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玄感有逆謀,召密,令與弟玄挺赴黎陽,以為謀主。 密進三計曰:「今天子遠在遼外,公長驅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無歸路,不戰而禽,此計上也。 又關中四塞,衛文升不足為意,今率眾務早入西,萬全之勢,此計中也。 若隨近先向東都,以引歲月,此計之下也。 」玄感曰:「公下計乃上策矣。 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計不行。 玄感既至東都,自謂功在朝夕。 及獲韋福嗣,既非同謀,設籌皆持兩端。 玄感後使作檄文,固辭不肯。 密揣知其情,請斬之。 玄感不從。 密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欲勝,吾屬今為虜矣。 」後玄感將西入,福嗣晚亡歸東都。 時李雄勸玄感速稱尊號,玄感以問密,密以為不可。 玄感笑而止。 及宇文述、來護等軍且至,玄感謂密計將安出。 密曰:「元弘嗣統強兵于隴右,今可揚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關,可得紿眾。 」玄感遂用密謀號令。 西至陝縣,圍弘農不拔,西至閿鄉,追兵至,玄感敗。 密間行入關,與玄感從叔詢相隨,匿馮翊詢妻家。 尋為鄰人告,被捕,與其黨俱送帝所。 在途,與其眾謀逃。 其徒多金,密令出示使者曰:「吾等死日,此金留付公,幸用相瘞,其餘即皆報德。 」使者利金,遂相許。 及出關,密每夜宴飲。 行次邯鄲,夜宿村中,密等七人皆穿牆而遁。 與王仲伯亡抵平原賊帥郝孝德,孝德不甚禮之。 備遭饑饉,削樹皮而食之。 仲伯潛歸天水。 密詣淮陽,舍于村中,變姓名稱劉智遠,聚徒教授。 經數月,鬱鬱不得志,為五言詩,詩成,泣下數行。 時人有怪之,以告太守趙他,下縣捕之。 密亡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 君明從子懷義後告之,密得遁去,君明竟坐死。 密投東郡賊帥翟讓,乃因王伯當以策干讓。 遣說諸小賊,所至輒降,讓始敬焉,召與計事。 密以兵眾無糧,勸讓直趣滎陽,休兵館谷,然後爭利。 讓從之,乃掠下滎陽。 太守郇王慶及通守張須陀以兵討讓。 讓數為須陀敗,將遠避之。 密勸讓列陣以待,密以奇兵掩擊,大破之,斬須陀于陣。 讓於是令密建牙,別統所部。 復說讓以廓清天下為事,令掩據興洛倉,發粟以振窮乏。 於是興讓以義寧元年春出陽城,北逾方山,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開倉振百姓。 越王侗遣武賁郎將劉長恭討密。 密一戰破之,長恭僅以身免。 讓於是推密為主。 密城洛口周回四十城以居之。 讓上密號為魏公,設壇場即位,稱元年。 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 拜讓為司徒,封東郡公。 長白山賊孟讓掠東郡,燒酆都市而歸。 密攻下鞏縣,獲縣長柴孝和,拜為護軍。 武賁郎將裴仁基以武牢歸密,密因遣仁基與孟讓襲破回洛倉,據之。 俄而德韜、德方俱死,筆以鄭頲為左司馬,鄭虔象為右司馬。 柴孝和說密令裴仁基守回洛,翟讓據洛口,身率精鋭,西襲長安,不然他人我先。 密曰:「此誠上策,然我之所部並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恐不肯西入。 」孝和請間行觀隙,乃與數十騎至陝縣,賊歸之者萬餘人。 密時兵鋒甚鋭,每入苑與官軍連戰。 會密為流矢所中,臥于營內,東都出兵擊之,密眾大潰,棄回洛倉歸洛口。 