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述,司農卿弘機曾孫也。 父景駿,房州刺史。 述少聰敏,篤志文學。 家有書二千卷,述為兒童時,記覽皆遍。 人駭異之。 景龍中,景駿為肥鄉令,述從父至任。 洺州刺史元行沖,景駿之姑子,為時大儒,常載書數車自隨。 述入其書齋,忘寢與食。 行沖異之,引與之談,貫穿經史,事如指掌,探賾奧旨,如遇師資。 又試以綴文,操牘便就。 行沖大悅,引之同榻曰:「此吾外家之寶也。 」舉進士,西入關,時述甚少,儀形眇小。 考功員外郎宋之問曰:「韋學士童年有何事業?」述對曰:「性好著書。 述有所撰《唐春秋》三十捲,恨未終篇。 至如詞策,仰待明試。 」之問曰:「本求異才,果得遷、固。 」是歲登科。 開元五年,為櫟陽尉。 秘書監馬懷素受詔編次圖書,乃奏用左散騎常侍元行沖、左庶子齊澣、秘書少監王珣、衛尉少卿吳兢並述等二十六人,同於秘閣詳錄四部書。 懷素尋卒,行沖代掌其事,五年而成,其總目二百卷。 述好譜學,秘閣中見常侍柳沖先撰《姓族系錄》二百卷,述于分課之外手自抄錄,暮則懷歸。 如是周歲,寫錄皆畢,百氏源流,轉益詳悉。 乃于《柳錄》之中,別撰成《開元譜》二十捲。 其篤志忘倦,皆此類也。 轉右補闕,中書令張說專集賢院事,引述為直學士,遷起居舍人。 說重詞學之士,述與張九齡、許景先、袁暉、趙冬曦、孫逖、王幹常游其門。 趙冬曦兄冬日,弟知壁、居貞、安貞、頤貞等六人,述弟迪、逌、迥、起、巡亦六人,並詞學登科。 說曰:「趙、韋昆季,令之杞梓也。 」十八年,兼知史官事,轉屯田員外郎、職方吏部二郎中,學士、知史官事如故。 及張九齡為中書令,即集賢之同職,裴耀卿為侍中,即述之舅,皆相推重,語必移晷。 二十七年,轉國子司業,停知史事。 俄而復兼史職,充集賢學士。 天寶初,歷左右庶子,加銀青光祿大夫。 九載,兼充禮儀使。 其載遷尚書工部侍郎,封方城縣侯。 述在書府四十年,居史職二十年,嗜學著書,手不釋卷。 國史自令狐德棻至于吳兢,雖累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 至述始定類例,補遺續闕,勒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並《史例》一卷,事簡而記詳,雅有良史之才,蘭陵蕭穎士以為譙周、陳壽之流。 述早以儒術進,當代宗仰,而純厚長者,澹于勢利,道之同者,無間貴賤,皆禮接之。 家聚書二萬卷,皆自校定鉛槧,雖禦府不逮也。 兼古今朝臣圖,歷代知名人畫,魏、晉已來草隷真跡數百卷,古碑、古器、藥方、格式、錢譜、璽譜之類,當代名公尺題,無不畢備。 及祿山之亂,兩京陷賊,玄宗幸蜀,述抱《國史》藏於南山,經籍資產,焚剽殆盡。 述亦陷于賊庭,授偽官。 至德二年,收兩京,三司議罪,流于渝州,為刺史薛舒困辱,不食而卒。 其甥蕭直為太尉李光弼判官,廣德二年,直因入奏言事稱旨,乃上疏理述于蒼黃之際,能存《國史》,致聖朝大典,得無遺逸,以功補過,合霑恩宥。 乃贈右散騎常侍。 議者云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于韋氏。 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為最;明於音律,則萬石為最;達于禮義,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 所撰《唐職儀》三十捲、《高宗實錄》三十捲、《御史台記》十捲、《兩京新記》五卷,凡著書二百餘卷;皆行于代。 逌,學業亦亞於述,尤精《三禮》,與述對為學士,迪,同為禮官,時人榮之。 累遷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以風疾卒。 蕭穎士者,聰亻雋過人,富詞學,有名于時,賈曾、席豫、張垍及述皆引為談客。 開元二十三年登進士第,考功員外郎孫逖稱之於朝。 褊躁無威儀,與時不偶,前後五授官,旋即駁落。 乾元初,終於揚府功曹。 述在秘閣時,與鄠縣尉母煚、曹州司法殷踐猷並友善,二人相次卒。 踐猷,申州刺史仲容從子,明《班史》,通於族姓。 子寅,有至性,早孤,事母以孝聞。 應宏詞舉,為永寧尉。 史臣曰:前代文學之士,氣壹矣,然以道義偶乖,遭遇斯難。 馬懷素、褚無量好古嗜學,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 劉、徐等五公,學際天人,才兼文史,俾西垣、東觀,一代粲然,蓋諸公之用心也。 然而子玄鬱結于當年,行沖徬徨于極筆,官不過俗吏,寵不逮常才,非過使然,蓋此道非趨時之具也,其窮也宜哉! 贊曰:學者如市,博通甚難;文士措翰,典麗惟艱。 馬、褚、兢、術,徐、元、子玄,文學之書,胡寧比焉! 列傳第五十三 ○郭虔瓘 張嵩 郭知運 子英傑 王君 賈師順附 張守珪 牛仙客 王忠嗣 郭虔瓘,齊州歷城人也。 開元初,累遷右驍衛將軍,兼北庭都護。 二年春,突厥默啜遣其子移江可汗及同俄特勒率精騎圍逼北庭,虔瓘率眾固守。 同俄特勒單騎親逼城下,虔瓘使勇士伏于路左,突起斬之。 賊眾既至,失同俄,相率于城下乞降,請盡軍中衣資器杖以贖同俄。 及聞其死,三軍慟哭,便引退。 默啜女婿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時與同俄特勒同領兵,以同俄之死,懼不敢歸,遂將其妻歸降。 虔瓘以破賊之功,拜冠軍大將軍,行右驍衛大將軍。 又下制曰: 朕聞賞有功、報有德者,政之急也。 若功不賞,德不報,則人何謂哉。 雲麾將軍、檢校右驍衛將軍,兼北庭都護、翰海軍經略使、金山道副大總管、招慰營田等使、上柱國、太原縣開國子郭虔瓘,宣威將軍、守右驍衛翊府中郎將、檢校伊州刺史兼伊吾軍使、借紫金魚袋、上柱國郭知運等,早負名節,見稱義勇。 頃者柳中、金滿,偏師禦敵,蕭條窮漠之外,奔迫孤城之下。 強寇益侵,援兵不至,既守而戰,自秋涉冬,櫪馬長嘶,戍人遠望。 謀以十勝,成其九拒。 遂能摧日逐之遺種,斬天驕之愛息。 豈耿恭、班超,獨高前史;將廉頗、李牧,與朕同時。 眷言茂勛,是所嘉嘆。 信可以疇其井邑,昭示遐邇,俾勞臣觀而懦夫立焉。 虔瓘可進封太原郡開國公,知運可封介休縣開國公。 虔瓘俄轉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大夫、四鎮經略安撫使,進封潞國公,賜實封一百戶虔瓘及奏請募關中兵一萬人往安西討擊,皆給公乘,兼供熟食,敕許之。 將作大匠韋湊上疏曰: 第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