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德宗嘗訪宰相群臣中可以大任者,盧杞薦張鎰、嚴郢,而炎舉崔昭、趙惠伯。 上以炎論議疏闊,遂罷炎相,為左仆射。 後數日中謝,對於延英,及出,馳歸,不至中書,盧杞自是益怒焉。 杞尋引嚴郢為御史大夫。 初,郢為京兆尹,不附炎,炎怒之,諷御史張著彈郢,郢罷兼御史中丞。 炎又夙聞源休與郢有隙,乃拔休自流人為京兆尹,令伺郢過。 休蒞官後,與郢友善,炎大怒。 張光晟方謀議殺回紇酋帥,炎乃以休為入回紇使,休幾為虜所殺。 郢尋坐以度田不實,改為大理卿,時人惜之。 至是,杞因群情所欲,又知郢與炎有隙,故引薦之。 炎子弘業不肖,多犯禁,受賂請託,郢按之,兼得其他過。 初,炎將立家廟,先有私第在東都,令河南尹趙惠伯貨之,惠伯為炎市為官廨。 時惠伯自河中尹、都團練觀察等使初受代,郢奏追捕惠伯詰案。 御史以炎為宰相,抑吏貨市私第,貴估其宅,賤入其幣,計以為臓。 杞召大理正田晉評罪,晉曰:「宰臣于庶官,比之監臨,官市賈有羡利,計其利以乞取論罪,當奪官。 」杞怒,謫晉衡州司馬。 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 」開元中,蕭嵩將於曲江南立私廟,尋以玄宗臨幸之所,恐置廟非便,乃罷之。 至是,炎以其地為廟,有飛語者云:「此地有王氣,炎故取之,必有異圖。 」語聞,上愈怒。 及台司上具獄,詔三司使同覆之。 建中二年十月,詔曰:「尚書左仆射楊炎,托以文藝,累登清貫。 雖謫居荒服,而虛稱猶存。 朕初臨萬邦,思弘大化,務擢非次,招納時髦。 拔自郡佐,登于鼎司,獨委心膂,信任無疑。 而乃不思竭誠,敢為奸蠹,進邪醜正,既偽且堅,黨援因依,動涉情故。 隳法敗度,罔上行私,苟利其身,不顧于國。 加以內無訓誡,外有交通,縱恣詐欺,以成臓賄。 詢其事蹟,本末乖謬,蔑恩棄德,負我何深!考狀議刑,罪在難宥。 但以朕于將相,義切始終,顧全大體,特有弘貸,俾從遠謫,以肅具僚。 可崖州司馬同正,仍馳驛發遣。 」去崖州百里賜死,年五十五。 炎早有文章,亦勵志節,及為中書舍人,附會元載,時議已薄之。 後坐載貶官,憤恚益甚,歸而得政,睚眥必仇,險害之性附於心,唯其愛憎,不顧公道,以至于敗。 惠伯亦坐炎貶費州多田尉,尋亦殺之。 黎干者,戎州人。 始以善星緯數術進,待詔翰林,累官至諫議大夫。 尋遷京兆尹,以嚴肅為理,人頗便之,而因緣附會,與時上下。 大曆二年,改刑部侍郎。 魚朝恩伏誅,坐交通出為桂州刺史、本管觀察使。 至江陵,丁母憂。 久之,會京兆尹缺,人頗思干。 八年,復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干自以得志,無心為理,貪暴益甚,徇于財色。 十三年,除兵部侍郎。 性險,挾左道,結中貴,以希主恩,代宗甚惑之。 時中官劉忠翼寵任方盛,乾結之素厚,嘗通其奸謀。 及德宗初即位,干猶以詭道求進,密居輿中詣忠翼第。 事發,詔曰:「兵部侍郎黎干,害若豺狼,特進劉忠翼,掩義隱賊,併除名長流。 」即行,市裡兒童數千人噪聚,懷瓦礫投擊之,捕賊尉不能止,遂皆賜死於藍田驛。 忠翼,宦官也,本名清潭,與董秀皆有寵于代宗。 天憲在口,勢回日月,貪饕納賄,貨產巨萬。 大曆中,德宗居東宮,干及清潭嘗有奸謀動搖。 及是,積前罪以誅之。 庾準,常州人。 父光先,天寶中,文部侍郎。 