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龍見而雩」,梁制不為恆祀。 四月後旱,則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獄及失職者;二 ,振鰥寡孤獨者;三,省繇輕賦;四,舉進賢良;五,黜退貪邪;六,命會男女,恤怨曠;七,撤膳羞,弛樂懸而不作。 天子又降法服。 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澤常興雲雨者;七日,乃祈群廟之主于太廟;七日,乃祈古來百闢卿士有益於人者;七日,乃大雩,祈上帝,遍祈所有事者。 大雩禮,立圓壇于南郊之左,高及輪廣四丈,周十二丈,四陛。 牲用黃牯牛一。 祈五天帝及五人帝于其上,各依其方,以太祖配,位於青帝之南,五官配食于下。 七日乃去樂。 又遍祈社稷山林川澤,就故地處大雩。 國南除地為墠,舞童六十四人。 祈百闢卿士于雩壇之左,除地為墠,舞童六十四人,皆袨服,為八列,各執羽翳。 每列歌《雲漢》詩一章而畢。 旱而祈澍,則報以太牢,皆有司行事。 唯雩則不報。 若郡國縣旱請雨,則五事同時並行:一,理冤獄失職;二,存鰥寡孤獨;三,省徭役;四,進賢良;五,退貪邪。 守令皆潔齋三日,乃祈社稷。 七日不雨,更齋祈如初。 三變仍不雨,復齋祈其界內山林川澤常興雲雨者。 祈而澍,亦各有報。 陳氏亦因梁制,祈而澍則報以少牢。 武帝時,以德皇帝配,文帝時,以武帝配。 廢帝即位,以文帝配青帝。 牲用黃牯牛,而以清酒四升洗其首。 其壇墠配饗歌舞,皆如梁禮。 天子不親奉,則太宰、太常、光祿行三獻禮。 其法皆采齊建武二年事也。 梁、陳制,諸祠官皆給除穢氣藥,先齋一日報之,以取清潔。 天監九年,有事雩壇。 武帝以為雨既類陰,而求之正陽,其謬已甚。 東方既非盛陽,而為生養之始,則雩壇應在東方,祈晴亦宜此地。 於是遂移于東郊。 十年,帝又以雩祭燔柴,以火祈水,於理為乖。 儀曹郎硃異議曰:「案周宣《雲漢》之詩,毛注有瘞埋之文,不見有燔柴之說。 若以五帝必柴,今明堂又無其事。 於是停用柴,從坎瘞典。 十一年,帝曰:“四望之祀,頃來遂絶。 宜更議復。 」硃異議:「鄭眾云:『四望謂日月星海。 』鄭玄云:『謂五嶽四鎮四瀆。 』尋二鄭之說,互有不同。 竊以望是不即之名,凡厥遙祭,皆有斯目。 豈容局于星漢,拘于海瀆?請命司天,有關水旱之義,爰有四海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一皆備祭。 」帝從之。 又揚州主簿顧協又云:「《禮》『仲夏大雩』,《春秋》『龍見而雩』,則雩常祭也,水旱且又禱之,謂宜式備斯典。 」太常博士亦從協議。 祠部郎明岩卿以為:「祈報之祀,已備郊禋,沿革有時,不必同揆。 」帝從其議,依舊不改。 大同五年,又築雩壇于藉田兆內。 有祈珝,則齋官寄藉田省雲。 後齊以孟夏龍見而雩,祭太微五精帝于夏郊之東。 為圓壇,廣四十五尺,高九尺,四面各一陛。 為三壝外營,相去深淺,並燎壇,一如南郊。 于其上祈谷實,以顯宗文宣帝配。 青帝在甲寅之地,赤帝在丙巳之地,黃帝在己未之地,白帝在庚申之地,黑帝在壬亥之地。 面皆內向,藉以藁秸。 配帝在青帝之南,小退,藉以莞席,牲以騂。 其儀同南郊。 又祈禱者有九焉:一曰雩,二曰南郊,三曰堯廟,四曰孔、顏廟,五曰社稷,六曰五嶽,七曰四瀆,八曰滏口,九曰豹祠。 水旱癘疫,皆有事焉。 無牲,皆以酒脯棗慄之饌。 若建午、建未、建申之月不雨,則使三公祈五帝于雩壇。 禮用玉幣,有燎,不設金石之樂,選伎工端潔善謳詠者,使歌《雲漢》詩于壇南。 自余同正雩。 南郊則使三公祈五天帝于郊壇,有燎,座位如雩。 