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皇太子將冠,前一日,皇帝齋于大興殿。 皇太子與賓贊及預從官齋于正寢。 其日質明,有司告廟,各設筵于阼階。 皇帝袞冕入拜,即禦座。 賓揖皇太子進,升筵,西向坐。 贊冠者坐櫛,設纚。 賓盥訖,進加緇布冠。 贊冠進設頍纓。 賓揖皇太子適東序,衣玄衣素裳以出。 贊冠者又坐櫛,賓進加遠遊冠。 改服訖,賓又受冕。 太子適東序,改服以出。 賓揖皇太子南面立,賓進受醴,進筵前,北面立祝。 皇太子拜受觶。 賓複位,東面答拜。 贊冠者奉饌于筵前,皇太子祭奠。 禮畢,降筵,進當禦東面拜。 納言承詔,詣太子戒訖,太子拜。 贊冠者引太子降自西階。 賓少進,字之。 贊冠者引皇太子進,立於庭,東面。 諸親拜訖,贊冠者拜,太子皆答拜。 與賓贊俱複位。 納言承詔降,令有司致禮。 賓贊又拜。 皇帝降復阼階,拜,皇太子已下皆拜。 皇帝出,更衣還宮。 皇太子從至闕,因入見皇后,拜而還。 後齊皇帝納後之禮,納采、問名、納徵訖,告圓丘方澤及廟,如加元服,是日,皇帝臨軒,命太尉為使,司徒副之。 持節詣皇后行宮,東向,奉璽綬冊,以授中常侍。 皇后受冊於行殿。 使者出,與公卿以下皆拜。 有司備迎禮。 太保太尉,受詔而行。 主人公服,迎拜于門。 使者入,升自賓階,東面。 主人升自阼階,西面。 禮物陳于庭。 設席于兩楹間,童子以璽書版升,主人跪受。 送使者,拜于大門之外。 有司先於昭陽殿兩楹間供帳,為同牢之具。 皇后服大嚴綉衣,帶綬珮,加幜。 女長禦引出,升畫輪四望車。 女侍中負璽陪乘。 鹵簿如大駕。 皇帝服袞冕出,升禦坐。 皇后入門,大鹵簿住門外,小鹵簿入。 到東上閤,施步鄣,降車,席道以入昭陽殿。 前至席位,姆去幜,皇后先拜後起,皇帝后拜先起。 帝升自西階,詣同牢坐,與皇后俱坐。 各三飯訖,又各酳二爵一卺。 奏禮畢,皇后興,南面立。 皇帝禦太極殿,王公已下拜,皇帝興,入。 明日,後展衣,于昭陽殿拜表謝。 又明日,以榛慄棗修,見皇太后于昭陽殿。 擇日,群官上禮。 又擇日謁廟。 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後遍見群廟。 皇太子納妃禮,皇帝遣使納采,有司備禮物。 會畢,使者受詔而行。 主人迎于大門外。 禮畢,會于聽事。 其次問名、納吉,並如納采。 納徵,則使司徒及尚書令為使,備禮物而行。 請期,則以太常宗正卿為使,如納采。 親迎,則太尉為使。 三日,妃朝皇帝于昭陽殿,又朝皇后于宣光殿。 擇日,群官上禮。 他日,妃還。 又他日,皇太子拜閤。 隋皇太子納妃禮,皇帝臨軒,使者受詔而行。 主人俟于廟。 使者執雁,主人迎拜于大門之東。 使者入,升自西階,立於楹間,南面。 納采訖,乃行問名儀。 事畢,主人請致禮于從者。 禮有幣馬。 其次擇日納吉,如納采。 又擇日,以玉帛乘馬納徵。 又擇日告期。 又擇日,命有司以特牲告廟,冊妃。 皇太子將親迎,皇帝臨軒,醮而誡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 」對曰:「謹奉詔。 」既受命,羽儀而行。 主人幾筵于廟,妃服褕翟,立於東房。 主人迎于門外,西面拜。 皇太子答拜。 主人揖皇太子先入,主人升,立於阼階,西面。 皇太子升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俯伏,興拜,降出。 妃父少進,西面戒之。 母于西階上,施衿結帨,及門內,施鞶申之。 出門,妃升輅,乘以幾。 姆加幜。 皇太子乃禦,輪三周,禦者代之。 皇太子出大門,乘輅,羽儀還宮。 妃三日,鷄鳴夙興以朝。 奠于皇帝,皇帝撫之。 又奠于皇后,皇后撫之。 席于戶牖間,妃立於席西,祭奠而出。 後齊娉禮,一曰納采,二曰問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 皆用羔羊一口,雁一雙,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 自皇子王已下至于九品皆同,流外及庶人則減其半。 