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布寒暑,不私於人。 品類既一,崇高以均。 惟謹好愛,能保其身。 清淨無瑕,輝光以新。 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于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于內。 清潔為隄,奔射猶敗,氣行無章,隙不在大。 睿聖之姿,清明絶俗;心正無邪,志高寡慾。 謂天高矣,氣蒙晦之;謂地厚矣,橫流潰之。 聖德超邁,萬方賴之。 飲食所以資身也,過則生患;衣服所以稱德也,侈則生慢。 唯過與侈,心必隨之,氣與心流,疾亦伺之。 聖心不惑,孰能移之?畋游恣樂,流情蕩志;馳騁勞形,吒叱傷氣。 惟天之重,從禽為累。 不養其外,前修所忌。 聖心非之,孰敢違之。 人乘氣生,嗜欲以萌,氣離有患,氣凝則成。 巧必喪真,智必誘情,去彼煩慮,在此誠明。 醫之上者,理於未然,患居慮後,防處事先。 心靜樂行,體和道全,然後能德施萬物,以享億年。 聖人在上,各有攸處。 庶政有官,群藝有署。 臣司太醫,敢告諸禦。 憲宗深嘉之。 翌日,降中使獎勞之,曰:「卿所獻之文云:『氣行無間,隙不在大。 』何憂朕之深也?」逾月,拜御史中丞。 公綽素與裴垍厚,李吉甫出鎮淮南,深怨垍。 六年,吉甫復輔政,以公綽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觀察使。 湖南地氣卑濕,公綽以母在京師,不可迎侍,致書宰相,乞分司洛陽,以便奉養,久不許。 八年,移為鄂州刺史、鄂岳觀察使,乃迎母至江夏。 九年,吳元濟據蔡州叛,王師討伐。 詔公綽以鄂岳兵五千隷安州刺史李聽,率赴行營。 公綽曰:「朝廷以吾儒生不知兵耶?」即日上奏,願自征行,許之。 公綽自鄂濟湘江,直抵安州;李聽以廉使之禮事之。 公綽謂之曰:「公所以屬鞬負弩者,豈非為兵事耶?若去戎容,被公服,兩郡守耳,何所統攝乎?以公名家曉兵,若吾不足以指麾,則當赴闕;不然,吾且署職名,以兵法從事矣。 」聽曰:「唯公所命。 」即署聽為鄂岳都知兵馬使、中軍先鋒、行營兵馬都虞候,三牒授之。 乃選卒六千屬聽,戒其部校曰:「行營之事,一決都將。 」聽感恩畏威,如出麾下。 其知權制變,甚為當時所稱。 鄂軍既在行營,公綽時令左右省問其家。 如疾病、養生、送死,必厚廩給之。 軍士之妻治容不謹者,沉之於江。 行卒相感曰:「中丞為我輩知家事,何以報效?」故鄂人戰每克捷。 十一年,入為給事中。 李師道歸朝,遣公綽往鄆州宣諭。 使還,拜京兆尹,以母憂免。 十四年,起為刑部侍郎,領鹽鐵轉運使。 轉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領使如故。 長慶元年,罷使,復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時河朔復叛,朝廷用兵,補授行營諸將,朝令夕改,驛騎相望。 公綽奏曰:「自幽、鎮用兵,使命繁並,館遞匱乏,鞍馬多闕。 又敕使行李人數,都無限約。 其衣緋紫乘馬者,二十、三十匹,衣黃綠者,不下十匹、五匹。 驛吏不得視券牒,隨口即供。 驛馬既盡,遂奪路人鞍馬。 衣冠士庶,驚擾怨嗟,遠近喧騰,行李將絶。 伏望聖慈,聊為定限。 」乃下中書條疏人數。 自是吏不告勞。 以言直為北司所惡,尋轉吏部侍郎。 二年九月,遷御史大夫。 韓弘病,自河中入朝。 以弘守司徒、中書令,詔百僚問疾。 弘遣其子達情,言不能接見。 公綽謂其子曰:「聖上以公官重,令百司省問,異禮也。 如拜君賜,宜力疾公見。 安有臥令子弟傳言耶?」弘懼,挾扶而出,人皆聳然。 三年,改尚書左丞,又拜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行部至鄧縣,縣二吏犯法,一臓賄,一舞文。 縣令以公綽守法,必殺臓吏。 獄具,判之曰:「臓吏犯法,法在;奸吏壞法,法亡。 誅舞文者。 」公綽馬害圉人,命斬之。 賓客進言曰:「可惜良馬,圉人自防不至。 」公綽曰:「安有良馬害人乎?」亟命殺之。 牛僧孺罷相鎮江夏,公綽具戎容,于郵舍候之。 軍吏自以漢上地高於鄂,禮太過。 公綽曰:「奇章才離台席,方鎮重宰相,是尊朝廷也。 」竟以戎容見。 有道士獻丹藥,試之有驗,問所從來,曰:「煉此丹于薊門。 」時硃克融方叛,公綽遽謂之曰:「惜哉,至藥來于賊臣之境,雖驗何益!」乃沉之於江,而逐道士。 鄧縣人鄭懷政病狂,妄稱天子,公綽捕而殺之。 敬宗即位,加檢校左仆射。 寶曆元年,入為刑部尚書。 二年,授邠州刺史、邠寧慶節度使。 所部有神策諸鎮,屯列要地,承前不受節度使制置,遂致北虜深入。 公綽上疏論之,因詔諸鎮皆稟邠寧節度使制置。 三年,入為刑部尚書,京兆人有姑鞭婦致死者,府斷以償死。 公綽議曰:「尊毆卑非鬥,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 」竟減死。 太和四年,複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等使。 是歲,北虜遣梅祿將軍李暢以馬萬匹來市,托雲入貢。 所經州府,守帥假之禮分,嚴其兵備。 留館則戒卒於外,懼其襲奪。 太原故事,出兵迎之。 暢及界上,公綽使牙將祖考恭單馬勞問,待以修好之意。 暢感義出涕,徐驅道中,不妄馳獵。 及至,闢牙門,令譯引謁,宴以常禮。 及市馬而還,不敢侵犯。 陘北有沙陁部落,自九姓、六州皆畏避之。 公綽至鎮,召其酋硃耶執宜,直抵雲、朔塞下,治廢柵十一所,募兵三千付之,留屯塞上,以禦匈奴。 其妻母來太原者,請梁國夫人對酒食問遺之。 沙陁感之,深得其效。 六年,以病求代。 三月,授兵部尚書,征還京師。 四月卒,贈太子太保,謚曰成。 公綽天資仁孝,初丁母崔夫人之喪,三年不沐浴。 事繼親薛氏三十年,姻戚不知公綽非薛氏所生。 外兄薛宮早卒,一女孤,配張毅夫,資遺甚於己子。 性端介寡合,與錢微、蔣乂、杜元穎、薛存誠文雅相知,交情款密。 凡六開府幕,得人尤盛。 錢徽掌貢之年,鄭朗覆落,公綽將赴襄陽,首闢之,朗竟為名相。 盧簡辭、崔玙、夏侯孜、韋長、李續、李拭,皆至公卿。 為吏部侍郎,與舅左丞崔從同省,人士榮之。 子仲郢,弟公權、公諒。 仲郢,字諭蒙,元和十三年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 牛僧孺鎮江夏,闢為從事。 仲郢有父風,動修禮法,僧孺嘆曰:「非積習名教,安能及此!」入為監察御史。 第3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