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族孫雙,字子山。 高祖藪,晉齊郡太守。 藪因晉亂,居青州之安樂。 至雙始歸本鄉。 雙少好學,兼涉文史,雅為中山王英所知賞。 位西河太守。 為政清簡,吏人安悅。 及中山王熙起兵誅元叉,事敗,熙弟略投命于雙。 雙藏護周年。 時購略甚切,略懼,求送出境。 雙曰:「會有一死,所難過耳。 今遭知己,視死如歸,願不以為慮。 」略復苦求南轉,雙乃遣從子昌送達江左。 靈太后反政,知略因雙獲濟,征拜光祿大夫。 時略姊饒安主,刁宣妻也,頻訴靈太后,乞征略還。 朝廷乃以徐州所獲俘江革、祖恆二人易之。 以雙與略有舊,乃令至境迎接。 明帝末,除西兗州刺史。 時賊盜蜂起,州人張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劫掠。 雙至境,先遣使諭桃弓,陳示禍福,桃弓即隨使歸罪,雙舍而不問。 後有盜發之處,令桃弓追捕,咸悉禽獲,於是州境清肅。 孝莊初,行濟州刺史,以功封曲城鄉男。 孝武初,遷驍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興和三年,卒,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齊州刺史,謚曰清穆。 辛紹先,隴西狄道人也。 五世祖怡,晉幽州刺史。 父深,仕西涼為驍騎將軍。 及涼後主歆與沮渠蒙遜戰于蓼泉,軍敗,失馬,深以所乘授歆,而身死於難。 以義烈見稱西土。 涼州平,紹先內徙,家于晉陽。 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陽盧度世、同郡李承昭等甚相友。 有至性,丁父憂,三年口不甘味,頭不櫛沐,發遂落盡,故常著垂裙皁帽。 自中書博士轉神部令。 皇興中,薛安都以彭城歸魏。 時朝廷欲綏安初附,以紹先為下邳太守。 為政不甚皦察,舉其不綱而已,唯教人為產禦賊之備。 及宋將陳顯達、蕭道成、蕭順之來寇,道成謂順之曰:「辛紹先未易侵也,宜共慎之。 」於是不歷郡境,徑屯呂梁。 卒於郡,贈并州刺史、晉陽侯,謚曰惠。 子鳳達,耽道樂古,有長者之名。 卒於京兆王子推國常侍。 鳳達子祥,字萬福。 舉司州秀才,再遷司空主簿。 咸陽王禧妃,即祥妻之妹也。 及禧構逆,親知多罹塵謗,詳獨蕭然不預。 轉并州平北府司馬。 有白壁還兵藥道顯,被誣為賊,官屬咸疑之。 詳曰:「道顯面有悲色。 察獄以色,其此之謂乎!」苦執申之。 月餘,別獲真賊。 後除郢州龍驤府長史,帶義陽太守。 白早生之反也,梁遣來援,因此緣淮鎮戍,相繼降沒。 唯祥堅城固守。 梁又遣將胡武城、陶平虜,于州南金山之上,連營侵逼。 祥出其不意,襲之。 賊大崩,禽平虜,斬武城,以送京師。 州境獲全。 論功方有賞授,而刺史婁悅恥勛出其下,間之執政,事竟不行。 胡賊劉龍駒作逆華州,除祥安定王燮征虜府長史,仍為別將,與討胡使薛和滅之。 卒,贈南青州刺史。 祥弟少雍,字季和,少聰穎,有孝行,尤為祖父紹先所愛。 紹先性嗜羊肝,常呼少雍共食。 及紹先卒,少雍終身不食肝。 性仁厚,有禮義,門內之法,為時所重。 稍遷司空、高陽王雍田曹參軍。 少雍清正,不憚強禦,積年久訟,造次決之。 請託路絶,時稱賢明。 正始中,詔百官各舉所知,高陽王雍及吏部郎中李憲俱以少雍為舉首。 卒於給事中。 少雍妻王氏,有德義。 少雍與從弟懷仁兄弟同居。 懷仁等事之甚謹,閨門禮讓,人無間焉。 士大夫以此稱美。 子元桓,武定中,儀同府司馬。 元桓弟遜士,太師開府功曹參軍。 鳳達弟穆,字叔宗,舉茂才,東雍州別駕。 初隨父在下邳,與彭城陳敬文友善。 敬文弟敬武,少為沙門,從師遠學,經久不返。 敬文病臨卒,以雜綾二十匹托穆與敬武。 穆久不得見,經二十年,始於洛陽見敬武,以物還之,封題如故。 世稱廉信。 歷東荊州司馬,轉長史,帶義陽太守,領戍。 