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為教大矣,其利物博矣。 篤父子,正君臣,尚忠節,重仁義,貴廉讓,賤貪鄙,開政化之本源,鑿生民之耳目,百王損益,一以貫之。 雖世或污隆,而斯文不墜,經邦致治,非一時也。 涉其流者,無祿而富,懷其道者,無位而尊。 故仲尼頓挫于魯君,孟軻抑揚于齊後,荀卿見珍于強楚,叔孫取貴于隆漢。 其餘處環堵以驕富貴,安陋巷而輕王公者,可勝數哉!自晉室分崩,中原喪亂,五胡交爭,經籍道盡。 魏氏發跡代陰,經營河朔,得之馬上,茲道未弘。 暨夫太和之後,盛修文教,搢紳碩學,濟濟盈朝,縫掖巨儒,往往傑出,其雅誥奧義,宋及齊、梁不能尚也。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 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 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 《詩》則並主于毛公,《禮》則同遵于鄭氏。 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 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爰自漢、魏,碩學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文、武不墜,弘之在人,豈獨愚蔽于當今,而皆明哲于往昔?在乎用與不用,知與不知耳。 然曩之弼諧庶績,必舉德于鴻儒,近代左右邦家,咸取士于刀筆。 縱有學優入室,勤逾刺股,名高海內,擢第甲科,若命偶時來,未有望于青紫,或數將運舛,必委棄于草澤。 然則古之學者,祿在其中,今之學者,困于貧賤。 明達之人,志識之士,安肯滯于所習,以求貧賤者哉?此所以儒罕通人,學多鄙俗者也。 昔齊列康莊之第,多士如林,燕起碣石之宮,群英自遠。 是知俗易風移,必由上之所好,非夫聖明禦世,亦無以振斯頽俗矣。 自正朔不一,將三百年,師說紛綸,無所取正。 高祖膺期纂歷,平一寰宇,頓天網以掩之,賁旌帛以禮之,設好爵以縻之,於是四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靡不畢集焉。 天子乃整萬乘,率百僚,遵問道之儀,觀釋奠之禮。 博士罄懸河之辯,侍中竭重席之奧,考正亡逸,研核異同,積滯群疑,渙然冰釋。 於是超擢奇秀,厚賞諸儒,京邑達乎四方,皆啟黌校。 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絶。 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 及高祖暮年,精華稍竭,不悅儒術,專尚刑名,執政之徒,咸非篤好。 既仁壽間,遂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 煬帝即位,復開庠序,國子郡縣之學,盛于開皇之初。 征闢儒生,遠近畢至,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之下,納言定其差次,一以聞奏焉。 于時舊儒多已凋亡,二劉拔萃出類,學通南北,博極今古,後生鑽仰,莫之能測。 所制諸經義疏,搢紳咸師宗之。 既而外事四夷,戎馬不息,師徒怠散,盜賊群起,禮義不足以防君子,刑罰不足以威小人,空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 其風漸墜,以至滅亡,方領矩步之徒,亦多轉死溝壑。 凡有經籍,自此皆湮沒于煨塵矣。 遂使後進之士不復聞《詩》、《書》之言,皆懷攘奪之心,相與陷于不義。 《傳》曰:「學者將植,不學者將落。 」然則盛衰是系,興亡攸在,有國有家者可不慎歟!諸儒有身沒道存,遺風可想,皆采其餘論,綴之於此篇雲。 ○元善 元善,河南洛陽人也。 祖叉,魏侍中。 父羅,初為梁州刺史,及叉被誅,奔于梁,官至征北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 善少隨父至江南,性好學,遂通涉五經,尤明《左氏傳》。 及侯景之亂,善歸於周。 武帝甚禮之,以為太子宮尹,賜爵江陽縣公。 每執經以授太子。 開皇初,拜內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倫儀表也。 」凡有敷奏,詞氣抑揚,觀者屬目。 陳使袁雅來聘,上令善就館受書,雅出門不拜。 善論舊事有拜之儀,雅不能對,遂拜,成禮而去。 後遷國子祭酒。 上嘗親臨釋奠,命善講《孝經》。 於是敷陳義理,兼之以諷諫。 上大悅曰:「聞江陽之說,更起朕心。 」賚絹百匹,衣一襲。 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醖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為後進所歸。 妥每懷不平,心欲屈善。 因善講《春秋》,初發題,諸儒畢集。 善私謂妥曰:「名望已定,幸無相苦。 」妥然之。 及就講肆,妥遂引古今滯義以難,善多不能對。 善深銜之,二人由是有隙。 善以高熲有宰相之具,嘗言于上曰:「楊素粗疏,蘇威怯芃,元冑、元旻,正似鴨耳。 可以付社稷者,唯獨高熲。 」上初然之,及熲得罪,上以善之言為熲遊說,深責望之。 善憂懼,先患消渴,於是疾動而卒,時年六十。 ○辛彥之 辛彥之,隴西狄道人也。 祖世敘,魏涼州刺史。 父靈輔,周滑州刺史。 彥之九歲而孤,不交非類,博涉經史,與天水牛弘同志好學。 後入關,遂家京兆。 周太祖見而器之,引為中外府禮曹,賜以衣馬珠玉。 時國家草創,百度伊始,朝貴多出武人,修定儀注,唯彥之而已。 尋拜中書侍郎。 及周閔帝受禪,彥之與少宗伯盧辯專掌儀制。 明、武時,歷職典祀,太祝、樂部、禦正四曹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奉使迎突厥皇后還,賚馬二百匹,賜爵龍門縣公,邑千戶。 尋進爵五原郡公,加邑千戶。 宣帝即位,拜少宗伯。 高祖受禪,除太常少卿,改封任城郡公,進位上開府。 尋轉國子祭酒。 歲余,拜禮部尚書,與秘書監牛弘撰《新禮》。 吳興沈重名為碩學,高祖嘗令彥之與重論議,重不能抗,於是避席而謝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 」高祖大悅。 後拜隨州刺史。 于時州牧多貢珍玩,唯彥之所貢,並供祭之物。 高祖善之,顧謂朝臣曰:「人安得無學!彥之所貢,稽古之力也。 」遷潞州刺史,前後俱有惠政。 彥之又崇信佛道,于城內立浮圖二所,並十五層。 開皇十一年,州人張元暴死,數日乃蘇,雲遊天上,見新構一堂,制極崇麗。 元問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彥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 彥之聞而不悅。 其年卒官。 謚曰宣。 彥之撰《墳典》一部,《六官》一部,《祝文》一部,《新要》一部,《新禮》一部,《五經異義》一部,並行于世。 有子仲龕,官至猗氏令。 何妥蕭該包凱 第29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