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甫,守珪弟左武衛將軍、贈戶部尚書守琦之子。 獻甫少隨諸兄從軍,初為偏裨,以軍功累授試光祿卿、殿中監、河中節度副元帥都知兵馬使,檢校兵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建中初,從節度使賈耽征梁崇義于襄、漢,以功加太子詹事。 及幸奉天、興元,獻甫首至,從渾瑊征討有功,及復京邑,入為金吾將軍。 時李懷光未平,吐蕃侵擾西邊,獻甫領禁軍出鎮咸陽,凡累年,軍民悅之。 貞元四年,遷檢校刑部尚書,兼邠州刺史、邠寧慶節度觀察使。 乃于彭原置義倉,方渠、馬嶺等縣選險要之地以為烽堡。 又上疏請復鹽州及洪門、洛原等鎮,各置兵防以備蕃寇,朝廷從之。 貞元四年九月,吐蕃將尚志董星、論莽羅等寇寧州,獻甫率眾禦之,斬首百餘級,吐蕃遁邊城。 貞元十二年,加檢校左仆射。 五月丙申卒,年六十一,廢朝三日,贈司空,賻物有差。 獻恭子煦,嘗隨獻甫征討,積戰功累遷至夏州節度使。 元和八年十二月,振武軍逐出節度使李進賢而屠其家,殺判官嚴澈。 憲宗怒,遣煦以夏州兵二千人赴振武,仍許以便宜擊斷。 九年正月,賜絹三萬匹以助軍資。 河東節度使王鍔遣兵五千會煦于善羊柵,詔煦入振武,誅作亂蘇國珍等二百五十三人乃定。 是歲十二月卒,贈太子太保。 路嗣恭,京兆三原人。 始名劍客,歷仕郡縣,有能名,累至神烏令,考績上上,為天下最,以其能,賜名嗣恭。 歷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關內副元帥郭子儀副使,知朔方節度營田押諸蕃部落等使,嗣恭披荊棘以守之。 大將御史中丞孫守亮握重兵,倔強不受制,嗣恭稱疾召至,因殺之,威信大行。 永泰三年,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 大曆六年七月,為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使,在官恭恪,善理財賦。 賈明觀者,事北軍都虞候劉希暹,魚朝恩誅,希暹從坐,明觀積惡犯眾怒。 時宰相元載受賂,遣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載意苟容之。 及嗣恭代少游,即日杖殺,識者稱之。 大曆八年,嶺南將哥舒晃殺節度使呂崇賁反,五嶺騷擾,詔加嗣恭兼嶺南節度觀察使。 嗣恭擢流人孟瑤、敬冕,使分其務:瑤主大軍,當其衝;冕自間道輕入,招集義勇,得八千人,以撓其心腹。 二人皆有全策詭計,出其不意,遂斬晃及誅其同惡萬餘人,築為京觀。 俚洞之宿惡者皆族誅之,五嶺削平。 拜檢校兵部尚書,知省事。 嗣恭起於郡縣吏,以至大官,皆以恭恪為理著稱。 及平廣州,商舶之徒,多因晃事誅之,嗣恭前後沒其家財寶數百萬貫,盡入私室,不以貢獻。 代宗心甚銜之,故嗣恭雖有平方面功,止轉檢校兵部尚書,無所酬勞。 及德宗即位,楊炎受其貨,始敘前功,除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尋加懷鄭汝陝四州、河陽三城節度及東都畿觀察使。 征至京師卒,時年七十一,廢朝一日,贈左仆射。 子恕,字型仁。 