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閔帝踐祚,賜姓宇文氏,進爵平齊縣公。 晉公護初執政,欲引為腹心。 慶辭之,頗忤旨。 又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疏忌,出為萬州刺史。 明帝尋悟,留為雍州別駕,領京兆尹。 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史。 慶自為郎,迄為司會,府庫倉儲,並其職也。 及在宜州,寬為小塚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 案驗積六十餘日,吏或有死於獄者,終無所言,唯得乘錦數匹。 時人服其廉慎。 又入為司會。 先是,慶兄檜為魏興郡守,為賊黃眾寶所害。 檜子三人皆幼弱,慶撫養甚篤。 後眾寶歸朝,朝廷待以優禮。 居數年,檜次子雄亮白日手刃眾寶于長安城中。 晉公護聞而大怒,執慶諸子侄皆囚之,讓慶擅殺人。 對曰:「慶聞父母之讎不同天,昆弟之讎不同國。 明公以孝臨天下,何乃責于此乎?」護逾怒,慶辭色無屈,竟以俱免。 卒。 贈鄜、綏、丹三州刺史,謚曰景。 子機嗣。 機字匡時。 偉容儀,有器局,頗涉經史。 年十九,周武帝時為魯公,引為記室。 及帝嗣位,累遷太子宮尹,封平齊縣公。 宣帝時,為禦正上大夫。 機見帝失德,屢諫不聽,恐禍及己,托于鄭譯,求出,拜華州刺史。 及隋文帝作相,征還京師。 時周代舊臣皆勸禪讓,機獨義形于色,無所陳請。 俄拜衛州刺史。 及踐祚,進爵建安郡公,征為納言。 機性寬簡,有雅望,當近侍,無所損益。 又好飲酒,不親細務。 數年,出為華州刺史,奉詔每月朝見。 尋轉冀州刺史。 後徵入朝,以其子述尚蘭陵公主,禮遇益隆。 初,機在周,與族人文城公昂俱歷顯要,及此,昂、機併為外職。 楊素時為納言,方用事,因上賜宴,素戲曰:「二柳俱摧,孤楊獨聳。 」坐者歡笑,機竟無言。 未幾還州。 前後作守,俱稱寬惠。 後以征還,卒於家。 贈大將軍、青州刺史,謚曰簡。 子述嗣。 述字業隆。 性明敏,有幹略,頗涉文藝。 以父廕為太子親衛。 後以尚主故,拜開府儀同三司、內史侍郎。 上于諸婿中特見寵遇。 歲余,判兵部尚書事。 父艱去職。 未幾,起攝給事黃門侍郎事,襲爵建安郡公。 仁壽中,判吏部尚書事。 述雖職務修理,為當時所稱,然不達大體,暴于馭下,又怙寵驕豪,無所降屈。 楊素時方貴重,朝臣莫不讋憚,述每陵侮之,數于上前面折素短。 判事有不合,素意或令述改,輒謂將命者曰:「語仆射,道尚書不肯。 」素由是銜之。 俄而楊素被疏忌,不知省事。 述任寄逾重,拜兵部尚書,參掌機密。 述自以無功可紀,過叨匪服,抗表陳讓。 上許之,命攝兵部尚書。 上于仁壽宮寢疾,述與楊素、黃門侍郎元岩等侍疾宮中。 時皇太子無禮于陳貴人,上知之,大怒,令述召房陵王。 述與元岩出外作敕書。 楊素見之,與皇太子謀,矯詔執述、岩屬吏。 及煬帝嗣位,述坐除名。 公主請與同徙,帝不聽。 述在龍川數年,復徙寧越,遇瘴癘死。 機弟弘,字匡道。 少聰穎,工草隷,博涉群書,辭采雅贍。 與弘農楊素為莫逆交。 解巾中外府記室。 建德初,除內史上士。 歷小宮尹、禦正上士。 陳遣王偃人來聘,武帝令弘勞之。 偃人謂弘曰:「來日至藍田,正逢滋水暴長,所賚國信,溺而從流。 今所進,假之從吏。 請勒下流人見為尋此物。 」弘曰:「昔淳于之獻空籠,前史稱以為美。 足下假物而進,詎是陳君命乎?」偃人慚不能對。 武帝聞而嘉之,盡以偃人所進物賜弘,仍令報聘。 占對敏捷,見稱于時。 後卒於禦正下大夫。 贈晉州刺史。 楊素誄之曰:「山陽王弼,風流長逝;潁川荀粲,零落無時。 修竹夾池,永絶梁園之賦;長楊映沼,無復洛川之文。 」其為士友所痛惜如此。 有文集行于世。 弘弟旦,字匡德。 工騎射,頗涉書籍。 