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穆外執直繩,內參機密,凡是益國利人之事,必以奏聞,諫爭盡言,無所顧憚。 選用御史,皆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蘇淑、宋世良等三十人。 于時用錢稍薄,道穆表曰:「百姓之業,錢貨為本,救弊改鑄,王政所先。 自頃以來,私鑄薄濫,官司糾繩,掛網非一。 在市銅價,八十一文得銅一斤,私鑄薄錢,斤余二百。 既示之以深利,又隨之以重刑,得罪者雖多,奸鑄者彌眾。 今錢徒有五銖之文,而無二銖之實,薄甚榆莢,上貫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沈。 因循有漸,科防不切,朝廷失之,彼復何罪。 昔漢文帝以五分錢小,改鑄四銖。 至武帝復改三銖為半兩。 此皆以大易小,以重代輕也。 論今據古,宜改鑄大錢,文載年號,以記其始。 則一斤所成,止七十六文。 銅價至賤,五十有餘,其中人功,食料、錫炭、鉛鈔,縱復私營,不能自潤。 直置無利,自應息心,況復嚴刑廣設也。 以臣測之,必當錢貨永通,公私獲允。 」後遂用楊侃計,鑄永安五銖錢。 仆射爾硃世隆當朝權盛,因內見,衣冠失儀,道穆便即彈糾。 帝姊壽陽公主行犯清路,執赤棒卒呵之不止,道穆令卒棒破其車。 公主深恨,泣以訴帝。 帝曰:「高中尉清直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私恨責之也?」道穆後見帝,帝曰:「一日家姊行路相犯,深以為愧。 」道穆免冠謝,帝曰:「朕以愧卿,卿反謝朕!」尋敕監儀注。 又詔:「秘書圖籍及典書緗素,多致零落,可令道穆總集帳目,並牒儒學之士,編比次第。 」 道穆又上疏曰:「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論刑闢是非,雖事非古始,交濟時要。 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 何者?得堯之罰,不能不怨。 守令為政,容有愛憎,奸猾之徒,恆思報惡,多有妄造無名,共相誣謗。 御史一經檢究,恥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虛為實。 無罪不能自雪者,豈可勝道哉!臣雖愚短,守不假器,綉衣所指,冀以清肅。 若仍更踵前失,或傷善人,則尸祿之責,無所逃罪。 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十人,名隷廷尉,秩以五品,選歷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御史若出糾劾,即移廷尉,令知人數。 廷尉遣司直與御史俱發。 所到州郡,分居別館。 御史檢了,移付司直。 司直覆問事訖,與御史俱還。 中尉彈聞,廷尉科案,一如舊式。 庶使獄成罪定,無復稽寬,為惡取敗,不得稱枉。 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 聽以所檢,迭相糾發。 如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罪家詣門下通訴,別加案檢。 如此,則肺石之傍,怨從可息;聚棘之下,受罪吞聲者矣。 」詔從之,復置司直。 及爾硃榮死,帝召道穆,付赦書,令宣于外,謂曰:「今當得精選御史矣。 」先是,榮等常欲以其親黨為御史,故有此詔。 及爾硃世隆等戰于大夏門北,道穆受詔督戰。 又贊成太府卿李苗斷橋之計,世隆等於是北遁。 加衛將軍、大都督,兼尚書右仆射、南道大行台。 時雖外托征蠻,而帝恐北軍不利,欲為南巡之計。 未發,會爾硃兆入洛,道穆慮禍,託病去官。 世隆以其忠於前朝,遂害之。 太昌中,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 子士鏡襲爵,為北豫州刺史。 道穆兄謙之。 謙之字道讓,少事後母以孝聞。 專意經史,天文、算歷、圖緯之書,多所該涉。 好文章,留心《老》、《易》。 襲父爵。 孝昌中,行河陰令。 先是有人囊盛瓦礫,指作錢物,詐市人馬,因而逃去。 詔令追捕,必得以聞。 謙之乃偽枷一囚,立於馬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 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議者。 有二人相見,忻然曰:「無復憂矣!」執送案問,悉獲其黨。 並出前後盜處,失物之家,各得其本物,具以狀告。 尋正河陰令。 在縣二年,損益政體,多為故事。 時道穆為御史,亦有能名,世美其父子兄弟並著當官之稱。 舊制,二縣令得面陳得失。 時佞幸之輩,惡其有所發聞,遂共奏罷。 謙之乃上疏曰:「臣以無庸,謬宰神邑,實思奉法不撓,稱是官方。 酬朝廷無貲之恩,盡人臣守器之節。 但豪家支屬,戚裡親媾,縲紲所及,舉目多是。 皆有盜憎之色,咸起惡上之心。 縣令輕弱,何能克濟?先帝昔發明詔,得使面陳所懷。 臣亡父先臣崇之為洛陽令,常得入奏是非,所以朝貴斂手,無敢幹政。 近年已來,此制遂寢,致使神宰威輕,下情不達。 今二聖遠遵堯、舜,憲章高祖,愚臣亦望策其駑蹇,少立功名。 乞行新典,更明往制,庶奸豪知禁,頗自屏心。 」詔付外量聞。 謙之又上疏,以為:「自正光以來,邊城屢擾,命將出師,相繼于路。 但諸將帥,或非其才,多遣親者,妄稱入募,唯遣奴客充數而已。 對寇臨敵,略不彎弓。 則是王爵虛加,征夫多闕,賊虜何可殄除,忠貞何以勸誡也?且近習侍臣,戚屬朝士,請託官曹,擅作威福。 如有清貞奉法,不為回者,咸共譖毀,橫受罪罰。 在朝顧望,誰肯申聞?蔽上擁下,虧風損政。 使讒諂甘心,忠讜息義。 且頻年以來,多有征發,人不堪命,動致流離。 苟保妻子,競逃王役,不復顧其桑井,憚此刑書。 正由還有必困之理,歸無自安之路。 若聽歸其本業,徭役微甄,則還者必眾,墾田增闢,數年之後,大獲課入。 今不務以理還之,但欲嚴符切勒,恐數年之後,走者更多。 故有國有家者,不患人不我歸,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敵不我攻,唯恃吾不可侮。 此乃千載共遵,百王一致。 伏願少垂覽察。 」靈太后得其疏,以責左右近侍,諸寵要者由是疾之。 乃啟太后,雲謙之有學藝,除為國子博士。 謙之與袁翻、常景、酈道元、溫子升之徒,或申款舊。 好施贍恤,言諾無虧。 居家僮隷,對其兒不撻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世。 無愆黥奴婢,常稱:「俱稟人體,如何殘害?」謙之以父舅氏沮渠蒙遜曾據涼土,國書漏闕,乃修《涼書》十捲,行于世。 涼國盛事佛道,為論貶之,稱佛是九流之一家。 當世名流,競以佛理來難,謙之還以佛義對之,竟不能屈。 以時所行歷多未盡善,乃更改元修者撰,為一家之法。 雖未行于世,識者嘆其多能。 時朝議鑄錢,以謙之為鑄錢都將長者史,乃上表求鑄三銖錢,曰: 第2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