭天地之疑,故重起後「凡」以別之耳。 王后祭廟,自是大祭祀,何故取上「凡」相王之禮,以混下「凡」王后祭宗廟之文?此是本經科段明白。 又按《周禮》:「外宗掌宗廟之祭祀,佐王后薦玉豆。 凡後之獻,亦如之。 王后有故不預,則宗伯攝而薦豆籩。 」外宗無佐祭天地之禮。 但天地尚質,宗廟尚文。 玉豆,宗廟之器,初非祭天所設。 請問欽明,若王后助祭天地,在《周禮》使何人讚佐?若宗伯攝後薦豆祭天,又合何人讚佐?並請明征禮文,即知攝薦是宗廟之禮明矣。 按《周禮·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 享先王,則袞冕。 」內司服,「掌王后祭服」,無王后祭天之服。 按《三禮義宗》明王后六服,謂禕衣、搖翟、闕翟、鞠衣、展衣、褖衣。 「禕衣從王祭先王則服之,搖翟祭先公及饗諸侯則服之,鞠衣以採桑則服之,展衣以禮見王及見賓客則服之,褖衣燕居服之。 」王后無助祭于天地之服,但自先王已下。 又《三禮義宗》明後夫人之服云:「後不助祭天地五嶽,故無助天地四望之服。 」按此,則王后無祭天之服,明矣。 《三禮義宗》明王后五輅,謂重翟、厭翟、安車、翟車、輦車也。 「重翟者,後從王祭先王、先公所乘也;厭翟者,後從王饗諸侯所乘也;安車者,後宮中朝夕見于王所乘也;翟車者,後求桑所乘也;輦車者,後游宴所乘也。 」按此,則王后無祭天之車明矣。 又《禮記·郊特牲·義贊》云:「祭天無稞。 鄭玄註云:『唯人道宗廟有稞。 天地大神,至尊不稞。 』圓丘之祭,與宗廟不同。 朝踐,王酌泛齊以獻,是一獻。 後無祭天之事,大宗伯次酌醴齊以獻,是為二獻。 」按此,則祭圓丘,大宗伯次王為獻,非攝王后之事。 欽明等所執王后有故不預,則宗伯攝薦豆籩,更明攝王后宗廟之薦,非攝天地之祀明矣。 欽明建議引《禮記·祭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 按此,是王與後祭宗廟之禮,非關祀天地之義。 按漢、魏、晉、宋、後魏、齊、梁、周、陳、隋等歷代史籍,興王令主,郊天祀地,代有其禮,史不闕書,並不見往代皇后助祭之事。 又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南郊祀天,無皇后助祭處。 高宗天皇大帝永徽二年十一月辛西親有事于南郊,又總章元年十二月丁卯親拜南郊,亦並無皇后助祭處。 又按《大唐禮》,亦無皇后南郊助祭之禮。 欽緒等幸忝禮官,親承聖問,竭盡聞見,不敢依隨。 伏以主上稽古,志遵舊典,所議助祭,實無明文。 時尚書左仆射韋巨源又希旨,協同欽明之議。 上納其言,竟以後為亞獻,仍補大臣李嶠等女為齊娘,以執籩豆。 及禮畢,特詔齊娘有夫婿者,咸為改官。 景雲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欽明及郭山惲曰:「欽明等本自腐儒,素無操行,崇班列爵,實為叨忝。 而涓塵莫效,諂佞為能。 遂使曲台之禮,圜丘之制,百王故事,一朝墜失。 所謂亂常改作,希旨病君,人之不才,遂至于此。 今聖明馭歷,賢良入用,惟茲小人,猶在朝列。 臣請並從黜放,以肅周行。 」於是左授欽明饒州刺史。 後入為崇文館學士。 尋卒。 郭山惲,蒲州河東人。 少通《三禮》。 景龍中,累遷國子司業。 時中宗數引近臣及修文學士,與之宴集,嘗令各效伎藝,以為笑樂。 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左衛將軍張洽舞《黃麞》,左金吾衛將軍杜元琰誦《婆羅門咒〗》,給事中李行言唱《駕車西河》,中書舍人盧藏用效道士上章。 山惲獨奏曰:「臣無所解,請誦古詩兩篇。 」帝從之,於是誦《鹿鳴》、《蟋蟀》之詩。 奏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詞有「好樂無荒」之語,頗涉規諷,怒為忤旨,遽止之。 第4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