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曰:歷代操利柄為國計者,莫不損下益上,危人自安,變法以弄權,斂怨以構禍,皆有之矣。 如劉晏通擁滯,任才能,富其國而不勞於民,儉于家而利於眾。 或問曰:鄭子產吏不能欺,宓子賤吏不忍欺,西門豹吏不敢欺。 三子者,古之賢人也,吏皆懷其欺而不能、不忍、不敢也。 晏之吏,遠近自不欺者何也?答曰:蓋任其才而得其人也。 晏歿,故吏二十餘年繼掌財賦,不其是哉!《史記貨殖》云:「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晏治天下,無甚貴甚賤之物,泛言治國者,其可及乎!舉真卿才,忠也,減王縉罪,正也,忠正之道,復出於人,嗚呼!本秀于林,風必摧之,常袞見忌于前,楊炎致冤于後,可為長嘆息矣!時譏有口者以利啖之,苟不塞讒口,何以持重權?即無以展其才,濟其國矣。 是其術也,又何譏焉。 第五琦促辦應卒,民不加賦,而國豐饒,亦庶幾矣。 然鑄錢變法,物貴身危,其何陋哉!凡利國者,農商之外,不可為也。 宏、滂爭權樹黨,皆非令人。 紹之謹密幹事,巽之皦察精辨,亦足可稱。 贊曰:豐財忠良,晏道為長。 琦、宏、滂、巽,咸以利彰。 列傳第七十四 ○薛嵩 弟崿 嵩子平 嵩族子雄 令狐彰 子建 運 通 田神功 弟神玉 侯希逸 李正己 子納 納子師古 師道 宗人洧附 薛嵩,絳州萬泉人。 祖仁貴,高宗朝名將,封平陽郡公。 父楚玉,為範陽、平盧節度使。 嵩少以門廕,落拓不事家產,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 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質逆徒。 廣德元年,東都平,時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遣仆固懷恩東收河朔。 嵩為賊守相州,聞賊朝義兵潰,王師至,嵩惶惑迎拜于懷恩馬前,懷恩釋之,令守舊職。 時懷恩二心已萌。 懷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張忠志、李懷仙分理河北道;詔遂以嵩為相州刺史,充相、衛、洺、邢等州節度觀察使,承嗣鎮魏州,忠志鎮恆州,懷仙鎮幽州,各據數州之地。 時多事之後,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 嵩感恩奉職,數年間,管內粗理,累遷檢校右仆射。 大曆八年正月卒。 詔遣弟崿知留後,累加崿太子少師。 大曆十年正月丁酉,昭義軍兵馬使裴志清盜所將兵逐崿,舉眾歸田承嗣以叛。 崿奔于洺州,上表乞入朝,許之。 至京,素服于銀台門待罪,詔釋之。 嵩子平,年十二,為磁州刺史。 嵩卒,軍吏欲用河北故事,脅平知留後務,平偽許之,讓于叔父崿,一夕以喪歸。 及免喪,累授右衛將軍,在南衙凡三十年。 宰相杜黃裳深器之,薦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 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龍武大將軍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等使,累有戰功。 滑州城西距黃河二里,每歲常為水患。 平詢訪得古河道,接衛州黎陽縣界。 平率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同上聞,開古河南北長十四里,決舊河以分水勢,滑人遂無水患。 居鎮六年,入為左金吾大將軍。 未幾,復為鄭滑節度觀察使。 及平李師道,朝廷以東平十二州析為三道,以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以平為節度、觀察等使,仍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長慶元年,幽鎮叛,杜叔良統橫海全軍討伐不勝,王庭湊圍牛元翼于深州。 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偏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 居數月,刺史王稷饋給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潰而歸。 仍推突將馬狼兒為帥,行及青城鎮,劫鎮將李自勸,並其眾;次至博昌鎮,復劫其鎮兵,共得七千餘人,徑逼青州城。 城中兵士不敵,平悉府庫並家財募二千精卒,逆擊之,仍先以騎兵掩其家屬輜重,賊眾惶惑反顧,因大敗。 狼兒與其同惡十數輩脫身竄匿,餘黨降,稍後者斬于鞠場。 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脅從者放歸田裡。 詔加右仆射,進封魏國公,由是遠近畏伏平之威略。 在鎮六周歲,兵甲完利,井賦均一。 至是入覲,百姓遮道乞留,數日乃得出。 時人以為近日節制,罕有其比。 寶曆元年,歸朝,進加檢校左仆射、兼戶部尚書。 逾月,複檢校司空,兼河中絳隰節度觀察等使。 大和二年,復以晉州,慈州隷河中,益兵三千人,加平檢校司徒。 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 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冊贈太傅。 嵩族子雄,初為嵩屬吏,知衛州事,嵩歿,特詔授衛州刺史。 魏博節度田承嗣誘為亂,雄不從,承嗣遣刺客盜殺之。 令狐彰,京兆富平人也。 遠祖自燉煌徙家焉,代有冠冕。 父濞,天寶中任鄧州錄事參軍,以清白聞,本道採訪使宋鼎引為判官。 初任范陽縣尉,通幽州人女,生彰,及秩滿,留彰于母氏,彰遂少長范陽。 倜儻有膽氣,涉獵書傳,粗知文義,善弓矢,乃策名從軍,事安祿山。 天福中,以軍功累遷至左衛員外郎將。 安祿山叛逆,以本官隨賊黨張通儒赴京師,通儒偽署為城內左街使。 王師收復二京,隨通儒等遁走河朔,又陷逆賊史思明,偽署為博州刺史及滑州刺史,令統數千兵戍滑台。 彰感激忠義,思立名節,乃潛謀歸順。 會中官楊萬定監滑州軍,彰遂募勇士善於水者,俾乘夜涉河,達表奏于萬定,請以所管賊一將兵馬及州縣歸順,萬定以聞。 自祿山構逆,為賊守者,未有舉州向化,肅宗得彰表,大悅,賜書慰勞。 時彰移鎮杏園渡,遂為思明所疑,思明乃遣所親薛岌統精卒圍杏園攻之。 彰乃明示三軍,曉以逆順,眾心感附,咸悉力為用。 與賊兵戰,大破之,潰圍而出,遂以麾下將士數百人隨萬定入朝。 肅宗深獎之,禮甚優厚,賜甲第一區、名馬數匹,並帷帳什器頗盛,拜御史中丞,兼滑州刺史、滑毫魏博等六州節度,仍加銀青光祿大夫,鎮滑州,委平殘寇。 及史朝義滅,遷御史大夫,封霍國公,尋加檢校工部尚書。 未幾,檢校右仆射,余並如故。 彰在職,風化大行。 滑州瘡痍未復,城邑為墟,彰以身勵下,一志農戰,內檢軍戎,外牧黎庶,法令嚴酷,人不敢犯。 數年間,田疇大闢,庫藏充積,歲奉王稅及修貢獻,未嘗暫闕。 時犬戎犯邊,徵兵防秋。 彰遣屬吏部統營伍,自滑至京之西郊,向二千餘里,甲士三千人,率自賚糧,所過州縣,路次供擬,皆讓而不受,經閭裡不犯秋毫,識者稱之。 然性識猜阻,人有忤意,不加省察,輒至斃踣,此其短也。 臨終,手疏辭表,誡子以忠孝守節,又舉能自代。 表曰: 第1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