雅有恤人之志。 再轉汝陽太守。 遇水澇人饑,上表請輕租賦。 帝從之,遂敕汝陽一郡,聽以小絹為調。 除平原相。 征為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未發,卒於郡。 贈後將軍、幽州刺史。 子子馥,字元穎,早有學行,累遷平原相。 父子併為此郡,吏人懷安之。 元顥入洛,子馥不從。 莊帝反政,封三門縣男。 天平中,除太尉府司馬。 白山連接三齊,瑕丘數州之界,多有賊盜。 子馥受使檢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鎮戍之所。 又諸州豪右。 在山鼓鑄,奸黨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 上表請破罷諸冶。 朝廷善而從之。 後卒於清河太守。 子馥以《三傳》經同說異,遂總為一部,傳注並出,校比短長。 會亡,未就。 韋閬,字友觀,京兆杜陵人也。 世為三輔冠族。 祖楷,晉長樂清河二郡太守。 父逵,慕容垂大長秋卿。 閬少有器望,遇慕容氏政亂,避地薊城。 太武初,征拜咸陽太守,轉武都太守。 卒郡。 子范,試守華山郡,賜爵高平男。 卒。 范子俊,字穎超,早有學。 少孤,事祖母以孝聞。 性溫和廉讓,為州裡所稱。 太和中,襲爵。 歷位都水使者。 宣武崩,領軍于忠矯擅威刑,俊與左仆射郭祚昏嫁,故亦同時遇害。 臨終,訴枉于尚書元欽,欽知而不敢申理。 俊嘆曰:「吾一生為善,未蒙善報;常不為惡,今為惡終,悠悠蒼天,抱直無訴!」時人咸怨傷焉。 熙平元年,追贈洛州刺史,謚曰貞。 子子粲。 子粲字暉茂。 齊王蕭寶夤為雍州刺史,引為府主簿,轉錄事參軍。 及寶夤反,子粲與弟子爽執志不從,相率逃免。 雍州平,賜爵長安子。 普泰中,累遷中書侍郎。 孝武帝入關,子粲歷行台左丞、南汾州刺史。 少弟道諧為鎮城都督。 元象中,齊神武命將出討,子粲及道諧俱被獲,送於晉陽。 子粲累遷南兗州刺史。 齊天保初,封西僰縣男。 後卒於豫州刺史,謚曰忠。 子粲兄弟十三人,並有孝行,居父喪,毀瘠過禮。 既葬,廬于墓側,負土成墳。 弟榮亮最知名。 榮亮字子昱。 博學有文才,德行仁孝,為時所重。 歷諫議大夫、衛大將軍。 卒,贈河州刺史。 子綱,字世紀,有操行,才學見稱,領袖本州,謂為中正。 開皇中,位趙州長史。 有子文宗、文英,並知名。 閬從叔道福,父羆,為苻堅丞相王猛所器重,以女妻焉。 仕堅為東海太守。 堅滅,奔江左,仕宋為秦州刺史。 道福有志略,仕宋位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領鎮北府錄事參軍。 與徐州刺史薛安都謀擁州內附,賜爵高密侯,因家彭城。 卒,贈兗州刺史,謚曰簡。 子欣宗,以歸國勛,別賜爵杜縣侯。 歷位太中大夫、行幽州事。 卒,贈南兗州刺史,謚曰簡。 閬從子崇,字洪基。 父肅,字道壽,隨劉義真度江,位豫州刺史。 崇年十歲,父卒,母鄭氏攜以入魏,因寓居河、洛。 少為舅兗州刺史鄭羲所器賞。 位司徒從事中郎。 孝文納其女為充華嬪,除南潁川太守。 不好發擿細事,恆云:「何用小察,以傷大道?」吏人感之,郡中大安。 帝聞而嘉賞,賜帛二百匹。 遷洛,以崇為司州中正。 尋除咸陽王禧開府從事中郎,復為河南邑中正。 崇頻居衡品,以平直見稱。 出為鄉郡太守,更滿應代,吏人詣闕乞留,復延三年。 後卒。 子猷之,釋褐奉朝請,轉給事中、步兵校尉,稍遷前、後將軍,太中大夫,卒。 猷之弟休之,貞和自守,未嘗言行忤物。 歷位給事中、河南邑中正、安西將軍、光祿大夫。 卒。 子道建、道儒。 閬族弟珍,字靈智,孝文賜名焉。 父子尚,字文叔。 位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 卒,贈雍州刺史。 第1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