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以淮西賊平,因功臣李光顏等來朝,欲開內宴,詔六軍使修麟德殿之東廊。 軍使張奉國以公費不足,出私財以助用,訴于執政。 度從容啟曰:「陛下營造,有將作監等司局,豈可使功臣破產營繕?」上怒奉國泄漏,乃令致仕。 其浚龍首渠,起凝暉殿,雕飾綺煥,徙佛寺花木以植于庭。 有程異、皇甫鎛者,奸纖用事,二人領度支鹽鐵,數貢羨餘錢,助帝營造。 帝又以異、鎛平蔡時供饋不乏,二人並命拜同平章事。 度延英面論曰:「程異、皇甫鎛,錢谷吏耳,非代天理物之器也。 陛下徇耳目之慾,拔置相位,天下人騰口掉舌,以為不可,于陛下無益。 願徐思其宜。 」帝不省納。 度三上疏論之,請罷己相位,上都不省。 事見《鎛傳》。 又賈人張陟負五坊使楊朝汶息利錢潛匿,朝汶于陟家得私簿記,有負錢人盧載初,雲是故西川節度使盧坦大夫書跡,朝汶即捕坦家人拘之。 坦男不敢申理,即以私錢償之。 及徵驗書跡,乃故鄭滑節度盧群手書也。 坦男理其事,朝汶曰:「錢已進過,不可復得。 」御史中丞蕭俛及諫官上疏陳其暴橫之狀,度與崔群因延英對,極言之。 憲宗曰:「且欲與卿商量東軍,此小事我自處置。 」度奏曰:「用兵,小事也;五坊追捕平人,大事也。 兵事不理,只憂山東;五坊使暴橫,恐亂輦轂。 」上不悅。 帝久方省悟,召楊朝汶數之曰:「向者為爾使我羞見宰相。 」遽命誅之。 初,淮、蔡既平,鎮、冀王承宗甚懼。 度遣辯士遊說,客于趙、魏間。 使說承宗,令割地入質以效順。 故承宗求援于田弘正,由度使客諷動之,故兵不血刃,而承宗鼠伏。 十三年,李師道翻覆違命,詔宣武、義成、武寧、橫海四節度之師與田弘正會軍討之。 弘正奏請取黎陽渡河,會李光顏等軍齊進。 帝召宰臣于延英議可否,皆曰:「閫外之事,大將制之,既有奏陳,宜遂其請。 」度獨以為不可,奏曰:「魏博一軍,不同諸道。 過河之後,卻退不得,便須進擊,方見成功。 若取黎陽渡河,既才離本界,便至滑州,徒有供餉之勞,又生顧望之勢。 況弘正、光顏並少威斷,更相疑惑,必恐遷延。 然兵事不從中制一定處分。 或慮不可。 若欲于河南持重,則不如河北養威。 不然,則且秣馬厲兵,候霜降水落,于楊劉渡河,直抵鄆州。 但得至陽谷已來下營,則兵勢自盛,賊形自撓。 」上曰:「卿言是矣。 」乃詔弘正取楊劉渡河。 及弘正軍既濟河而南,距鄆州四十里築壘,賊勢果蹙。 頃之,誅師道。 度執性不回,忠於事上,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故為奸臣皇甫鎛所構,憲宗不悅。 十四年,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穆宗即位,長慶元年秋,張弘靖為幽州軍所囚,田弘正于鎮州遇害,硃克融、王廷湊復亂河朔,詔度以本官充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時驕主荒僻,輔相庸才,制置非宜,致其復亂。 雖李光顏、烏重胤等稱為名將,以十數萬兵擊賊,無尺寸之功。 蓋以勢既橫流,無能復振。 然度受命之日,搜兵補卒,不遑寢息。 自董西師,臨于賊境,屠城斬將,屢以捷聞。 穆宗深嘉其忠款,中使撫諭無虛月,進位檢校司空,兼充押北山諸蕃使。 時翰林學士元稹,交結內官,求為宰相,與知樞密魏弘簡為刎頸之交。 稹雖與度無憾,然頗忌前達加於己上。 度方用兵山東,每處置軍事,有所論奏,多為稹輩所持。 天下皆言稹恃寵熒惑上聽,度在軍上疏論之曰: 臣聞主聖臣直。 今既遇聖主,輒為直臣,上答殊私,下塞群謗,誓除國蠹,無以家為。 苟獻替之可行,何性命之足惜?伏惟皇帝陛下恭承丕業,光啟雄圖,方殄頑人之風,以立太平之事。 而逆豎構亂,震驚山東;奸臣作朋,撓敗國政。 陛下欲掃蕩幽、鎮,宜肅清朝廷。 何者?為患有大小,議事有先後。 河朔逆賊,只亂山東;禁闈奸臣,必亂天下。 是則河朔患小,禁闈患大。 小者,臣等與諸戎臣必能翦滅;大者,非陛下制斷,非陛下覺悟,無計驅除。 今文武百僚,中外萬品,有心者無不憤忿,有口者無不咨嗟。 直以威權方重,獎用方深,無所畏避,不敢牴觸,恐事未行禍已及,不為國計,且為身謀。 臣比者猶思隱忍,不願發明。 一則以罪惡如山,怨謗如雷,伏料聖明,必自誅殛;一則以四方無事,萬樞且過,雖紀綱潛壞,賄賂公行,俟其貫盈,必自顛覆。 今屬兇徒擾攘,宸衷憂軫,凡有制命,計于安危。 痛此奸邪,恣行欺罔,干亂聖略,非止一途。 又翰苑舊臣,結為朋黨,陛下聽其所說,更訪于近臣,私相計會,更唱迭和,蔽惑聰明。 所以臣自兵興已來,所陳章疏,事皆要切,所奉書詔,多有參差。 惜陛下委付之意不輕,被奸臣抑損之事不少。 臣素知佞幸,亦無讎嫌,只是昨者,臣請乘傳詣闕,面陳戎事,奸臣之徒,最所畏懼。 知臣若到禦坐之前,必能悉數其過,以此百計止臣此行。 臣又請領兵齊進,逐便攻討,奸臣之黨,曲加阻礙。 恐臣統率諸道,或有成功,進退皆受覊牽,意見悉遭蔽塞。 復共一二憸狡,同辭合力。 或兩道招撫,逗留旬時;或遣蔚州行營,拖曳日月。 但欲令臣失所,使臣無成,則天下理亂,山東勝負,悉不顧矣。 為臣事君,一至于此。 且陛下左右前後,忠良至多,亦有熟會典章,亦有飽諳師旅,足得任使,何獨斯人?以臣愚見,若朝中奸臣盡去,則河朔逆賊,不討而自平;若朝中奸臣尚在,則逆賊縱平無益。 臣讀國史,知代宗朝蕃戎侵軼,直犯都城。 代宗不知,蓋被程元振矇蔽,幾危社稷。 當時柳伉,乃太常一博士耳,猶能抗表歸罪,為國除害。 今臣年處,兼總將相,豈肯坐觀凶邪,有曀日月。 不勝感憤嫉惡之至!謹附中使趙奉國以聞。 倘陛下未信忠言,猶惑奸黨,伏乞出臣此表,令三事大夫與百僚集議。 彼不受責,臣合伏辜,天鑒孔明,照臣肝血。 但得天下之人,知臣不負陛下,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第3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