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說:「願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 」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 」趙王說:「天子之劍怎麼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 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 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 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麼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 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 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 這就是諸侯之劍。 」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麼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髮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 相互在人前爭鬥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鬥雞沒有什麼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麼用處也沒有。 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 趙文王於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 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 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 」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雜篇 漁父三十一 漁 父 【題解】 「漁父」為一捕魚的老人,這裏用作篇名。 篇文通過「漁父」對孔子的批評,指斥儒家的思想,並借此闡述了「持守其真」、還歸自然的主張。 全文寫了孔子見到漁父以及和漁父對話的全過程。 首先是漁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貢談話,批評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義」、「飾禮樂、選人倫」,都是「苦心勞形以危其真」。 接著寫孔子見到漁父,受到漁父的直接批評,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謀其政,乃是「八疵」、「四患」的行為;應該各安其位,才是最好的治理。 接下去又進一步寫漁父向孔子提出「真」;所謂真,就是「受於天」,主張「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最後寫孔子對漁父的謙恭和崇敬的心情。 本篇歷來也多有指責,認為是偽作,但本篇的思想跟莊子一貫的主張還是有相通之處,對儒家的指責不如《胠篋》、《盜蹠》那麼直接、激烈,守真和受於天的思想也與內篇的觀點相一致,而且漁父本身就是一隱道者的形象,因而仍應看作是莊派學說的後學之作。 【原文】 孔子游于緇帷之林(1),休坐乎杏壇之上(2)。 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漁父者(3),下船而來,鬚眉交白(4),被發揄袂(5),行原以上(6),距陸而止(7),左手據膝(8),右手持頤以聽(9)。 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第2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