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義孫通,字彥綽,博通經史,沈冥不預時事。 頓丘李彪欽其學行,與之遊款。 及彪用事,言于中書令李沖,沖召見,甚器重之。 太和中,征中書博士、中書侍郎,永平中,又征汾州刺史,皆不赴,終於家。 通四子,徹、麟、儉、鳳,皆傳家業,知名于世。 徹子方明,位侍中、衛尉卿,封西平縣公。 子敢之襲,位太中大夫、樂陵郡守。 麟字嘉應,位廣平太守。 儉字元慎,位涼州刺史。 鳳字孔鸞,位國子博士、散騎常侍。 著《五經異同評》十捲,為儒者所稱。 段承根,武威姑臧人,自雲漢太尉熲九世孫也。 父暉,字長祚,身八尺餘。 師事歐陽湯,湯甚器愛之。 有一童子與暉同志,後二年,童子辭歸,從暉請馬。 暉戲作木馬與童子。 甚悅,謝暉曰:「吾太山府君子,奉敕遊學,今將歸,損子厚贈,無以報德。 子後至常伯封侯,非報也,且以為好。 」言終,乘馬騰虛而去。 暉乃自知必將貴。 仕乞伏熾盤為輔國大將軍、涼州刺史、御史大夫、西海侯。 熾盤子慕末襲位,政亂,暉父子奔吐谷渾。 慕容璝內附,暉與承根歸魏。 太武至長安,人告暉欲南奔,雲置金于馬韉中。 帝密遣視之,果如告者言,斬之於市,暴屍數日。 時有儒生京兆林白奴,欽暉德音,夜竊其屍,置之枯井。 女為燉煌張氏婦,聞之,乃向長安收葬。 承根好學機辯,有文思,而性行疏薄,有始無終。 司徒崔浩見而奇之,與同郡陰仲達俱被浩引,以為俱涼土文華,才堪注述。 言之太武,並請為著作郎,引與同事。 世咸重承根文而薄其行。 甚為燉煌公李寶所敬待。 浩誅,承根與宗欽等俱死。 宗欽字景若,金城人。 少好學,有儒者風。 仕沮渠蒙遜為中書郎、世子洗馬。 上《東宮侍臣箴》。 太武平涼州,入魏,賜爵臥樹男,拜著作郎。 與高允書,贈詩,允答書並詩,甚相褒美。 在河西撰《蒙遜記》十捲,無足可稱。 闞駰,字玄陰,燉煌人也。 祖倞,父玖,並有名于西土,玖位會稽令。 駰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群言,經目則誦,時人謂之宿讀。 注王朗《易傳》,撰《十三州志》。 沮渠蒙遜甚重之,常侍左右,訪以政事損益。 拜秘書、考課郎中,給文吏三十人,典校經籍,刊定諸子三千餘卷。 牧犍待之彌重,拜大行台,遷尚書。 及姑臧平,樂安王丕鎮涼州,引為從事中郎。 王薨,遷京師。 家甚貧,不免饑寒。 性能多食,一飯至三升乃飽。 卒,無後。 劉延明,燉煌人也。 父寶,字子玉,以儒學稱。 延明年十四,就博士郭瑀。 瑀弟子五百餘人,通經業者八十餘人。 瑀有女始笄,妙選良偶,有心于延明。 遂別設一席,謂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覓一快女婿,誰坐此席者,吾當婚焉。 」延明遂奮衣坐,神志湛然曰:「延明其人也。 」瑀遂以女妻之。 延明後隱居酒泉,不應州郡命,弟子受業者五百餘人。 涼武昭王征為儒林祭酒、從事中郎。 昭王好尚文典,書史穿落者,親自補葺。 延明時侍側,請代其事。 王曰:「躬自執者,欲人重此典籍。 吾與卿相遇,何異孔明之會玄德。 」遷撫夷護軍,雖有政務,手不釋卷。 昭王曰:「卿註記篇籍,以燭繼晝,白日且然,夜可休息。 」延明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將至,孔聖稱焉。 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 」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記》百三十篇、八十四卷,《燉煌實錄》二十捲,《方言》三卷,《靖恭堂銘》一卷,注《周易》、《韓子》、《人物誌》、《黃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遜平酒泉,拜秘書郎,專管註記。 