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七月,帝以久旱不雨輟膳,百寮詣闕。 帝在崇虛樓,遣舍人問肅。 對曰:「伏承陛下輟膳,已經三日,群臣不敢自寧。 臣聞堯水湯旱,自定之數,須聖人以濟,未聞由聖以至災,是以國儲九年,以禦九年之變。 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內微為少澤。 蒸庶未闕一食,陛下輟膳三日,臣庶惶惶,無復情地。 」帝遣答曰:「雖不食數朝,猶然無感,朕誠心未至之所致也。 朕志確然,死而後已。 」是夜,澍雨大降。 以破齊將裴叔業功,進號鎮南將軍,加都督四州諸軍事,封汝陽縣子。 肅頻表固讓,不許,詔加鼓吹一部。 初,齊之收肅父奐也,奐司馬黃瑤起攻奐殺之。 二十二年平漢陽,瑤起為輔國將軍,特詔以付肅,使紓泄哀情。 孝文崩,遺詔以肅為尚書令,與咸陽王禧等同為宰輔,征會駕魯陽。 肅至,遂與禧參同謀謨。 自魯陽至京洛,行途喪紀,委肅參量,憂勤經綜,有過舊戚。 禧兄弟並敬昵之,上下稱為和輯。 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覊遠,一旦在己之上,每謂人曰:「朝廷以王肅加我上,尚可;從叔廣陵,宗室尊宿,歷任內外,雲何一朝令肅居其右也?」肅聞,恆降避之。 尋為澄所奏劾,稱肅謀叛,事尋申釋。 詔肅尚陳留長公主,本劉昶子婦彭城公主也,賜錢二十萬、帛三千疋。 肅奏:「考以顯能,陟由績著升明退暗,於是乎在。 自百寮曠察,四稔于茲,請依舊例,考檢能否。 」從之。 裴叔業以壽春內附,拜肅使持節、都督江西諸軍事,與彭城王勰率步騎十萬以赴之。 齊豫州刺史蕭懿屯小峴,交州刺史李叔獻屯合肥,將圖壽春。 肅進師討擊,大破之,禽叔獻,走蕭懿。 還京師,宣武臨東堂,引見勞之,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昌國縣侯。 尋為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揚州刺史。 肅頻在邊,悉心撫接,遠近歸懷,附者若市,鹹得其心。 清身好施,簡絶聲色,終始廉約,家無餘財。 然性微輕恌,頗以功名自許,護疵稱伐,少所推下,孝文每以此為言。 景明二年,薨于壽春,年三十八。 宣武為舉哀,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錢三十萬、帛一千疋、布五百疋、蠟三百斤,並問其卜遷遠近,專遣侍御史一人監護喪事。 又詔曰:「杜預之歿,窆于首陽,司空李沖,覆舟是托,顧瞻斯所,亦二代之九原也。 故揚州刺史肅,忠義結于二世,英惠符于李、杜。 平生本意,願終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其令葬于沖、預兩墳之間,使之神遊相得也。 」贈侍中、司空公。 有司奏以肅貞心大度,宜謚匡公,詔謚宣簡。 明帝初,詔為肅建碑銘。 自晉氏喪亂,禮樂崩亡,孝文雖厘革制度,變更風俗,其間樸略,未能淳也。 肅明練舊事,虛心受委,朝儀國曲,咸自肅出。 子紹襲。 紹字三歸,位中書侍郎。 卒,贈徐州刺史。 子遷襲,齊受禪,爵隨例降。 紹弟理,孝靜初得還朝,位著作佐郎。 紹,肅前妻謝生也。 肅臨薨,謝始攜女及紹至壽春。 宣武納其女為夫人,明帝又納紹女為嬪。 肅弟康,字文政,涉獵書史,微有兄風。 宣武初,攜兄子誦、翊、衍等入魏,拜中書侍郎。 卒幽州刺史,贈征虜將軍、徐州刺史。 誦字國章,肅長兄融之子。 學涉有文才,神氣清俊,風流甚美。 歷位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右將軍、幽州刺史、長兼秘書監、給事黃門侍郎。 明帝崩,靈太后之立幼主也,于時大赦。 誦宣讀詔書,言制抑揚,風神竦秀,百寮傾屬,莫不嘆美。 