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萊子之弟子出薪(1),遇仲尼,反以告(2),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3),末僂而後耳(4),視若營四海(5),不知其誰氏之子。 」老萊子曰:「是丘也(6)。 召而來。 」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7),斯為君子矣(8)。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9):「業可得進乎(10)?」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11),抑固窶邪(12),亡其略弗及邪(13)?惠以歡為驁(14),終身之醜,中民之行進焉耳(15),相引以名(16),相結以隱(17)。 與其譽堯而非桀(18),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19)。 反無非傷也(20),動無非邪也(21)。 聖人躊躇以興事(22),以每成功(23),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24)!」 【譯文】 老萊子的弟子出外打柴,遇上了孔丘,打柴歸來告訴給老萊子,說:「有個人在那裏,上身長下身短,伸頸曲背而且兩耳後貼,眼光敏銳周遍四方,不知道他是姓什麼的人。 」老萊子說:「這個人一定是孔丘。 快去叫他來見我。 」孔丘來了,老萊子說:「孔丘,去掉你儀態上的矜持和容顏上的睿智之態,那就可以成為君子了。 」孔丘聽了後謙恭地作揖而退,面容頓改心悸不安地問道:「我所追求的仁義之學可以修進並為世人所用嗎?」老萊子說:「不忍心一世的損傷卻會留下使後世奔波不息的禍患,你是本來就孤陋蔽塞,還是才智趕不上呢?佈施恩惠以博取歡心並因此自命不凡,這是終身的醜惡,是庸人的行為罷了,這樣的人總是用名聲來相互招引,用私利來相互勾結。 與其稱讚唐堯非議夏桀,不如兩種情況都能遺忘而且堵住一切稱譽。 背逆事理與物性定會受到損傷,心性被攪亂就會邪念頓起。 聖哲的人順應事理穩妥行事,因而總是事成功就。 你執意推行仁義而且以此自矜又將會怎麼樣呢?」 【原文】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發窺阿門(1),曰:「予自宰路之淵(2),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3),漁者餘且得予(4)。 」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 」君曰:「漁者有餘且乎?」左右曰:「有。 」君曰:「令餘且會朝(5)。 」明口,餘且朝。 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 」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蔔之,曰:「殺龜以卜吉(6)。 」乃刳龜(7),七十二鑽而無遺(8)。 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9),而不能避餘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不能避刳腸之患。 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雖有至知,萬人謀之(10)。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11)。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12)。 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13),與能言者處也。 」 【譯文】 第1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