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性粗獷,不遵法度,睚眥之間,便行殺戮。 朝廷以其有立義之效,每優容之。 及在江陵,乃專戮副防主杞賓王,坐除名。 保定元年,詔復官爵。 天和六年,為華州刺史。 偉前後蒞職,皆以威猛為政,吏人莫敢犯禁,盜賊亦為之休止。 雖非仁政,然頗以此見稱。 卒於州,贈本官,加少傅、都督、司州刺史,謚曰肅。 偉性吃,少時嘗逐鹿于野。 失之,遇牧豎,問焉。 牧豎答之,其言亦吃。 偉怒,謂其效己,遂射殺之。 其忍暴如此。 子大士嗣。 述祖族子雛,有識尚,操行清整,仕至膠州刺史。 初,齊文宣為皇太子納其女為良娣,雛時為尚書郎,趙郡李祖升兄弟微相敬憚。 楊愔奏授雛趙郡太守,祖升兄弟具服至雛門,投刺拜謁。 文宣聞之喜,笑曰:「足得殺李家兒矣。 」 論曰:王慧龍拔難自歸,間關夷險,撫人督眾,見憚嚴敵。 世珍實有令子,克播家聲。 松年之送終戀舊,有古人風矣。 劭爰自幼童,訖于白首;好學不倦,究極群書,晉紳洽聞之士,無不推其博物。 雅好著述,久在史官,既撰《齊書》,兼修隋典。 好詭怪之說,尚委曲之談;文詞鄙穢,體統煩雜,直愧南、董,才無遷、固,徒煩翰墨,不足觀採。 經營符瑞,雜以妖訛。 為河朔清流而乾沒榮利,得不以道而頽其家聲。 惜矣! 鄭羲機識明悟,為時所許。 懿兄弟風尚,俱有可觀,故能並當榮遇,共濟其美。 述祖德業,足嗣家聲。 嚴祖、仲禮,大虧門素。 幼儒令問促年。 伯猷以賄敗德。 道邕撫寧離散,仁惠克舉。 譯實受顧托,適足為敗。 及帝行明德,義非簡在;鹽梅之寄,固不攸歸。 言追昔款,內懷觖望,恥居吳、耿之末,羞與絳、灌為伍。 事君盡禮,既闕于夙心;不愛其親,遽彰於物議。 格之名教,君子所深尤也。 儼名編《恩倖》,取辱前載。 偉翻然豹變,蓋知機之士乎。 ************ 列傳第二十四 薛辯五世孫端 端子冑 端從子浚 端從祖弟湖 湖子聰 聰子孝通 孝通子道衡 聰弟子善 善弟慎 薛寘 薛憕 薛辯,字允白,河東汾陰人也。 曾祖興,晉尚書右仆射、冀州刺史、安邑公,謚曰:莊。 祖濤襲爵,位梁州刺史,謚曰忠惠。 京都傾覆,皆以義烈著聞。 父強,字威明,幼有大志,懷軍國籌略。 與北海王猛,同志友善。 及桓溫入關中,猛以巾褐謁之。 溫曰:「江東無卿比也,秦國定多奇士,如生輩尚有幾人?吾欲與之俱南。 」猛曰:「公求可與撥亂濟時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 」溫曰:「聞之久矣。 」方致朝命。 強聞之,自商山來謁,與猛皆署軍謀祭酒。 強察溫有大志而無成功,乃勸猛止。 俄而溫敗。 及苻堅立,猛見委任。 其平陽公融為書,將以車馬聘強。 猛以為不可屈,乃止。 及堅如河東伐張平,自與數百騎馳至強壘下,求與相見。 強使主簿責之。 因慷慨宣言曰:「此城終無生降之臣,但有死節之將耳。 」堅諸將請攻之,堅曰:「須吾平晉,自當面縛。 舍之以勸事君者。 」後堅伐晉,軍敗,強遂總宗室強兵,威振河輔,破慕容永于陳川。 姚興聞而憚之,遣使重加禮命,征拜右光祿大夫、七兵尚書,封馮翊郡公,轉左戶尚書。 年九十八,卒。 贈輔國大將軍、司徙公,謚曰宣。 辯幼而俊爽,俶儻多大略,由是豪傑多歸慕之。 強卒,復襲統其營。 仕姚興,歷太子中庶子、河北太守。 辯知姚氏運衰,遂棄歸家保鄉邑。 及晉將劉裕平姚泓,即署相國掾。 尋除平陽太守,委以北道鎮捍。 及長安失守。 辯遂歸魏。 