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契丹主德光命奉國都指揮使南宮王繼弘、都虞候樊暉以所部兵戍相州,彰德節度使高唐英善待之。 戍兵無鎧仗,唐英以鎧仗給之,倚信如親戚。 唐英聞帝南下,舉鎮請降。 使者未返,繼弘、暉殺唐英。 繼弘自稱留後,遣使告雲唐英反覆,詔以繼弘為彰德留後。 庚辰,以暉為磁州刺史。 安國節度使高奉明聞唐英死,心不自安,請于麻荅,署馬步都指揮使劉鐸為節度副使,知軍府事,身歸恆州。 帝遣使告諭荊南。 高從誨上表賀,且求郢州,帝不許。 及加恩使至,拒而不受。 唐主聞契丹主德光卒,蕭翰棄大梁去,下詔曰:「乃眷中原,本朝故地。 」以左右衛聖統軍、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李金全為北面行營招討使,議經略北方。 聞帝已入大梁,遂不敢出兵。 秋,七月,甲午,以馬希廣為天策上將軍、武安節度使、江南諸道都統,兼中書令,封楚王。 或傳趙延壽已死。 郭威言于帝曰:「趙匡贊,契丹所署,今猶在河中,宜遣使弔祭,因起複移鎮。 彼既家國無歸,必感恩承命。 」從之。 會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杜重威、天平節度使兼侍中李守貞皆奉表歸命。 重威仍請移它鎮。 歸德節度使兼中書令高行周入朝,丙申,徙重威為歸德節度使,以行周代之;守貞為護國節度使,加兼中書令;徙護國節度使趙匡贊為晉昌節度使。 後二年,延壽始卒於契丹。 吳越王弘倧以其弟台州刺史弘亻叔同參相府事。 李達以其弟通知福州留後,自詣錢唐見吳越王弘倧,弘倧承製加達兼侍中,更其名曰孺贇。 既而孺贇悔懼,以金筍二十株及雜寶賂內牙統軍使胡進思,求歸福州。 進思為之請,弘倧從之。 杜重威自以附契丹,負中國,內常疑懼。 及移鎮制下,復拒而不受,遣其子弘璲質于麻荅以求援。 趙延壽有幽州親兵二千在恆州,指揮使張璉將之,重威請以守魏。 麻荅遣其將楊袞將契丹千五百人及幽州兵赴之。 閏月,庚午,詔削奪重威官爵,以高行周為招討使,鎮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副之,以討重威。 辛未,楊邠、郭威、王章皆為正使。 時兵荒之餘,公私匱竭,北來兵與朝廷兵合,頓增數倍。 章白帝罷不急之務,省無益之費以奉軍,用度克贍。 庚辰,制建宗廟。 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皆百世不遷。 又立四親廟,追尊謚號。 凡六廟。 麻荅貪猾殘忍,民間有珍貨、美婦女,必奪取之。 又捕村民,誣以為盜,披面,抉目,斷腕,焚炙而殺之,欲以威眾。 常以其具自隨,左右前後懸人肝、膽、手、足,飲食起居于其間,語笑自若。 出入或被黃衣,用乘輿,服禦物,曰:「茲事漢人以為不可,吾國無忌也。 」又以宰相員不足,乃牒馮道判弘文館,李崧判史館,和凝判集賢,劉昫判中書,其僭妄如此。 然契丹或犯法,無所容貸,故市肆不擾。 常恐漢人亡去,謂門者曰:「漢有窺門者,即斷其首以來。 」 麻荅遣使督運于洺州,洺州防禦使薛懷讓聞帝入大梁,殺其使者,舉州降。 帝遣郭從義將兵萬人會懷讓攻劉鐸于邢州,不克,鐸請兵于麻荅,麻荅遣其將楊安及前義武節度使李殷將千騎攻懷讓于洺州。 懷讓嬰城自守,安等縱兵大掠于邢、洺之境。 契丹所留兵不滿二千,麻荅令所司給萬四千人食,收其餘以自入。 麻荅常疑漢兵,且以為無用,稍稍廢省,又損其食以飼胡兵。 眾心怨憤,聞帝入大梁,皆有南歸之志。 前潁州防禦使何福進,控鶴指揮使太原李榮,潛結軍中壯士數十人謀攻契丹,然畏契丹尚強,猶豫未發。 會楊袞、楊安等軍出,契丹留恆州者才八百人,福進等遂決計,約以擊佛寺鐘為號。 辛巳,契丹主兀欲遣騎至恆州,召前威勝節度使兼中書令馮道、樞密使李崧、左仆射和凝等,會葬契丹主德光于木葉山。 道等未行,食時,鐘聲發。 漢兵奪契丹守門者兵,擊契丹,殺十餘人,因突入府中。 李榮先據甲庫,悉召漢兵及市人,以鎧仗授之。 焚牙門,與契丹戰。 榮召諸將併力,護聖左廂都指揮使、恩州團練使白再榮狐疑,匿于別室,軍吏以佩刀決幕,引其臂,再榮不得已而行。 諸將繼至,煙火四起,鼓噪震地。 麻荅等大驚,載寶貨家屬,走保北城。 而漢兵無所統壹,貪狡者乘亂剽掠,懦者竄匿。 八月,壬午朔,契丹自北門入,勢復振,漢民死者二千餘人。 前磁州刺史李谷恐事不濟,請馮道、李崧、和凝至戰所慰勉士卒,士卒見道等至,爭自奮。 會日暮,有村民數千噪于城外,欲奪契丹寶貨、婦女,契丹懼而北遁,麻荅、劉晞、崔廷勛皆奔定州,與義武節度使邪律忠合。 忠,即郎五也。 第8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