初,嶺南衙將哥舒晃反,詔嗣恭自江西致討,授檢校工部員外郎,得以軍前便宜從事。 俄而降者繼路,於是擢降將伊慎,推心用之。 賊平,恕功居多,年才三十,為懷州刺史。 久之,轉京兆少尹、監門衛大將軍、兼御史中丞、教練招討等使。 其後為鄜坊觀察使、太子詹事。 坐事貶吉州刺史,遷太子賓客。 以右散騎常侍致仕卒,年七十三,贈洪州都督。 恕私第有佳林園,自貞元初李紓、包佶輩迄于元和末,僅四十年,朝之名卿,咸從之遊,高歌縱酒,不屑外慮,未嘗問家事,人亦以和易稱之。 曲環,陝州安邑人也。 父彬,為南使正監,因家于隴右,以環故累贈兵部尚書。 環少讀兵書,尤以勇敢騎射聞。 天寶中,從哥舒翰攻拔石堡城,收黃河九曲、洪濟等城,累授果毅別將。 安祿山反,從襄陽節度魯炅守鄧州,拒賊將武令珣,戰數十合,環功居多,超授左清道率。 又從李抱玉守河陽南城,尋將兵守澤州,破賊驍將安曉,敕特拜羽林將軍。 又將別部兵合諸軍同討史朝義,平河北,累轉金吾大將軍,並同正員,隨李抱玉移軍京西。 大曆中領兵隴州,頻破吐蕃,加特進、太常卿。 上初嗣位,吐蕃大寇劍南,詔環以邠、隴兵五千馳往,大破戎虜,收七盤城、威武軍及維、茂二州,西戎奔遁。 環大振功名而還,加太子賓客,賜以名馬。 與諸將討涇州叛將劉文喜,平之,加開府儀同三司、兼御史中丞,充邠、隴兩軍都知兵馬使。 時李納擁兵侵逼徐州,令環與劉玄佐同救援,累破李納叛黨,環以功最,加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十月,加檢校左常侍,充邠、隴行營節度使。 李希烈侵陷汴州,環與諸軍守固寧陵、陳州,大破希烈軍于陳州城下,殺逆黨三萬五千人,擒其驍將翟暉以獻,希烈因遁歸蔡州。 環以功加檢校工部尚書,兼陳州刺史。 希烈平,加環兼許州刺史、陳許等州節度觀察,加實封三百戶。 陳、蔡二州以希烈擾亂,遭剽劫頗甚,人多逃竄他邑以避禍。 環勤身恭儉,賦稅均平,政令寬簡,不三二歲,襁負而歸者相屬,訓農理戎,兵食皆豐羡。 十二年,加檢校左仆射。 卒時年七十四,廢朝一日,贈司空,賻布帛米粟有差。 崔漢衡,博陵人也。 性沉厚寬博,善與人交。 釋褐,授沂州費令。 滑州節度使令狐彰奏署掌記,累遷殿中侍御史。 大曆六年,拜檢校禮部員外郎,為和吐蕃副使;還,遷右司郎中,改萬年令。 建中三年,為殿中少監、兼御史大夫,充和蕃使,與吐蕃使區頰贊至自蕃中。 時吐蕃大相尚結息忍而好殺,以常覆敗於劍南,思刷其恥,不肯約和。 其次相尚結贊有材略,因言于贊普,請定界明約,以息邊人,贊普然之,竟以結贊代結息為大相,約和好,期以十月十五日會盟于境上。 戊申,以漢衡為鴻臚卿。 四年,吐蕃朝貢,加檢校工部尚書,復使吐蕃。 興元初,上居奉天,吐蕃遣帥佐渾瑊敗硃泚兵于武功,以功轉檢校兵部尚書、兼秘書監、西京留守。 無幾,真拜兵部尚書,為東都、淄青、魏博賑給宣慰使。 明年,為幽州宣慰使,所至皆稱職。 貞元三年,副侍中渾瑊與吐蕃會盟于平涼,吐蕃背約,瑊僅免,時無備預,在會免者什無一二,士卒,死者以千數。 漢衡與同陷者並至河州,結贊令召之,以頻使于蕃,結贊素信重,與孟日華、中官劉延邕俱至石門,而遣五騎送至境上。 四年七月,加檢校吏部尚書、晉慈隰觀察使,尋加都防禦使。 十一年四月卒。 第1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