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好射獵,不捨寒暑,法禁嚴重。 若一鹿出,乃有數人殞命。 曾有一人,見猛獸便走,謂曰:「欲求活邪!」遂即斬之。 自此獵如登戰場。 曾見一猛獸在窮谷中,乃令餘人重衣空手搏之,不令復損。 於是數人被殺,遂禽得之。 持此而樂焉。 列圍而進,雖阻險不得迴避,其下甚苦之。 太宰元天穆從容言榮勛業,宜調政養人。 榮便攘肘謂天穆曰:「太后女主,不能自正,推奉天子者,此是人臣常節。 葛容之徒,本是奴才,乘時作亂,譬如奴走,禽獲便休。 頃來受國大寵,未能混一海內,何宜今日便言勛也?如聞朝士猶自寬縱,今秋欲共兄戒勒士馬,校獵嵩原,令貪汙朝貴,入圍搏虎。 仍出魯陽,歷三荊,悉擁生蠻,北填六鎮。 回軍之際,因平汾胡。 明年簡練精騎,分出江、淮,蕭衍若降,乞萬戶侯;如其不降,徑度數千騎,便往縛取。 待六合寧一,八表無塵,然後共兄奉天子巡四方,觀風俗,布政教,如此乃可稱勛耳。 今若止獵,兵士懈怠,安可復用也?」 及見四方無事,乃遣人奏曰:「參軍許周勸臣取九錫,臣惡其此言,已發遣令去。 」榮時望得殊禮,故以意諷朝廷。 帝實不欲與之,因稱其忠。 榮見帝年長明悟,為眾所歸,欲移自近,皆使由己。 每因醉雲,入將天子,拜謁金陵後,還復恆朔。 而侍中硃元龍輒從尚書索太和中遷京故事,於是復有移都消息。 榮乃暫來向京,言看皇后娩難。 帝懲河陰之事,終恐難保,乃與城陽王徽、侍中楊侃、李彧、尚書右仆射元羅謀,皆勸帝刺殺之。 唯膠東侯李侃晞、濟陰王暉業言榮若來,必有備,恐不可圖。 又欲殺其黨與,發兵拒之。 帝疑未定,而京師人懷憂懼,中書侍郎邢子才之徒,已避之東出。 榮乃遍與朝士書,相任留。 中書舍人溫子升以書呈帝,帝恆望其不來,及見書,以榮必來,色甚不悅。 武衛將軍奚毅,建義初往來通命,帝每期之甚重,然以為榮通親,不敢與之言情。 毅曰:「若必有變,臣寧死陛下難,不能事契胡。 」帝曰:「朕保天柱無異心,亦不忘卿忠款。 」 三年八月,榮將四五千騎,發并州向京。 時人皆言其反,復道天子必應圖之。 九月初,榮至京。 有人告雲,帝欲圖之。 榮即具奏。 帝曰:「外人亦言王欲害我,豈可信之?」於是榮不自疑,每入謁帝,從人不過數十,皆不持兵仗。 帝欲止,城陽王曰:「縱不反,亦何可耐?況何可保耶?」又北人語訛,語「爾硃」為「人主」。 上又聞其在北言,我姓人主。 先是,長星出中台,掃大角,恆州人高榮祖頗明天文,榮問之曰:「是何祥也?」答曰:「除舊佈新象也。 昔長星掃大角,秦以之亡。 」榮聞之悅。 又榮下行台郎中李顯和曾曰:「天柱至,那無九錫,安須王自索也?亦是天子不見機!」都督郭羅察曰:「今年真可作禪文,何但九錫。 」參軍褚光曰:「人言并州城上有紫氣,何慮天柱不應。 」榮下人皆陵侮帝左右,無所忌憚,其事皆上聞。 奚毅又見,求聞。 帝即下明光殿與語。 帝又疑其為榮,不告以情。 及知毅赤誠,乃召城陽王徽及楊侃、李彧,告以毅語。 榮小女嫁與帝兄子陳留王,小字伽邪。 榮嘗指之曰:「我終當得此女婿力。 」徽又云:「榮慮陛下終為此患,脫有東宮,必貪立孩幼。 若皇后不生太子,則立陳留以安天下。 」並言榮指陳留語狀。 帝既有圖榮意,夜夢手持一刀自害,落十指節,都不覺痛。 惡之,以告城陽王徽及楊侃。 徽解夢曰:「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割指節與解腕何異?去患乃是吉祥。 」聞者皆言善。 九月十五日,天穆到京,駕迎之。 榮與天穆並從入西林園燕射。 榮乃奏曰:「近來侍官皆不習武,陛下宜將五百騎出獵,因省辭訟。 」先是奚毅言榮因獵挾天子移都,至是,其言相符。 至十八日,召中書舍人溫子升告以殺榮狀,並問以殺董卓事。 