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 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 《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 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 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樸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 註云:「詳見《西遊記》。 」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樸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 《樸通事諺解》複述了「車遲國鬥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 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裡,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 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湧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 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 」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複雜。 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 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 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饑食鐵丸,渴飲銅汁」。 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 寫孫悟空的來歷和鬥爭歷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 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 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 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為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 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 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註: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鉢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 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 」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 )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第3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