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仆射臣繕,左戶尚書臣元饒、左丞臣周確、舍人臣蕭淳、儀曹郎臣沈客卿同元規議。 詔遂依用。 後主嗣立,無意曲禮之事,加舊儒碩學,漸以凋喪,至于朝亡,竟無改作。 後齊制,圓丘方澤,並三年一祭,謂之帝祀。 圓丘在國南郊。 丘下廣輪二百七十尺,上廣輪四十六尺,高四十五尺。 三成,成高十五尺,上中二級,四面各一陛,下級方維八陛。 周以三壝,去丘五十步。 中壝去內壝,外壝去中壝,各二十五步。 皆通八門。 又為大營于外壝之外,輪廣三百七十步。 其營塹廣一十二尺,深一丈,四面各通一門。 又為燎壇,于中壝之外,當丘之丙地。 廣輪三十六尺,高三尺,四面各有陛。 方澤為壇在國北郊。 廣輪四十尺,高四尺,面各一陛。 其外為三壝,相去廣狹同圓丘。 壝外大營,廣輪三百二十步。 營塹廣一十二尺,深一丈,四面各通一門。 又為瘞坎于壇之壬地,中壝之外,廣深一丈二尺。 圓丘則以蒼璧束帛,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以高祖神武皇帝配。 五精之帝,從祀于其中丘。 面皆內向。 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祿、風師、雨師、靈星于下丘,為眾星之位,遷于內壝之中。 合用蒼牲九。 夕牲之旦,太尉告廟,陳幣于神武廟訖,埋于兩楹間焉。 皇帝初獻,太尉亞獻,光祿終獻。 司徒獻五帝,司空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常丞已下薦眾星。 方澤則以黃琮束帛,夏至之日,禘崑崙皇地祇于其上,以武明皇后配。 其神州之神、社稷、岱岳、沂鎮、會稽鎮、云云山、亭亭山、蒙山、羽山、嶧山、崧岳、霍岳、衡鎮、荊山、內方山、大別山、敷淺原山、桐柏山、陪尾山、華岳、太岳鎮、積石山、龍門山、江山、岐山、荊山、嶓塚山、壺口山、雷首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西傾硃圉山、鳥鼠同穴山、熊耳山、敦物山、蔡蒙山、梁山、岷山、武功山、太白山、恆岳,醫無閭山鎮、陰山、白登山、碣石山、太行山、狼山、封龍山、漳山、宣務山、閼山、方山、苟山、狹龍山、淮水、東海、泗水、沂水、淄水、濰水、江水、南海、漢水、谷水、洛水、伊水、漾水、沔水、河水、西海、黑水、澇水、渭水、涇水、酆水、濟水、北海、松水、京水、桑乾水、漳水、呼沲水、衛水、洹水、延水,並從祀。 其神州位在青陛之北甲寅地,社位赤陛之西未地,稷位白陛之南庚地;自余並內壝之內,內向,各如其方。 合用牲十二,儀同圓丘。 其後諸儒定禮,圓丘改以冬至雲。 其南北郊則歲一祀,皆以正月上辛。 南郊為壇于國南,廣輪三十六尺,高九尺,四面各一陛。 為三壝,內壝去壇二十五步,中壝、外壝相去如內壝。 四面各通一門。 又為大營于外壝之外,廣輪二百七十步。 營塹廣一丈,深八尺,四面各一門。 又為燎壇于中壝之外丙地,廣輪二十七尺,高一尺八寸,四面各一陛。 祀所感帝靈威仰于壇,以高祖神武皇帝配。 禮用四圭有邸,幣各如方色。 其上帝及配帝,各用騂特牲一,儀燎同圓丘。 其北郊則為壇如南郊壇,為瘞坎如方澤坎,祀神州神于其上,以武明皇后配。 禮用兩圭有邸,各用黃牲一,儀瘞如北郊。 後周憲章姬周,祭祀之式,多依《儀禮》。 司量掌為壇之制,圓丘三成,成崇一丈二尺,深二丈。 上徑六丈,十有二階,每等十有二節。 在國陽七里之郊。 圓壝徑三百步,內壝半之。 方一成,下崇一丈,徑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八方,方一階,階十級,級一尺。 方丘在國陰六里之郊。 丘一成,八方,下崇一丈,方六丈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 方一階,尺一級。 其壝八面,徑百二十步,內壝半之。 南郊為方壇于國南五里。 其崇一丈二尺,其廣四丈。 其壝方百二十步,內壝半之。 神州之壇,崇一丈,方四丈,在北郊方丘之右。 其壝如方丘。 其祭圓丘及南郊,並正月上辛。 圓丘則以其先炎帝神農氏配昊天上帝于其上。 五方上帝、日月、內官、中官、外官、眾星,並從祀。 皇帝乘蒼輅,載玄冕,備大駕而行。 預祭者皆蒼服。 南郊,以始祖獻侯莫那配所感帝靈威仰于其上。 北郊方丘,則以神農配後地之祇。 神州則以獻侯莫那配焉。 其用牲之制,祀昊天上帝,祭皇地祇及五帝、日月、五星、十二辰、四望、五官,各以其方色毛。 宗廟以黃,社稷以黝,散祭祀用純,表貉磔禳用龐。 高祖受命,欲新制度。 乃命國子祭酒辛彥之議定祀典。 為圓丘于國之南,太陽門外道東二里。 其丘四成,各高八尺一寸。 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 再歲冬至之日,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以太祖武元皇帝配。 五方上帝、日月、五星、內官四十二座、次官一百三十六座、外官一百一十一座、眾星三百六十座,並皆從祀。 上帝、日月在丘之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漢、內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內壝之內,眾星在內壝之外。 其牲,上帝、配帝用蒼犢二,五帝、日月用方色犢各一,五星已下用羊豕各九。 為方丘于宮城之北十四里。 其丘再成,成高五尺,下成方十丈,上成方五丈。 夏至之日,祭皇地祇于其上,以太祖配。 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營州、咸州、陽州九州山、海、川、林、澤、丘陵、墳衍、原隰,並皆從祀。 地祇及配帝在壇上,用黃犢二。 神州九州神座于第二等八陛之間:神州東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營州北方,咸州東北方,陽州東方,各用方色犢一。 九州山海已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間。 其冀州山林川澤,丘陵墳衍,于壇之南少西,加羊豕各九。 南郊為壇于國之南,太陽門外道西一里,去宮十里。 壇高七尺,廣四丈。 孟春上辛,祠所感帝赤熛怒于其上,以太祖武元皇帝配。 其禮四圭有邸,牲用騂犢二。 北郊孟冬祭神州之神,以太祖武元皇帝配。 牲用犢二。 凡大祀,齋官皆于其晨集尚書省,受誓戒。 散齋四日,致齋三日。 祭前一日,晝漏上水五刻,到祀所,沐浴,著明衣,咸不得聞見衰絰哭泣。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 大祀養性,在滌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 其牲方色難備者,聽以純色代。 告祈之牲者不養。 祭祀犧牲,不得捶撲。 其死則埋之。 初,帝既受周禪,恐黎元未愜,多說符瑞以耀之。 其或造作而進者,不可勝計。 仁壽元年冬至祠南郊,置昊天上帝及五方天帝位,並于壇上,如封禪禮。 板曰: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