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亂後,他雖然也在《行軍二首》等個別詩篇中,發出了一些傷時憫亂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說的那些邊塞詩,就未免有些遜色了。 他的《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詩說:「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 自從兵戈動,遂覺天地窄。 」這種心情也可以說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對安史之亂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參的詩歌,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其基本特徵,這和高適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缺乏高適詩中那種對士卒的同情。 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出身和早年經歷和高適不同。 岑參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采瑰麗,熱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邊塞詩顯出奇情異采的藝術魅力。 他的詩,形式相當豐富多樣,但最擅長七言歌行。 有時兩句一轉,有時三句、四句一轉,不斷奔騰跳躍,處處形象豐滿。 在他的名作《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等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學習。 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說他的詩「每一篇絶筆,則人人傳寫,雖閭裡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 可見他的詩當時流傳之廣,不僅雅俗共賞,而且還為各族人民所喜愛。 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稱讚過他的詩。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更說他的詩「筆力追李杜」(《夜讀岑嘉州詩集》)。 評價雖或過當,岑詩感人之深卻可以由此想見。 第三節 王昌齡、李頎等詩人 王昌齡(約698—757),字少伯,長安人。 開元十五年進士,二十二年中宏詞科。 初補秘書郎,調犯水尉,謫嶺南。 後任江寧丞,又因事貶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 後棄官隱居江夏,安史亂後為刺史閭丘曉所殺,結局很悲慘。 王昌齡的邊塞詩,大部分都是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 詩體多用易於入樂的七絶。 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詩不同。 他的《從軍行》向來被推為邊塞的名作。 其中有的詩寫出了戰士愛國的壯志豪情: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捲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前詩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顯示出身經百戰,金甲磨穿的戰士們誓掃樓蘭的決心。 後詩極力刻畫戰士們將上戰場時聽到前軍捷報的情景,透露了他們更加振奮的心情。 有的詩則抒寫了戰士們長期戍邊難免要產生的「邊愁」: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兩詩都是寫聽樂曲引起愁思,善於融合情景。 前詩由高樓黃昏的海風,烘托出樂曲引起的萬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後詩借長城月夜的蒼涼景色來襯托樂曲的離別之思,是融情入景。 這些詩寫的雖是「邊愁」,但意境雄渾開擴,情調激越悲涼,絶不是尋常溫柔繾綣的兒女之情。 他的《出塞》詩曾被推為唐人七絶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人準確而真實地表達了士兵們共同的願望:希望國家將帥任用得人,邊防鞏固,使他們能夠獲得和平的生活。 「秦時明月漢時關」兩句,不僅意境高遠,而且以自秦漢以來邊塞戰爭連續不斷、無數兵士不得生還的歷史,引起人們無限的沉思。 因此三、四兩句所表示的願望也就顯得深沉含蓄,耐人反覆吟味。 除上舉七絶外,他的五古《代扶風主人答》寫一個戰士垂老還家的痛苦,情節頗似鮑照的《代東武吟》。 其中「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尤其為殷番所稱道。 他描寫宮女、思婦的一些小詩,也很出色,如《長信秋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這裡寒鴉背上帶來的昭陽日影,夢後西宮夜宴的燈火,都交織着宮女們的希望和失望的心情。 他正是從這些日常生活的細微感覺中,揭示了宮女們悠長而深刻的內心痛苦。 《閨怨》詩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從當前的感受引起往事,以矛盾的心情表達怨思,更覺深刻宛轉,體貼入微。 此外如《芙蓉樓送辛漸》、《聽流人水調子》等也是他的七絶名篇。 第1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