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特別是對小說、戲劇、民間文藝的關係非常密切。 在《說唐》、《楊家將》、《說岳》、《水滸後傳》等小說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它的影響。 戲劇方面《寶劍記》、《義俠記》等都是有關水滸的劇目。 民間文藝中吸取水滸故事為題材的更是屢見不鮮。 《水滸傳》不僅為後來文學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素材,而且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特別是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給予後人很好的啟示。 第三章 明前期詩文 第一節 宋濂 劉基 高啟 明初詩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劉基、高啟,他們都經歷過元末社會的動亂,作品較有現實內容。 以後在相當長時期內,由於理學、科舉對文人思想的嚴重桎梏,以及歷次「文字獄」的影響,詩人創作陷于毫無生氣的局面,「台閣體」詩風統治着文壇,只有于謙是一個例外。 第一節 宋濂 劉基 高啟 宋濂(1310-1381),寧景濂,浙江金華人。 早年師事元代古文家柳貫、黃 、吳萊,負有文名。 元至正九年征為翰林院編修,他固辭,入山為道士。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召他到建康,明開國後官至翰林學士承旨,任元史總裁。 後因事牽連貶四川茂州,死於途中。 宋濂是明太祖稱為「開國文臣之首」的文人。 明朝許多廟堂典冊文字,開國功臣的神道碑等都出自他的手筆。 他專長散文,集中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是一部分傳記文。 他的《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杜環小傳》都是比較著名的作品。 《秦士錄》中的鄧弼是一個文武兼長而懷才不遇的人物,宋濂以同情之筆描述了他磊落的性格,坎坷的命運。 王冕那種豪放而孤傲的性格在他筆下也寫得頗有生氣。 李疑、杜環的傳記則在表現這兩個下層人物扶病濟貧、捨己為人的俠義品質中,鞭撻了社會上某些道德墮落的現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記李歌》: 李歌者,霸州人。 其母一枝梅,倡也。 年十四,母教之歌舞,李艴然曰:「人皆有配偶,我何獨為倡耶‧」母告以衣食所仰不得已,與母約曰:「媼能寬我,不脂澤不葷肉則可爾,否則有死而已。 」母懼,陽從這。 自是縞衣素裳,唯拂掠翠鬟,然姿容如玉雪,望之宛若仙人,愈致其妍。 人有招之者,李必詢筵中無惡少年乃行。 未行,復遣人覘之。 人亦熟李行,不敢以褻語加焉。 李至,歌道家遊仙辭數闋,儼然默坐。 或有狎之,輒拂袖徑出,弗少留。 他日或再招,必拒不往。 這個不幸生長倡門的少女,能斷然拒絶一切繁華生活的誘惑,在被迫賣藝謀生時,能堅強地保持自己的尊嚴,的確是風塵中一個難能可貴的人物。 「記」的後段寫她誓死抗拒縣令的侮辱以及她出嫁後與丈夫共同遇難殉節的行為,正是她平時這種樸素本色的堅貞品格的必然結果。 她的堅貞和封建道德的貞節也有本質的差別。 宋濂有一篇《題李節婦傳後》一方面承認「婦人以節稱乃其至不幸也」;同時也指出:「婦人以節旌者固多,而其事則殊:有慕夫家富貴而不忍去者,有年壯多子而不易割恩者,有不能冰雪其行姑盜名以欺世者。 」宋濂是一個理學家,他寫過不少充滿封建陳腐氣味的貞節婦女傳記。 這兩篇文章所歌頌、所揭露的內容和他維持名教的動機是有矛盾的。 他的傳說在藝術上也具有特色。 他刻畫人物,往往是抓住一些委曲具體的細節來突出性格,對話也比較注意個性化,雖然渲染不多,仍給人較強的感染。 他的寫景文不多,但《桃花澗修禊詩序》、《環翠亭記》等篇,筆致簡潔清秀,近似歐陽修。 如後篇寫亭外竹林,「當積雨初霽,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閃彩,晶熒連娟,撲人衣袂,皆成碧色。 」就是很美的片段。 宋濂論文力主宗經,他的《文原》強調說「余之所謂文者乃堯舜文王孔子之文」,又說「六籍之外當以孟子為宗,韓子次之,歐陽子又次之」。 對司馬遷、班固頗有微辭。 在《徐教授文集序》裡,他更把違背「溫柔惇厚」傳統的各種風格題材的文章,無論是「揚沙走石,飄忽奔放」,「牛鬼蛇神,佹誕不經」,「桑間濮上,危弦促管」,或是「情緣憤怒,辭專譏訕」的文章,都認為「非文也」。 這顯然是發揮理學家文論並配合朱元璋文化統治政策的言論。 但他的思想是有矛盾的,在另一些文章中對司馬遷散文有高度的讚美,甚至對專學李賀「牛鬼蛇神」的楊維楨,也說了一些好話。 第3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