孝莊初,于河陰遇害,贈尚書左仆射、司空公,謚曰文宣。 子孝康,尚書郎中。 孝康弟俊賦,性清雅,頗有文才,齊文襄王中外府祭酒。 誦弟衍,字文舒,名行器藝亞於誦。 位光祿大夫、廷尉卿、揚州刺史、大中正、度支七兵二尚書、太常卿。 出為散騎常侍、西兗州刺史。 為爾硃仲遠所禽,以其名望,不害。 令騎牛從軍,久乃見釋遠洛。 孝靜初,位侍中。 卒,敕給東園秘器,贈尚書令、司徒公,謚曰文獻。 衍篤于交舊。 有故人竺IQ,于西兗州為仲遠所害,其妻子饑寒,衍置於家,累年贍恤,世人稱其惇厚。 翊字士游,肅次兄深子也。 風神秀立,好學有文才。 位中書侍郎。 頗鋭于榮利,結婚于元叉。 為濟州刺史,清靜有政績。 入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 卒,贈司空公、徐州刺史。 子琛,武定中,儀同、開府記室參軍。 劉芳,字伯支,彭城叢亭裡人,漢楚元王交之後也。 六世祖訥,晉司隷校尉。 祖該,宋青、徐二州刺史。 父邕,宋兗州長史。 芳出後宋東平太守遜之。 邕同劉義宣之事,身死彭城。 芳隨伯母房逃竄清州,會赦免。 舅元慶,為宋青州刺史沈文秀建威府司馬,為文秀所殺。 芳母子入梁鄒城。 慕容白曜南討青、齊,梁鄒降,芳北徙為平齊人,時年十六。 南部尚書李敷妻,司徒崔浩之弟女,芳祖母,浩之姑也。 芳至京師,詣敷門。 崔恥芳流播,拒不見之。 芳雖處窮窘之中,而業尚貞固。 聰敏過人,篤志墳典,晝則亻庸書以自資給,夜則誦經不寢。 至有易衣亻並日之弊,而淡然自守,不急急於榮利,不慼慼于貧賤,乃著《窮通論》以自慰。 常為諸僧亻庸寫經論,筆跡稱善,卷直一縑,歲中能入百餘疋。 如此數年,賴以頗振。 由是與德學大僧多有還往。 時有南方沙門慧度以事被責,未幾暴亡,芳因緣聞知。 文明太后召入禁中,鞭之一百。 時中官李豐主其始末,知芳篤學有志行,言之於太后。 微愧於心。 會齊使劉纘至,芳之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與纘相接。 拜中書博士。 後與崔光、宋弁、刑產等俱為中書侍郎。 俄而詔芳與產入授皇太子經,遷太子庶子,兼員外散騎常侍。 從駕洛陽,自在路及旋京師,恆侍坐講讀。 芳才思深敏,特精經義,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 於是禮遇日隆,賞賚豐渥。 俄兼通直常侍,從駕南巡,撰述行事,尋而除正。 王肅之來奔也,孝文雅相器重,朝野屬目。 芳未及相見。 嘗宴群臣于華林,肅語次云:「古者唯婦人有笄,男子則無笄。 」芳曰:「推經《禮》正文,古者男子婦人俱有笄。 」肅曰:「《喪服》稱男子免而婦人髽,男子冠而婦人笄,如此則男子不應有笄。 」芳曰:「此專謂凶事也。 《禮》:初遭喪,男子免,時則婦人髽;男子冠,時則婦人笄。 言俱時變,男子婦人免髽、冠笄之不同也。 又冠尊,故奪其笄,且互言也。 非謂男子無笄。 又《禮內則》稱:『子事父母,鷄初鳴,櫛纚笄總。 』以茲而言,男子有笄明矣。 」高祖稱善者久之。 肅亦以芳言為然,曰:「此非劉石經也?」昔漢世造三字石經于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音義明辯,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劉石經。 酒闌,芳與肅俱出。 肅執芳手曰:「吾少來留意《三禮》,在南諸儒,亟共討論,皆謂此義,如吾向言。 今聞往釋,頓祛平生之惑。 」芳理義精贍,類皆如是。 孝文遷洛,路由朝歌,見殷比干墓,愴然悼懷,為文以弔之。 芳為註解,表上之。 詔曰:「覽卿注,殊為富博。 但文非屈、宋,理慚張、賈。 既有雅緻,便可付之集書。 」詔以芳經學精洽,超遷國子祭酒。 以母憂去官。 第2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