孝和之眾聞密敗,各分散而去,孝和輕騎歸密。 煬帝遣王世充率江淮勁卒五萬討密,敗之。 孝和溺洛水,密甚傷之。 世充營于洛西,與密相拒百餘日。 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賊帥李文相、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君德、平原賊帥郝孝德並歸密,共襲破黎陽倉,據之。 周法明舉江、黃之地以附密。 齊郡賊帥徐圓朗、任城大俠徐師仁、淮陽太守趙他等前後款附以千百數。 翟讓所部王儒信勸讓為太宰,總眾務以奪密權。 兄寬復謂讓曰:「天子止可自作,安得與人?汝若不作,我當為之。 」密聞,惡之。 會讓拒世充,軍退數百步,密與單雄信等赴之,世充敗走。 讓欲乘勝破其營,會日暮,固止之。 明日,讓與數百人至密所,欲為宴樂。 其所將左右各就食,諸門並設備,讓不覺。 密引讓入坐,令讓射。 引滿將發,密遣壯士蔡建自後斬之。 遂殺其兄寬及儒信等,從者亦有死焉。 讓部將徐世勛為亂兵所斫,中重創,密止之,僅得免。 雄信等皆叩頭求哀,密並釋而慰之。 於是詣讓營,遣王伯當、邴元真、單雄信等告以殺讓意,令世勛、雄信、伯當分統其眾。 世充夜襲倉城,密拒破之,斬武賁郎將費青奴。 世充復營洛北,于洛水構浮橋,悉眾擊密。 密拒之,不利而退。 世充因薄其城下,密擊之,大潰,爭橋,橋陷,溺水者數萬人。 武郎將楊威、王辨、霍世舉、劉長恭梁德重、董智通等皆沒于陣。 世充僅而獲免,不敢還東都,遂走河陽。 其夜大雪,餘眾死亡殆盡。 密乃修金墉故城居之,眾三十餘萬,攻上春門。 留守韋津出戰,被執。 其黨勸密即尊號,密不許。 及義師圍東都,密出軍爭之,交綏而退。 俄而宇文化及弒逆,自江都北指黎陽,密拒之。 會越王侗稱尊號,遣使授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魏國公,令先平化及,然後入朝輔政。 化及至黎陽,徐世勛守倉城不下。 密共化及隔水語,密數之曰:「卿本匈奴阜隷破野頭耳,父與兄弟皆受隋恩,豈容躬行殺虐?今若速來歸義,尚可全後嗣。 」化及默然,俯仰良久,乃嗔目大言曰:「共你論相殺事,何須作書傳雅語!」密謂從者曰:「化及庸懦如此,忽欲圖帝王,吾當折杖驅之。 」知其糧且盡,在偽與之和。 化及大喜,恣其兵食,冀密饋之。 會密下有人獲罪,亡投之,具言密情。 化及大怒,又食盡,與密戰于童山下。 自辰達酉,密中流矢,頓于汲縣。 化及掠汲郡,北趣魏縣,以輜重留于東郡,遣其刑部尚書王軌守之。 軌以郡降,密以軌為滑州總管。 密引兵而西,遣記室參軍李儉朝于東都,執弒帝人于弘達以獻越王侗。 侗以儉為司農少卿,使召密入朝。 密至溫縣,聞世充已殺元文都、盧楚等,乃歸金墉城。 世充既擅要權,乃厚賜將士。 時密兵少衣,世充乏食,乃請交易。 邴元真等各求私利,遽勸密,密許焉。 初東都絶糧,人歸密者日有數百,至此得食,降人益少。 密悔而止。 密雖據倉,無府庫,兵數戰不賞,又厚撫初附兵,於是眾心漸怨。 時邴元真守洛口倉,性貪鄙。 宇文溫每謂密曰:「不殺元真,公難未已。 」密不答。 而元真知之,謀叛。 楊慶聞而告密,密因疑焉。 會世充悉眾來戰,密留王伯當守金墉,自就偃師,北阻芒山以待之。 世充令數百騎度禦河,密遣裴行儼等逆之。 會日暮,行儼、孫長樂、程咬金等驍將十數人皆重創,密甚惡之。 世充夜潛,詰朝而陣,密方覺之。 狼狽出戰,敗績,馳向洛口。 世充夜圍偃師,守將鄭頲為其部下,翻城而降世充。 密將入洛口倉城,元真已遣人引世充。 密陰知之,不發其事,欲待世充兵半度洛水,然後擊之。 密候騎不時覺,比將出戰,世充軍悉已濟。 密引騎而遁,元真以城降世充。 第3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