納徵,皇子王用玄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第一品已下至從三品,用璧玉,四品已下皆無。 獸皮二第一品已下至從五品,用豹皮二,六品已下至從九品,用鹿皮。 錦彩六十匹一品錦彩四十匹,二品三十匹,三品二十匹,四品雜彩十六匹,五品十匹,六品、七品五匹。 絹二百匹,一品一百四十匹,二品一百二十匹,三品一百匹,四品八十匹,五品六十匹,六品、七品五十匹,八品、九品三十匹。 羔羊一口,羊四口,犢二頭,酒黍稷稻米面各十斛。 一品至三品,減羊二口,酒黍稷稻米面各減六斛,四品、五品減一犢,酒黍稷稻米面又減二斛,六品以下無犢,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 諸王之子,已封未封,禮皆同第一品。 新婚從車,皇子百乘,一品五十乘,第二、第三品三十乘,第四、第五品二十乘,第六、第七品十乘,八品達于庶人五乘。 各依其秩之飾。 梁大同五年,臨城公婚,公夫人于皇太子妃為姑侄,進見之制,議者互有不同。 令曰:「纁雁之儀,既稱合于二姓,酒食之會,亦有姻不失親。 若使榛慄段修,贄饋必舉,副笄編珈,盛飾斯備,不應婦見之禮,獨以親闕。 頃者敬進酏醴,已傳婦事之則,而奉盤沃盥,不行侯服之家。 是知繁省不同,質文異世,臨城公夫人于妃既是姑侄,宜停省。 」 後齊將講于天子,先定經于孔父廟,置執經一人,侍講二人,執讀一人,擿句二人,錄義六人,奉經二人。 講之旦,皇帝服通天冠、玄紗袍,乘象輅,至學,坐廟堂上。 講訖,還便殿,改服絳紗袍,乘象輅,還宮。 講畢,以一太牢釋奠孔父,配以顏回,列軒懸樂,六佾舞。 行三獻禮畢,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升阼,即坐。 宴畢,還宮。 皇太子每通一經,亦釋奠,乘石山安車,三師乘車在前,三少從後而至學焉。 梁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 周舍議,以為:「釋奠仍會,既惟大禮,請依東宮元會,太子著絳紗襮,樂用軒懸。 預升殿坐者,皆服硃衣。 」帝從之。 又有司以為:「《禮》云:『凡為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階。 』案今學堂凡有三階,愚謂客若降等,則從主人之階。 今先師在堂,義所尊敬,太子宜登阼階,以明從師之義。 若釋奠事訖,宴會之時,無復先師之敬,太子升堂,則宜從西階,以明不由阼義。 」吏部郎徐勉議:「鄭玄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 』宮室既異,無不由阼階之禮。 請釋奠及宴會,太子升堂,並宜由東階。 若輿駕幸學,自然中陛。 又檢《東宮元會儀注》,太子升崇正殿,不欲東西階。 責東宮典儀,列云:『太子元會,升自西階』,此則相承為謬。 請自今東宮大公事,太子升崇正殿,並由阼階。 其預會賓客,依舊西階。 」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城公入學,時議者以與太子有齒冑之義,疑之。 侍中、尚書令臣敬容、尚書仆射臣纘、尚書臣僧旻、臣之遴、臣筠等,以為:「參、點並事宣尼,回、路同諮泗水,鄒魯稱盛,洙汶無譏。 師道既光,得一資敬,無虧亞貳,況于兩公,而云不可?」制曰:「可。 」 後齊制,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歲春秋二仲,常行其禮。 每月旦,祭酒領博士已下及國子諸學生已上,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學諸生階下,拜孔揖顏。 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記之為一負。 雨沾服則止。 學生每十日給假,皆以丙日放之。 郡學則于坊內立孔、顏廟,博士已下,亦每月朝雲。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