築陸沈觀于西苑,躬往禮焉,號玄處先生。 學徒數百,月致羊酒。 牧犍尊為國師,親自致拜;命官屬以下,皆北面受業。 時同郡索敞、陰興為助教,並以文學見稱,每巾衣而入。 太武平涼州,士庶東遷,夙聞其名,拜樂平王從事中郎。 太武詔諸年七十已上,聽留本鄉,一子扶養。 延明時老矣,在姑臧歲余,思鄉而返,至涼州西四百里{艹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書李沖奏:延明河右碩儒,今子孫沈屈,未有祿潤;賢者子孫,宜蒙顯異。 於是除其一子為郢州雲陽令。 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樂平王從事中郎燉煌劉延明,著業涼城,遺文在茲。 如或愆釁,當蒙數世之宥。 況乃維祖逮孫,相去未遠,而令久淪皁隷,不獲收異,儒學之士,所為竊嘆。 乞敕尚書,推檢所屬,甄免碎役,敦化厲俗,於是乎在。 」詔曰:「太保啟陳,深合勸善,其孫等三家,特可聽免。 」河西人以為榮。 趙柔,字元順,金城人也,少以德行才學,知名河右。 沮渠牧犍時,為金部郎。 太武平涼州,內徙京師。 歷著作郎、河內太守,甚著信惠。 柔嘗在路,得人所遺金珠一貫,價直數百縑,柔呼主還之。 後有人遺柔鏵數百枚者,柔與子善明鬻之市。 有人從柔買,柔索絹二十疋。 有商人知其賤,與柔三十匹。 善明欲取之,柔曰:「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動心?」遂與之。 晉紳之流,聞而敬服。 隴西王源賀采佛經幽旨作《祗洹精舍圖偈》六卷,柔為之註解,為當時俊僧所欽味。 又憑立銘贊,頗行于世。 子默,字沖明,武威太守。 索敞,字巨振,燉煌人也。 為劉延明助教,專心經籍,盡能傳延明業。 涼州平,入魏,以儒學為中書博士。 京師貴游之子,皆敬憚威嚴,多所成益,前後顯達位至尚書、牧、守者數十人,皆受業于敞。 敞以喪服散在眾篇,遂撰比為《喪服要記》。 出補扶風太守,在位清貧,卒官。 時舊同學生等為請謚,詔贈涼州刺史,謚曰獻。 初,敞之在涼州,與鄉人陰世隆,文才相友。 世隆至京師,被罪,徙和龍,屈上谷,困不前達,土人徐能抑掠為奴。 敞因行至上谷,遇見世隆,對泣而別。 敞為訴理,得免。 世隆子孟貴,性至孝。 每向田蕓耨,早朝拜父,來亦如之,鄉人欽焉。 宋繇,字型業,燉煌人也,世仕張氏。 父僚,張玄靚武興太守。 繇生而僚為張邕所誅。 五歲喪母,事伯母張氏以孝聞。 八歲而張氏卒,居喪過禮。 喟然謂妹夫張彥曰:「門戶傾覆,歲荷在繇,不銜膽自厲,何以繼承先業。 」遂隨彥至酒泉,追師就學,閉室讀書,晝夜不倦,博通經史。 呂光時,舉秀才,除郎中。 後奔段業,為中散騎常侍。 以業無遠略,西奔涼武昭王。 歷位通顯,家無餘財;雖兵革間,講誦不廢。 每聞儒士在門,常倒屣出迎,引談經籍。 尤明斷決,時事亦無滯也。 沮渠蒙遜平酒泉,于繇室得書數千卷、鹽米數十斛而已。 蒙遜嘆曰:「孤不喜克李氏,欣得宋繇耳。 」拜尚書吏部郎中,委以銓衡。 蒙遜將死,以子牧犍托之。 牧犍以為左丞,送其妹興平公主于京師。 太武拜繇河西王右丞相,錫爵清水公。 及平涼州,從牧犍至京師,卒,謚恭公。 長子岩襲爵,改為西平侯。 岩子廕,中書議郎、樂安王范從事中郎,卒,贈咸陽太守。 廕子季預,性清嚴,居家如官,位勃海太守。 子游道。 游道弱冠隨父在郡,父亡,吏人贈遺無所受,事母以孝聞。 與叔父別居。 叔父為奴誣以構逆,游道誘令返,雪而殺之。 魏廣陽王深北伐,請為鎧曹,及為定州刺史,又以為府佐。 廣陽為葛榮所殺,元徽誣其降賊,收錄妻子,游道為訴得釋,與廣陽子迎喪返葬。 中尉酈善長嘉其氣節,引為殿中侍御史。 台中語曰:「見惡能討,宋游道。 」 第1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