五人帝各在天帝之左。 其儀如郊禮。 堯廟,則遣使祈于平陽。 孔、顏廟,則遣使祈于國學,如堯廟。 社稷如正祭。 五嶽,遣使祈于岳所。 四瀆如祈五嶽,滏口如祈堯廟,豹祠如祈滏口。 隋雩壇,國南十三里啟夏門外道左。 高一丈,周百二十尺。 孟夏之月,龍星見,則雩五方上帝,配以五人帝于上,以太祖武元帝配饗,五官從配于下。 牲用犢十,各依方色。 京師孟夏後旱,則祈雨,理冤獄失職,存鰥寡孤獨,振睏乏,掩骼埋胔,省徭役,進賢良,舉直言,退佞諂,黜貪殘,命有司會男女,恤怨曠。 七日,乃祈岳鎮海瀆及諸山川能興雲雨者;又七日,乃祈社稷及古來百闢卿士有益於人者;又七日,乃祈宗廟及古帝王有神祠者;又七日,乃修雩,祈神州;又七日,仍不雨,復從岳瀆已下祈如初典。 秋分已後不雩,但禱而已。 皆用酒脯。 初請後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 皇帝禦素服,避正殿,減膳撤樂,或露坐聽政。 百官斷傘扇。 令人家造土龍。 雨澍,則命有司報。 州郡尉祈雨,則理冤獄,存鰥寡孤獨,掩骼埋胔,潔齋祈于社。 七日,乃祈界內山川能興雨者,徙市斷屠如京師。 祈而澍,亦各有報。 霖雨則珝京城諸門,三珝不止,則祈山川岳鎮海瀆社稷。 又不止,則祈宗廟神州。 報以太牢。 州郡縣苦雨,亦各珝其城門,不止則祈界內山川。 及祈報,用羊豕。 《禮》,天子每以四立之日及季夏,乘玉輅,建大旂,服大裘,各于其方之近郊為兆,迎其帝而祭之。 所謂燔柴于泰壇,掃地而祭者也。 春迎靈威仰者,三春之始,萬物稟之而生,莫不仰其靈德,服而畏之也。 夏迎赤熛怒者,火色票怒,其靈炎至明盛也。 秋迎白招拒者,招集,拒大也,言秋時整合萬物,其功大也。 冬迎葉光紀者,葉拾,光華,紀法也,言冬時收拾光華之色,伏而藏之,皆有法也。 中迎含樞紐者,含容也,樞機有開闔之義,紐者結也。 言土德之帝,能含容萬物,開闔有時,紐結有法也。 然此五帝之號,皆以其德而名焉。 梁、陳、後齊、後周及隋,制度相循,皆以其時之日,各于其郊迎,而以太皞之屬五人帝配祭。 並以五官、三辰、七宿于其方從祀焉。 梁制,迎氣以始祖配,牲用特牛一,其儀同南郊。 天監七年,尚書左丞司馬筠等議:「以昆蟲未蟄,不以火田,鳩化為鷹,罻羅方設。 仲春之月,祀不用牲,止珪璧皮幣。 斯又事神之道,可以不殺明矣。 況今祀天,豈容尚此?請夏初迎氣,祭不用牲。 」帝從之。 八年,明山賓議曰:「《周官》祀昊天以大裘,祀五帝亦如之。 頃代郊祀之服,皆用袞冕,是以前奏迎氣、祀五帝,亦服袞冕。 愚謂迎氣、祀五帝亦宜用大裘,禮俱一獻。 」帝從之。 陳迎氣之法,皆因梁制。 後齊五郊迎氣,為壇各于四郊,又為黃壇于未地。 所祀天帝及配帝五官之神同梁。 其玉帛牲各以其方色。 其儀與南郊同。 帝及後各以夕牲日之旦,太尉陳幣,告請其廟,以就配焉。 其從祀之官,位皆南陛之東,西向。 壇上設饌畢,太宰丞設饌于其座。 亞獻畢,太常少卿乃于其所獻。 事畢,皆撤。 又云,立春前五日,于州大門外之東,造青土牛兩頭,耕夫犁具。 立春,有司迎春于東郊,豎青幡于青牛之傍焉。 後周五郊壇其崇及去國,如其行之數。 其廣皆四丈,其方俱百二十步。 內壝皆半之。 祭配皆同後齊。 星辰、七宿、岳鎮、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亦各于其方配郊而祀之。 其星辰為壇,崇五尺,方二丈。 岳鎮為坎,方二丈,深二尺。 山林已下,亦為坎。 壇,崇三尺,坎深一尺,俱方一丈。 其儀頗同南郊。 塚宰亞獻,宗伯終獻,禮畢。 第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