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來看,萬物本沒有貴賤的區別。 從萬物自身來看,各自為貴而又以他物為賤。 拿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於事物自身。 按照物與物之間的差別來看,順著各種物體大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物體是大的,那麼萬物就沒有什麼不是大的;順著各種物體小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物體是小的,那麼萬物沒有什麼不是小的;知曉天地雖大比起更大的東西來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曉毫毛之末雖小比起更小的東西來也如高大的山丘,而萬物的差別和數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依照事物的功用來看,順著物體所具有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具有了這樣的功能,那麼萬物就沒有什麼不具有這樣的功能;順著物體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不具有這樣的功能,那麼萬物就沒有什麼具有了這樣的功能;可知東與西的方向對立相反卻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與本分便得以確定。 從人們對事物的趨向來看,順著各種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是對的,那麼萬物沒有什麼不是對的;順著各種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觀察便會認為是不對的,那麼萬物沒有什麼不是錯的;知曉唐堯和夏桀都自以為正確又相互否定對方,而人們的趨向與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當年唐堯、虞舜禪讓而稱帝,宰相子之與燕王噲禪讓而燕國幾乎滅亡;商湯、周武王都爭奪天下而成為帝王,白公勝爭奪王位卻遭致殺身。 由此看來,爭鬥與禪讓的禮制,唐堯與夏桀的作法,讓可還是鄙夷都會因時而異,不可以把它們看作是不變的規律。 棟樑之材可以用來衝擊敵城,卻不可以用來堵塞洞穴,說的是器物的用處不一樣。 駿馬良駒一天賓士上千里,捕捉老鼠卻不如野貓與黃鼠狼,說的是技能不一樣。 貓頭鷹夜裏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細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睜大眼睛也看不見高大的山丘,說的是稟性不一樣。 所以說:怎麼只看重對的一面而忽略不對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亂呢?這是因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萬物自身的實情。 這就像是重視天而輕視地、重視陰而輕視陽,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 然而還是要談論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騙!遠古帝王的禪讓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繼承也各不一樣。 不合時代、背逆世俗的人,稱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時代、順應世俗的人,稱他叫高義之士。 沉默下來吧,河神!你怎麼會懂得萬物間貴賤的門庭和大小的流別!」 【原文】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1),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2);無拘而志(3),與道大蹇(4)。 何少何多,是謂謝施(5);無一而行(6),與道參差(7)。 嚴乎若國之有君(8),其無私德(9),繇繇乎若祭之有社(10),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11),其無所畛域(12)。 兼懷萬物,其孰承翼(13)?是謂無方(14)。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15)。 年不可舉(16),時不可止;消息盈虛(17),終則有始。 是所以語大義之方(18),論萬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19),無動而不變(20),無時而不移。 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21)」。 【譯文】 河神說:「既然這樣,那麼我應該做些什麼呢?又應該不做什麼呢?我將怎樣推辭或接納、趨就或捨棄,我終究將怎麼辦?」 第1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