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回答:「用道的觀點來觀察,什麼是貴什麼是賤,這可稱之為循環往復;不必束縛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違礙。 什麼是少什麼是多,這可稱之為更替續延;不要偏執於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 端莊、威嚴的樣子像是一國的國君,確實沒有一點兒偏私的恩惠;優遊自得的樣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確實沒有任何偏私的賜福;浩瀚周遍的樣子像是通達四方而又曠遠無窮,確實沒有什麼區分界限;兼蓄並且包藏萬物,難道誰專門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護?這就稱作不偏執於事物的任何一個方面。 宇宙萬物本是渾同齊一的,誰優誰劣呢?大道沒有終結和起始,萬物卻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時的成功。 時而空虛時而充實,萬物從不固守於某一不變的形態。 歲月不可以挽留,時間從不會停息,消退、生長、充實、空虛,宇宙萬物終結便又有了開始。 這樣也就可以談論大道的準則,評說萬物的道理了。 萬物的生長,像是馬兒飛奔像是馬車疾行,沒有什麼舉動不在變化,沒有什麼時刻不在遷移。 應該做些什麼呢?又應該不做什麼呢?一切必定都將自然地變化!」 【原文】 河伯曰:「然則何貴於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於理(1),達於理者必明于權(2),明于權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3)。 非謂其薄之也(4),言察乎安危,甯於禍福(5),謹於去就(6),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內(7),人在外(8),德在乎天(9)。 知天人之行(10),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11),反要而語極(12)。 」 【譯文】 河神說:「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還要那麼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達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定明白應變,明白應變的人定然不會因為外物而損傷自己。 道德修養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燒灼他們,洪水不能沉溺他們,嚴寒酷暑不能侵擾他們,飛禽走獸不能傷害他們。 不是說他們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擾和禽獸的傷害而能倖免,而是說他們明察安危,安於禍福,慎處離棄與追求,因而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傷害他們。 所以說:“天然蘊含于內裏,人為顯露於外在,高尚的修養則順應自然。 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規律,居處於自得的環境,徘徊不定,屈伸無常,也就返歸大道的要衝而可談論至極的道理。 」 【原文】 曰:「何謂天(1)?何謂人(2)?」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3),穿牛鼻,是謂人。 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4),無以得殉名(5)。 謹守而勿失(6),是謂反其真。 」 【譯文】 河神說:「什麼是天然?什麼又是人為?」 海神回答:「牛馬生就四隻腳,這就叫天然;用馬絡套住馬頭,用牛鼻綰穿過牛鼻,這就叫人為。 所以說,不要用人為去毀滅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為去毀滅自然的稟性,不要為獲取虛名而不遺餘力。 謹慎地持守自然的稟性而不喪失,這就叫返歸本真。 」 【原文】 夔憐蚿(1),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蚿曰:「不然。 予不見乎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今予動吾天機(3),而不知其所以然。 」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第1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