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遵世,字季緒,勃海人也。 少學《易》。 入恆山,忽見一老翁,授之開心符。 遵世跪,水吞之,遂明占卜。 後出遊京洛,以卜筮知名。 魏孝武帝之將即位,使之筮,遇《否》之《萃》,曰:「先否後喜。 」帝曰:「喜在何時?」遵世曰:「剛決柔,則春末夏初也。 」又筮,遇《明夷》之《賁》,曰:「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若能敬始慎終,不失法度,無憂入地矣。 」終如其言。 後齊文襄引為大將軍府墨曹參軍。 從游東山,有雲起,恐雨廢射,戲使筮。 遇《剝》,李業興云:「坤上艮下,《剝》。 艮為山,山出雲,故知有雨。 」遵世云:「坤為地,土製水,故知無雨。 」文襄使崔暹書之云:「遵世若著,賞絹十匹;不著,罰杖十。 業興若著,無賞;不著,罰杖十。 」業興曰:「同是著,何獨無賞?」文襄曰:「遵世著,會我意,故賞也。 」須臾雲散,二人各受賞罰。 皇建中,武成以丞相在鄴下居守,自致猜疑,甚懷憂懼。 謀起兵,每宿輒令遵世筮。 遵世云:「自有大慶。 」由是不決。 俄而趙郡王等奉太后令,以遺詔追武成。 更令筮之。 遵世云:「比已作十餘卦,其占自然有天下之征。 」及即位,除中書舍人,固辭老疾,授中散大夫。 和士開封王,妻元氏無子,以側室長孫為妃,令遵世筮。 遵世云:「此卦偶與占同。 」乃出其占書云:「元氏無子,長孫為妃。 」士開喜于妙中,於是起叫而舞。 遵世著《易林雜占》百餘卷。 後預尉遲迥亂,死焉。 趙輔和,清都臨漳人也。 少以明《易》善筮為齊神武館客。 神武崩于晉陽,葬有日矣,文襄令文宣與吳遵世等擇地,頻卜不吉。 又至一所,筮遇《革》,咸雲凶。 輔和少年,最在眾人後,進云:「《革卦》于天下人皆凶,唯王家用之大吉。 《革彖辭》雲『湯武革命,應天順人。 』」文宣遽登車,顧云:「以此地為定。 」即義平陵也。 有人父為刺史,得書雲疾。 是人詣館,別托相知者筮。 遇《泰》,筮者云:「此卦甚吉。 」是人出後,輔和謂筮者云:「《泰》,乾下坤上,則父入土矣,豈得言吉。 」果凶問至。 有人父疾,托輔和筮,遇《乾》之《晉》,慰諭令去。 後告人云:「《乾》之遊魂。 乾為天,為父,父變為魂,而升于天,能無死乎?」亦如其言。 大寧、武平中,筮後宮誕男女及時日,多中,遂至通直常侍。 入周,亦為儀同。 隋開皇中,卒。 皇甫玉,不知何許人也,善相人。 齊文襄之自潁川歸,文宣從後。 玉于傍縱觀,謂人曰:「大將軍不作物。 」指文宣曰:「會道北垂鼻洟者。 」及文宣即位,試玉相術,故以帛巾襪其眼,使歷摸諸人。 至文宣曰:「此最大達官。 」于任城王曰:「當至丞相。 」于常山、長廣二王,並曰:「亦貴。 」至石動桶曰:「此弄痴人。 」至二供膳曰:「正得好飲食而已。 」玉嘗為高歸彥相曰:「位極人臣,但莫反。 」歸彥曰:「我何為反?」玉曰:「公有反骨。 」孝昭賜趙郡王十死不問,王喜曰:「皇甫玉相臣,雲當惡死,今復何慮?」帝以玉輒為諸王相,心不平之。 玉謂其妻曰:「殿上者不過二年。 」妻以告舍人斛斯洪慶妻,洪慶以啟帝。 怒曰:「向婦女小兒評論萬乘主!」敕召玉。 玉每照鏡,自言兵死。 及被召,謂妻曰:「我今去,不回,若過日午時,當得活。 」既至正中,遂斬之。 文襄時,有吳士,雙盲,妙于聲。 文襄歷試之,聞劉桃枝聲曰:「有所繫屬,然當大富貴。 王侯將相,多死其手。 譬如鷹犬,為人所使。 」聞趙道德聲曰:「亦系屬人,富貴翕赫,不及前人。 」聞侯呂芬聲,與道德相似。 聞太原公聲曰:「當為人主。 