仕周,位兵部下大夫。 以行軍長史從梁睿討王謙,以功授儀同三司。 開皇元年,加開府,封新城縣男,授掌設驃騎。 歷羅、淅、魯三州刺史,並有能名。 大業初,拜龍川太守。 郡人居山洞,好相攻擊。 旦為開設學校,大變其風。 帝聞,下詔褒美之。 征為太常少卿,攝判黃門侍郎事。 卒。 子燮,官至河內郡掾。 旦弟肅,字匡仁。 少聰敏,閒于占對。 仕周,位宣納上士。 隋文帝作相,引為賓曹參軍。 開皇初,授太子洗馬。 陳使謝泉來聘,以才學見稱,詔肅宴接,時論稱其華辯。 歷太子內舍人,遷太子仆。 太子廢,坐除名。 大業中,帝與段達語及庶人罪惡。 達云:「柳肅在宮,大見疏斥。 」帝問其故。 答曰:「學士劉臻嘗進章仇太翼宮中,為巫蠱事。 肅知而諫曰:『殿下位當儲貳,戒在不孝,無患見疑。 劉臻書生,鼓搖脣舌,適足以相詿誤。 願勿納之。 』庶人不懌,他日,謂臻曰:『汝何漏泄,使柳肅知之,令面折我!』自是後,言皆不用。 」帝曰:「肅橫除名。 」乃召守禮部侍郎。 坐事免。 後守工部侍郎,大見親任,每幸遼東,常委于涿郡留守。 卒官。 機從子謇之,字公正。 父蔡年,周順州刺史。 謇之身長七尺五寸,儀容甚偉,風神爽亮,進止可觀。 為童兒時,周齊王憲遇之於途,異而與語,大奇之,因奏為國子生。 以明經擢第,拜宮師中士,轉守廟下士。 武帝有事太廟,謇之讀祝文,音韻清雅,觀者屬目。 帝善之,擢為宣納上士。 開皇初,拜通事舍人,尋遷內史舍人。 歷兵部、司勛二曹侍郎。 朝廷以謇之雅望,善談謔,又飲酒至一石不亂,由是,每梁陳使至,輒令接對。 遷光祿少卿。 出入十餘年,每參掌敷奏。 會吐谷渾來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騎常侍,送公主于西域。 及突厥啟人可汗求和親,復令謇之送義成公主于突厥。 前後使二國,得贈馬二千餘匹,雜物稱是,皆散之宗族,家無餘財。 出為肅、息二州刺史,俱有惠政。 煬帝踐祚,復拜光祿。 大業初,啟人可汗自以內附,遂畜牧于定襄、馬邑間。 帝使謇之諭令出塞。 還,拜黃門侍郎。 時元德太子初薨,朝野注望,以齊王當立。 帝方重王府之選,拜為齊王長史。 帝法服臨軒,命齊王立於西朝堂,遣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令楊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等從殿廷引謇之詣齊王所,西面立。 弘宣敕謂齊王曰:「我出蕃之初,時年十二。 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乃令高熲、虞慶則、元旻等從內送王子相於我。 誡我曰:『以汝未更世事,令子相作輔于汝,事無大小,皆可委之。 無得昵近小人,疏遠子相。 若從我言者,有益於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國及身,敗無日矣。 』吾受敕,奉以周旋,不敢失墜。 微子相之力,吾幾無今日矣。 若與謇之從事,一如子相也。 」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輔于齊,副朕所望。 若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當鍾卿一門。 若有不善,罪亦相及。 」時齊王擅寵,喬令則之徒,深見昵狎,謇之知其非,不能匡正。 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 及帝幸遼東,召檢校燕郡事。 帝班師至燕郡,坐供頓不給,配戍嶺南,卒於洭口。 子威明。 第3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