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人臣之節,本於忠盡,苟有所見,即宜上陳。 況為陛下諫官,食陛下厚祿,豈敢腹誹巷議,辜負恩榮?臣等聞諸道路,不知信否,皆云有詔追李光顏、李醖,欲于重陽節日,合宴群臣。 倘誠有之,乃陛下念群臣,敷惠澤之慈旨也。 然元朔未改,園陵尚新。 雖陛下執易月之期,俯從人欲;而禮經著三年之制,猶服心喪。 今遵同軌之會,適去于中邦;告遠夷之使,未復其來命。 遏密弛禁,蓋為齊人,合宴內廷,事將未可。 夫明王之舉動,為天下法;王言既降,其出如綸。 苟玷皇猷,徒章直諫,臣等是以昧死上聞。 且光顏、李愬,久立忠勞,今方盛秋,務拓邊境。 如或召見,詔以謀猷,褒其宿勛,付以疆事,則與歌鐘合宴,酒食邀歡,不得同年而語也。 陛下自纘嗣以來,發號施令,無非孝理因心,形于詔敕,固以感動於人倫。 更在敬慎威儀,保持聖德而已。 上雖不用其言,慰勞遣之。 長慶元年,鹽鐵使王播增茶稅,初稅一百,增之五十,珏上疏論之曰: 榷率救弊,起自干戈,天下無事,即宜蠲省。 況稅茶之事,尤出近年,在貞元元年中,不得不爾。 今四海鏡清,八方砥平,厚斂於人,殊傷國體。 其不可一也。 茶為食物,無異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 既袪竭乏,難捨斯須,田閭之間,嗜好尤切。 今增稅既重,時估必增,流弊於民,先及貧弱。 其不可二也。 且山澤之饒,出無定數,量斤論稅,所冀售多。 價高則市者稀,價賤則市者廣,歲終上計,其利幾何?未見阜財,徒聞斂怨。 其不可三也。 臣不敢遠征故事,直以目前所見陳之。 伏望暫留聰明,稍垂念慮,特追成命,更賜商量。 陛下即位之初,已懲聚斂,外官押貫,旋有詔停,洋洋德音,千古不朽。 今若榷茶加稅,頗失人情。 臣忝諫司,不敢緘默。 時禁中造百尺樓,國計不充。 王播希恩增稅,奉帝嗜欲,疏奏不省。 遷吏部員外郎,轉司勛員外郎、知制誥。 太和五年,李宗閔、牛僧孺在相,與珏親厚,改度支郎中、知制誥,遂入翰林充學士。 七年三月,正拜中書舍人。 九年五月,轉戶部侍郎充職。 七月,宗閔得罪,珏坐累,出為江州刺史。 開成元年四月,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遷河南尹。 二年五月,李固言入相,召珏復為戶部侍郎,判本司事。 三年,楊嗣復輔政,薦珏以本官同平章事。 珏與固言、嗣復相善,自固言得位,相繼援引;居大政,以傾鄭覃、陳夷行、李德裕三人。 凡有奏議,必以朋黨為謀,屢為覃所廷折之。 珏自朝議郎進階正議大夫,其年十二月,上疏求罷,不許。 四年三月,文宗謂宰臣曰:「朕在位十四年,屬天下無事,雖未至理,亦少有如今日之無事也。 」珏對曰:「邦國安危,亦知人之身。 當四體和平之時,長宜調適,以順寒暄之節。 如恃安自忽,則疾患旋生。 朝廷當無事之時,思省闕失而補之,則禍難不作矣。 」 文宗以杜悰領度支稱職,欲加戶部尚書,因紫宸言之。 陳夷行曰:「一切恩權,合歸君上。 陛下自看可否?」珏對曰:「太宗用宰臣,天下事皆先平章,謂之平章事。 代天理物,上下無疑,所以致太平者也。 若拜一官,命一職,事事皆決於君上,即焉用彼相?昔隋文帝一切自勞心力,臣下發論則疑,凡臣下用之則宰相,不用是常僚,豈可自保?陛下常語臣云:『竇易直勸我,宰相進擬,但五人留三人、兩人,勾一人。 渠即合勸我擇宰相,不合勸我疑宰相。 』」帝曰:「易直此言甚鄙。 」又曰:「韋處厚作相,三日薦六度師,亦大可怪。 」珏曰:「處厚淫于奉佛,不悟其是非也。 」 其年五月,上謂宰臣曰:「貞元政事,初年至好。 」珏曰:「德宗中年好貨,方鎮進奉,即加恩澤。 租賦出自百姓,更令貪吏剝削,聚貨以希恩,理道故不可也。 」上曰:「人君聚斂,猶自不可。 但輕賦節用可也。 」珏又曰:「貞觀中,房、杜、王、魏啟告文皇,意只在此,請不易初心。 自古好事,克終實難。 」上曰:「朕心終不改也。 」尋封贊皇男,食邑三百戶。 武宗即位之年九月,與楊嗣復俱罷相,出為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三年,長流驩州。 大中二年,崔鉉、白敏中逐李德裕,徵入朝為戶部尚書。 出為河陽節度使。 入為吏部尚書,累遷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上柱國、贊皇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大中七年卒,贈司空。 李固言,趙郡人。 祖並,父現。 固言,元和七年登進士甲科。 太和初,累官至賀部郎中、知台雜。 四年,李宗閔作相,用為給事中。 五年,宋申錫為王守澄誣陷,固言與同列伏閣論之。 將作監王堪修奉太廟弛慢,罰俸,仍改官為太子賓客。 製出,固言封還曰:「東宮調護之地,不可令弛慢被罰之人處之。 」改為均王傅。 六年,遷工部侍郎。 七年四月,轉尚書左丞,奉詔定左右仆射上事儀注。 八年,李德裕輔政,出為華州刺史。 其年十月,宗閔復入,召拜吏部侍郎。 九年五月,遷御史大夫。 六月,宗閔得罪,固言代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加崇文館大學士。 時李訓、鄭注用事,自欲竊輔相之權。 宗閔既逐,外示公體,爰立固言,其實惡與宗閔朋黨。 九月,以兵部尚書出為興元節度使。 李訓自代固言為平章事。 訓、注誅,文宗思其讜正,開成元年四月,復召為平章事,判戶部事。 二年,君臣上徽號,上紫宸言曰:「中外上章,請加徽號。 朕思理道猶鬱,實愧岳牧之請。 如聞州郡甚有無政處?」固言曰:「人言鄧州王堪衰老,隋州鄭襄無政。 」帝曰:「堪是貞元時御史,只有此一人。 」鄭覃曰:「臣以王堪舊人,舉為刺史。 鄭襄比來守官,亦無敗事。 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德宗時,班行多閒員,豈時乏才耶?」李石對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安有大國無人?蓋貞元中仕進路塞,所以有才之人或托跡他所,此乃不敘進人才之過也。 」固言曰:「求才之道,有人保任,便宜獎用。 隨其稱職與否升黜之。 」上曰:「宰相薦人,莫計親疏。 竇易直作相,未嘗論用親情。 若己非相才,自宜引退。 若是公舉,親亦何嫌?人鮮全才,但用其所長爾。 」 第3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