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邁,字子玄,范陽人。 少以孝友謹厚稱,深為叔舅崔祐甫所親重。 兩經及第,歷太子正字、藍田尉。 以書判拔萃,授河南主簿,充集賢校理。 朝臣薦其文行,遷右補闕、侍御史、刑部吏部員外郎。 邁以叔父兄弟姊妹悉在江介,屬蝗蟲歲饑,懇求江南上佐,由是授滁州刺史。 入為司門郎中,遷右諫議大夫,累上表言時政得失。 轉給事中,屬校定考課,邁固讓,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績,不敢當上考,時人重之。 遷尚書右丞。 將作監元亙當攝太尉享昭德皇后廟,以私忌日不受誓誡,為御史劾奏,詔尚書省與禮官、法官集議。 邁奏狀曰:「臣按《禮記》,大夫士將祭于公,既視濯而父母死,猶奉祭。 又按唐禮,散齋有大功之喪,致齋有周親喪,齋中疾病,即還家不奉祭事,皆無忌日不受誓誡之文。 雖假寧令忌日給假一日,《春秋》之義,不以家事辭王事。 今亙以假寧常式,而違攝祭新命,酌其輕重,誓誡則祀事之嚴,校其禮式,忌日乃尋常之制,詳求典據,事緣薦獻,不宜以忌日為辭。 」由是亙坐罰俸。 邁九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歲余,遷中書侍郎。 時大政決在陸贄、趙憬,邁謹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 而友愛恭儉。 邁從父弟MH,為劍南西川判官,卒於成都,歸葬于洛陽,路由京師,邁奏請至城東哭于其柩,許之。 近代宰臣多自以為崇重,三服之親,或不過從而弔臨;而邁獨振薄俗,請臨弟喪,士君子是之。 十二年九月,邁於政事堂中風,肩輿而歸,上表請罷官,不許,詔宰臣就第問疾。 自是凡五上表,堅乞骸骨,詔曰:「卿操履貞方,器識淹茂,自居台輔,益見忠清。 方藉謀猷,遽嬰疾疹,歲月滋久,章表屢聞,陳請再三,捴謙難奪。 且備養賢之禮,宜遂優閒之秩,告免之誠,雖為懇至,俯從來奏,良用憮然。 」乃除太子賓客。 貞元十四年卒,時年六十,贈太子太傅,賻以布帛。 邁再娶無子,以從父弟子紀為嗣。 崔損,字至無,博陵人。 高祖行功已後,名位卑替。 損大曆末進士擢第,登博學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再授咸陽尉。 外舅王翃為京兆尹,改大理評事,累遷兵部郎中。 貞元十一年,遷右諫議大夫。 會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憬卒,中書侍朗平章事盧邁風病請告,戶部尚書裴延齡素與損善,乃薦之於德宗。 十二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給事中趙宗儒同日知政事,並賜金紫。 初,二相有故,旬日中外顒望名德,損比無聲實,及制下之日,中外失望。 性齷齪謹慎,每延英論事,未嘗有言。 十四年秋,轉門下侍郎平章事。 是歲,以昭陵舊宮為野火所焚,所司請修奉。 「昭陵舊宮在山上,置來歲久,曾經野火燒爇,摧毀略盡,其宮尋移在瑤台寺左側。 今屬通年,欲議修置,緣供水稍遠,百姓勞弊,今欲于見住行宮處修創,冀久遠便人。 又為移改舊制,恐禮意未周,宜令宰臣百僚集議。 」議者多云:「舊宮既焚,宜移就山下。 」上意不欲遷移,只于山上重造,命損為八陵修奉使。 於是獻、昭、乾、定、泰五陵造屋五百七十間,橋陵一百四十間,元陵三十間,唯建陵仍舊,但修葺而已。 所緣陵寢中床蓐帷幄一事以上,帝親自閲視,然後授損送於陵所。 損以久疾在家,賜絹二百匹以為醫藥。 南北兩省清要,損皆歷踐之,在位無稱於人者。 身居宰相,母野殯,不言展墓,不議遷祔;姊為尼,沒于近寺,終喪不臨,士君子罪之。 加以過為恭遜,接見便僻,不止於容身而已。 自建中以後,宰相罕有久在位者,數歲罪黜;損用此中上意,竊大任者八年。 上亦知物議鄙其持祿取容,然憐而厚之。 貞元十九年卒,贈太子太傅,賻布帛五百端、米粟四百石。 齊抗,字遐舉,天寶中平陽太守浣之孫。 父翱,一命卑官卒,以抗貴,累贈國子祭酒。 抗少隱會稽剡中讀書,為文長於箋奏。 大曆中,壽州刺史張鎰闢為判官,明閒吏事,敏于文學,鎰甚重之。 建中初,鎰為江西觀察使,抗亦隨在幕府。 三年,鎰自中書侍郎平章事出鎮鳳翔,奏抗為監察御史,仍為賓佐,幕中籌畫,多出於抗。 德宗在奉天,鎰為李楚琳所害。 抗奔赴行在,拜侍御史,旬日改戶部員外郎。 宰相蕭復為江淮宣慰使,以抗為判官。 德宗還京,大盜之後,天下旱蝗,國用盡竭。 鹽鐵轉運使元琇以抗有才用,奏授倉部郎中,條理江淮鹽務。 貞元初,為水陸運副使,督江淮漕運以給京師。 遷諫議大夫。 歷處州刺史,轉潭州刺史、湖南都團練觀察使。 入為給事中,又為河南尹,歷秘書監、太常卿,代鄭餘慶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先是每年吏部選人試判,別奏官考覆,第其上下;既考,中書門下復奏擇官覆定,浸以為便。 抗乃奏曰:「吏部尚書、侍郎,已是朝廷精選,不宜別差考官重覆。 」其年他官考判訖,俾吏部侍郎自覆,一歲遂除考判官,蓋抗所論奏也。 故事,禮部侍郎掌貢舉,其親故即試于考功。 謂之「別頭舉人」,抗亦奏罷之。 尋奏省諸州府別駕、田曹、司田官及判司之雙曹者,復省中書省驅使官及諸胥吏。 尋加修國史。 抗雖讀書,無遠智大略,凡為官,必求至精,末乃滋彰,物論薄其隘刻。 遇疾,上表請罷,改太子賓客,竟不任朝謝。 貞元二十年卒,時年六十五,贈戶部尚書,又賜其家絹二百匹。 史臣曰:竇參朋黨,不顧君上之誡,斯為悖矣。 齊映曲貢希用甚謬,而愛君蒞事,往往有長者之言。 滋、邁家行修謹,臨事可稱,器雖齷齪,無廢為君子矣。 而損、抗之比,夫何足雲,遽汙台槐,蓋時主之容易耳。 贊曰:物之同器,貴于弘通。 竇阿齊佞,偏詖斯同。 滋、邁之行,可以飾躬。 康濟蒸民,胡為厥中。 列傳第八十七 ○徐浩 趙涓 子博宣 盧南史附 劉太真 李紓 邵說 于邵 崔元翰于公異 呂渭 子溫 恭 儉 讓 鄭雲逵 李益 李賀 第2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