准以門入仕,昵于宰相王縉,縉驟引至職方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準素寡文學,以柔媚自進,既非儒流,甚為時論所薄。 尋改御史中丞,遷尚書左丞。 縉得罪,出為汝州刺史。 復入為司農卿,與楊炎厚善。 炎欲殺劉晏,知準與晏有隙,乃用為荊南節度。 準乃上言得晏與硃泚書,且有怨望,又召補州兵以拒命。 於是先殺晏,然後下詔賜自盡,海內冤之。 炎以殺晏征準為尚書左丞。 建中三年六月丁巳卒,時年五十一。 贈工部尚書。 史臣曰:仲尼云:富與貴是人之慾,不以道得之不處。 反乎是道者小人。 載諂輔國以進身,弄時權而固位,眾怒難犯,長惡不悛,家亡而誅及妻兒,身死而殃及祖禰。 縉附會奸邪,以至顛覆。 炎隳崔祐甫之規,怒段秀實之直,酬恩報怨,以私害公。 三子者咸著文章,殊乖德行。 「不常其德,或承之羞」,大《易》之義也。 富貴不以其道,小人之事哉!觀庾準之憸,遭王縉之復,徇楊炎之意,曲致劉晏之冤。 積惡而獲令終者,其在餘殃乎! 贊曰:載、縉、炎、準,交相附會。 《左傳》有言,貪人敗類。 列傳第六十九 ○楊綰 崔祐甫 子植 植再從兄俊 常袞 楊綰,字公權,華州華陰人也。 祖溫玉,則天朝為戶部侍郎、國子祭酒。 父侃,開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稱。 綰生聰惠,年四歲,處群從之中,敏識過人。 嘗夜宴親賓,各舉坐中物以四聲呼之,諸賓未言,綰應聲指鐵燈樹曰:「燈盞柄曲。 」眾咸異之。 及長,好學不倦,博通經史,九流七略,無不該覽,尤工文辭,藻思清贍。 而宗尚玄理,沉靜寡慾,常獨處一室,左右經書,凝塵滿席,澹如也。 含光晦用,不欲名彰,每屬文,恥于自白,非知己不可得而見。 早孤家貧,養母以孝聞,甘旨或闕,憂見于色。 親友諷令干祿,舉進士。 調補太子正字。 天寶十三年,玄宗禦勤政樓,試博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命有司供食,既暮而罷。 取辭藻宏麗外,別試詩賦各一首。 制舉試詩賦,自此始也。 時登科者三人,綰為之首,超授右拾遺。 天寶末,安祿山反,肅宗即位於靈武。 綰自賊中冒難,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時朝廷方急賢,及綰至,眾心咸悅,拜起居舍人、知制誥。 歷司勛員外郎、職方郎中,掌誥如故。 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 故事,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公廨雜料,歸閣老者五之四。 綰以為品秩同列,給受宜均,悉平分之,甚為時論歸美。 再遷禮部侍郎,上疏條奏貢舉之弊曰: 國之選士,必藉賢良。 蓋取孝友純備,言行敦實,居常育德,動不違仁。 體忠信之資,履謙恭之操,藏器則未嘗自伐,虛心而所應必誠。 夫如是,故能率己從政,化人鎮俗者也。 自叔葉澆詐,茲道浸微,爭尚文辭,互相矜炫。 馬卿浮薄,竟不周于任用;趙壹虛誕,終取擯于鄉閭。 自時厥後,其道彌盛,不思實行,皆徇空名,敗俗傷教,備載前史,古人比文章于鄭、衛,蓋有由也。 第1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