仍立功于河際,位平西將軍、東雍州刺史,賜爵汾陰侯。 其年詣闕,明元深加器重,明年方得旋鎮。 帝謂之曰:「朕委卿西蕃,志在關右,卿宜克終良算,與朕為長安主人。 」辯既還任,務農教戰。 恆以數千之眾,摧抗赫連氏。 帝甚褒獎之。 又除并州刺史,征授大羽真。 泰常七年,卒於官。 帝以所圖未遂,深悼惜之。 贈並、雍二州刺史。 子謹,字法順。 容貌魁偉,高才博學。 隨劉裕度江,位府記室參軍。 辯將歸魏,密報謹,謹遂亦來奔。 授河東太守,後襲爵汾陰侯。 始光三年,與宜都王奚斤共討赫連昌,禽其東平公乙兜,克蒲阪。 遂以新舊百姓併為一郡,除平西將軍,復為太守。 神蒨三年,除使持節、秦州刺史。 山胡白龍憑險作逆,太武詔南陽公奚眷與謹併為都將,討平之,封涪陵郡公。 太延初,征吐沒骨,平之。 謹自郡遷州,威恩兼被,風化大行。 時兵荒之後,儒雅道息,謹命立庠序,教以詩書。 三農之暇,悉令受業,躬巡邑裡,親加考試,河汾之地,儒道更興。 真君元年,征授內都坐大官,輔政。 深見賞重,每訪以政道,車駕臨幸者前後數四。 後從駕北討,與中山王辰等後期,見殺。 尋贈鎮西將軍、秦雍二州刺史,謚曰元公。 長子初古拔,一曰車轂拔,本名洪祚,太武賜名焉。 沈毅有器識。 弱冠,司徙崔浩見而奇之。 真君中,蓋吳擾動關右,薛永宗屯據河側,太武親討之。 詔拔糾合宗鄉,壁于河際,斷二寇往來之路。 事平,除中散,賜爵永康侯。 太武南討,以拔為都將,從駕臨江而還。 又共陸真討反氐仇傉檀、強免生,平之。 皇興三年,除散騎常侍,尚文成女西河長公主,拜駙馬都尉。 其年,拔族叔徐州刺史安都據城歸順,敕拔詣彭城勞迎,除南豫州刺史。 延興二年,除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進爵平陽公。 三年,拔與南兗州刺史游明根、南平太守許含等,以善政征詣京師。 獻文親自勞勉,復令還州。 太和六年,改爵河東公。 卒,贈左光祿大夫,謚曰康。 長子胤,字寧宗。 少有父風。 弱冠,拜中散。 襲爵鎮西大將軍、河東公,除懸瓠鎮將。 尋授持節、義陽道都將。 後除立忠將軍、河北太守。 郡帶山河,俗多盜賊。 有韓、馬兩姓各二千餘家,恃強憑險,最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鄉閭。 胤至郡,即收其奸魁二十餘人,一時戮之。 於是群盜懾氣,郡中清肅。 卒於郡,謚曰敬。 子裔,字豫孫,襲爵。 性豪爽,盛營園宅,賓客聲伎,以恣嬉遊。 卒於洛州刺史。 子孝紳襲爵,位太中大夫。 孝紳立行險薄,坐事為河南尹元世俊所劾,死。 後贈華州刺史。 拔弟洪隆,字菩提,驎位河東太守。 長子驎駒,好讀書,舉秀才,除中書博士。 齊使至,詔驎駒兼主客郎以接之。 卒,贈河東太守,謚曰宣。 始拔尚西河主,有賜田在馮翊,驎駒徙居之。 遂家于馮翊之夏陽。 長子慶之,字慶集。 頗有學業,閒解几案,位廷尉丞。 廷尉寺鄰北城,曾夏日寺傍得一狐,慶之與廷尉正博陵崔纂,或以城狐狡害,宜速殺之;或以長育之月,宜待秋分。 二卿裴延俊、袁翻,互有同異。 雖曰戲謔,詞義可觀,事傳于世。 後兼左丞,為並、肆行台,賜爵龍丘子,行滄州刺史。 為葛榮攻圍,城陷。 尋患,卒,贈華州刺史。 慶之弟英集,性通率。 隨舅李崇在揚州,以軍功累至書侍御史、通直散騎常侍,卒。 英集子端。 第2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