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乃北見燕王噲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高、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鋤、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鄲,所聞于邯鄲者,又高於所聞東周。 臣竊負其志,乃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 王曰:「子之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對曰:「臣聞之,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善。 臣請謁王之過。 夫齊、趙者,王之仇讎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 今王奉仇讎以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 王自慮此則計過。 無以諫之,非忠臣也。 」 王曰:「寡人之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 」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于外,則危。 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札,曰『有大數矣』,妻自組甲絣,曰『有大數矣』,有之乎?」 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 我有深怨積怒于齊,而欲報之二年矣。 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 直患國弊,力不足矣。 子能以燕敵齊,則寡人奉國而委之於子矣。 」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 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 苟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 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 南攻楚五年,稸積散。 西困于秦三年,民憔悴,士罷弊。 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餘兵南面而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諸侯。 此其君之慾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且臣聞之,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 」 王曰:「吾聞之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 誠有之乎?」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弊,雖有長城鉅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燕也。 今濟西、河北,盡以役矣,封內弊矣。 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國之臣貪于財。 王誠能母愛寵子、母弟以為質,寶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輕亡宋,則齊可亡已。 」 王曰:「吾終以子受命于天矣?」曰:「內寇不與,外敵不可距。 王自治其外,臣自報其內,此乃亡之之勢也。 」 九 燕王噲既立 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 蘇秦之在燕也,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交。 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 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 子之相燕,貴重主斷。 蘇代為齊使于燕,燕王問之曰:「齊宣王何如?」對曰:「必不霸。 」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 」蘇代欲以濟燕王以厚任子之也。 於是燕王大信子之。 子之因遣蘇代百金,聽其所使。 鹿毛壽謂燕王曰:「不如以國讓子之。 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于許由,由必不受,有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 今王以國讓相子之。 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 」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 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今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 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 儲子謂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 」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先後。 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 」 太子因數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乃反攻。 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怨,百姓離意。 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 」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 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 齊大勝燕,子之亡。 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十 初蘇秦弟厲因燕質子而求見齊王 初,蘇秦弟厲因燕自子而求見齊王。 齊王怨蘇秦,欲囚厲,燕質子為謝乃已,遂委質為臣。 燕相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持質子于齊,齊使代報燕,燕王噲問曰:「齊王其伯也乎?」曰:「不能。 」曰:「何也?」曰:「不信其臣。 」於是燕王專任子之,已而讓位,燕大亂。 齊伐燕,殺王噲、子之。 燕立昭王。 而蘇代、厲遂不敢入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 十一 蘇代過魏 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 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封涇陽君,秦不受。 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埊也,不信齊王與蘇子也。 今齊、魏不和,如此其甚,則齊不欺秦。 秦信齊,齊、秦合,涇陽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 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 齊、秦不和,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 」於是出蘇代,之宋,宋善待之。 十二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 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 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 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 詘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 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 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 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哆咄,則徒隷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 」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 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