子升具通本,上曰:「王允若即赦涼州人,必不應至此。 」良久,語子升曰:「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必不死!寧與高貴鄉公同日死,不與常道鄉公同日生。 」上謂殺榮、天穆,即赦其黨,便應不動。 應詔王道習曰:「爾硃世隆、司馬子如、硃元龍比來偏被委付,具知天下虛實,謂不宜留。 」城陽王及楊侃曰:「若世隆不全,仲遠、天光豈有來理?」帝亦謂然,無復殺意。 城陽曰:「榮數征伐,腰間有刀,或能狠戾傷人。 臨事,願陛下出。 」乃伏侃等十餘人于明光殿東。 其日,榮與天穆併入,坐食未訖,起出。 侃等從東階上殿,見榮、天穆出至中庭,事不果。 十九日是帝忌日。 二十日榮忌日。 二十一日,暫入,即向陳留王家,飲酒極醉。 遂言病動,頻日不入。 上謀頗泄,世隆等以告榮。 榮輕帝,不謂能反。 預帝謀者皆懼。 二十五日旦,榮、天穆同入,其日大欲革易。 上在明光殿東序中西面坐,榮與天穆並禦床西北小床上南坐,城陽入,始一拜。 榮見光祿卿魯安等持刀從東戶入,即馳向禦坐,帝拔千牛刀,手斬之,時年三十八。 得其手板上有數牒啟,皆左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悉在出限。 帝曰:「豎子!若過今日,便不可制。 」時又天穆與榮子菩提亦就戮,於是內外喜叫,聲滿京城。 既而大赦。 榮雖威名大振,而舉止輕脫,止以馳射為伎藝,每入朝見,更無所為,唯戲上下馬。 于西林園宴射,恆請皇后出觀,並召王公妃主,共在一堂。 每見天子射中,輒自起舞叫,將相卿士,悉皆盤旋,乃至妃主婦人,亦不免隨之舉袂。 及酒酣耳熱,必自匡坐,唱虜歌,為《樹梨普梨》之曲。 見臨淮王彧從容閒雅,愛尚風素,固令為敕勒舞。 日暮罷歸,便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出。 性甚嚴暴,慍喜無恆,弓箭刀槊,不離于手,每有瞋嫌,即行忍害,左右恆有死憂。 曾欲出獵,有人訴之,披陳不已,發怒,即射殺之。 曾見沙彌重騎一馬,榮即令相觸,力窮不復能動,遂使傍人以頭相擊,死而後已。 節閔帝初,世隆等得志,乃詔贈假黃鉞、相國、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晉王,加九錫,給九旒鑾輅,武賁班劍三百人,轀輬車,準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謚曰武。 又詔百官議榮配饗,司直劉季明曰:「晉王若配永安,則不能終臣節。 以此論之,無所配。 」世隆作色曰:「卿合配?」季明曰:「下官預在議限,據理而言,不合上心,誅翦唯命。 」眾為之危,季明自若。 世隆意不已,乃配享孝文廟庭。 菩提位太常卿、開府儀同三司、侍中、特進。 死時年十四。 節閔帝初,加贈司徒,謚曰惠。 菩提弟叉羅,武衛將軍、梁郡王。 尋卒,贈司空公。 叉羅弟文殊,封平昌郡王。 孝靜初,轉襲榮爵太原王。 薨于晉陽,時年九歲。 文殊弟文暢,初封昌樂郡公。 以榮破葛賊之勛,進爵為王。 其姊魏孝莊皇后。 及韓陵之敗,齊神武納之,待其家甚厚。 文暢由是拜開府儀同三司、肆州刺史。 家富於財,招致賓客,窮極豪侈。 與丞相司馬任冑、主簿李世林、都督鄭仲禮、房子遠等相狎,外示杯酒交,而潛謀害齊神武。 自魏氏舊俗,以正月十五日夜為打蔟戲,能中者即時賞帛。 冑令仲禮藏刀于袴中,因神武臨觀,謀竊發,事捷,共奉文暢。 為任氏家客薛季孝所告。 以姊寵,止坐文暢一房。 文暢死時年十八。 第2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