」聞文襄聲,不動。 崔暹私掏之,乃謬言:「亦國主也。 」文襄以為我家群奴猶極貴,況吾身也。 又時有御史賈子儒,亦能相人。 崔暹嘗將子儒私視文襄,子儒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之面,不如一寸之眼。 大將軍臉薄眄速,非帝王相也。 」竟如言。 齊代善相者,有館客趙瓊。 其婦叔寄弓,弓已轉在人處,盡知之。 時人疑其別有假托,不然,則姑布子卿不如也。 初,魏正始前,有沙門學相,游懷朔,舉目見人,皆有富貴之表。 以為必無此理,燔其書。 而後皆如言,乃知相法不虛也。 解法選,河內人也。 少明相術,又受《易》于權會,筮亦頗工。 陳郡袁叔德以太子庶子出行博陵太守,不願之官,以親老言于執政楊愔。 愔語云:「既非正除,尋當遣代。 」叔德意欲留尊累在京,令法選占。 云:「不逾三年,得代,終不還也。 」勸其盡家而行。 又為叔德相云:「公邑邑,終為吏部尚書,鑒照人物。 」後皆如言。 又頻為和士開相中,士開牒為開府行參軍。 魏寧,鉅鹿人也。 以善推祿命,征為館客。 武成以己生年月,托為異人,問之。 寧曰:「極富貴,今年入墓。 」武成驚曰:「是我!」寧變辭曰:「若帝王,自有法。 」 又有陽子術語人曰:「謡言:盧十六,雉十四,犍子拍頭三十二。 且四八天之大數,太上之祚,恐不過此。 」既而武成崩,年三十二。 綦母懷文,不知何許人也,以道術事齊神武。 武定初,齊軍戰芒山,時齊軍旗幟盡赤,西軍盡黑,懷文曰:「赤,火色;黑。 水色。 水能滅火,不宜以赤對黑。 土勝水,宜改為黃。 」神武遂改為赭黃,所謂河陽幡者也。 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 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 今襄國冶家所鑄宿柔鋌,是其遺法,作刀猶甚快利,但不能頓截三十札也。 懷文又云:「廣平郡南干子城,是幹將鑄劍處,其土可瑩刀。 」每云:「昔在晉陽為監館,館中有一蠕蠕客,同館胡沙門指語懷文云:『此人別有異算術。 』仍指庭中一棗樹云:『令其布算子,即知其實數。 』乃試之,並辨若干純赤,若干赤白相半。 於是剝數之,唯少一子。 算者曰:『必不少,但更撼之。 』果落一實。 」懷文位信州刺史。 又有孫正言謂人曰:「我昔聞曹普演有言:『高王諸兒,阿保當為天子,至高德之承之,當滅。 』阿保,謂天保也;德之,謂德昌也;滅年號承光,即承之矣。 」 張子信,河內人也。 頗涉文學,少以醫術知名。 恆隱白鹿山,時出遊京邑,甚為魏收、崔季舒所重。 大寧中,征為尚藥典禦。 武平初,又以太中大夫征之,聽其所志,還山。 又善《易》筮及風角之術。 武衛奚永洛與子信對坐,有鵲鳴庭樹,鬥而墮焉。 子信曰:「不善。 向夕,當有風從西南來,歷此樹,拂堂角,則有口舌事。 今夜有人喚,必不可往,雖敕亦以病辭。 」子信去後,果有風如其言。 是夜,琅邪王五使切召永洛,且云:「敕喚。 」永洛欲起,其妻苦留之,稱墜馬腰折,不堪動。 詰朝而難作。 子信,齊亡卒。 陸法和,不知何許人也。 隱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處,一與戒行沙門同。 耆老自幼見之,容色常定,人莫能測也。 或謂出自嵩高,遍游遐邇。 既入荊州汶陽郡高要縣之紫石山,無故舍所居山,俄有蠻賊文道期之亂,時人以為預見萌兆。 第4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