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東魏以尚書令孫騰為司徒。 辛未,上祀南郊。 魏丞相泰於行台置學,取丞郎、府佐德行明敏者充學生,悉令旦治公務,晚就講習。 東魏丞相歡,以徐州刺史房謨、廣平太守羊孰、廣宗太守竇瑗、平原太守許惇有政績清能,與諸刺史書,褒稱謨等以勸之。 夏,五月,甲戌,東魏立丞相歡女為皇后;乙亥,大赦。 魏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弼為司空。 秋,七月,魏以扶風王孚為太尉。 九月,甲子,東魏發畿內十萬人城鄴,四十日罷。 冬,十月,癸亥,以新宮成,大赦,改元興和。 魏置紙筆于陽武門外以求得失。 十一月,乙亥,東魏使散騎常侍王元景、魏收來聘。 東魏人以《正光歷》浸差,命校書郎李業興更加修正,以甲子為元,號曰《興光歷》,既成,行之。 散騎常侍朱異奏:「頃來置州稍廣,而小大不倫,請分為五品,其位秩高卑,參僚多少,皆以是為差。 」詔從之。 於是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 時上方事征伐,恢拓境宇,北逾淮、汝,東距彭城,西開牂柯,南平俚洞,建置州郡,紛綸甚眾,故異請分之。 其下品皆異國之人來歸附者,徒有州名而無土地,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縣,刺史守令皆用彼人為之,尚書不能悉領,山川險遠,職貢罕通。 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餘州不知處所。 凡一百七州。 又以邊境鎮戍,雖領民不多,欲重其將帥,皆建為郡,或一人領二三郡太守,州郡雖多而戶口日耗矣。 魏自西遷以來,禮樂散逸,丞相泰命左仆射周惠達、吏部郎中北海唐瑾損益舊章,至是稍備。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六年(庚申,公元五四零年) 春,正月,壬申,東魏以廣平公庫狄干為太保。 丁丑,東魏主入新宮,大赦。 魏扶風王孚卒。 二月,己亥,上耕藉田。 魏鑄五銖錢。 東魏大行台侯景出三鵶,將復荊州,魏丞相泰遣李弼、獨孤信各將五千騎出武關,景乃還。 魏文後既為尼,居別宮,悼後猶忌之,乃以其子武都王戊為秦州刺史,使文後隨之官。 魏主雖限以大計,而恩好不忘,密令養髮,有追還之意。 會柔然舉國度河南侵,時頗有言柔然以悼後故興師者,帝曰:「豈有興百萬之眾為一女子邪!雖然,致人此言,朕亦何顏以見將帥!」乃遣中常侍曹寵賫手敕賜文後自盡。 文後泣謂寵曰:「願至尊千萬歲,天下康寧,死無恨也!」遂自殺。 鑿麥積崖而葬之,號曰寂陵。 夏,丞相泰召諸軍屯沙苑以備柔然。 右仆射周惠達發士馬守京城,塹諸街巷,召雍州刺史王羆議之,羆不應召,謂使者曰:「若蠕蠕至渭北者,王羆自帥鄉裡破之,不煩國家兵馬,何為天子城中作如此驚擾!由周家小兒恇怯致此。 」柔然至夏州而退。 未幾,悼後遇疾殂。 五月,乙酉,魏行台宮延和、陝州刺史宮延慶降于東魏,東魏以河北馬場為義州以處之。 東魏陽州武公高永樂卒。 閏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己丑,東魏封皇兄景植為宜陽王,皇弟威為清河王,謙為潁川王。 六月,壬子,東魏華山王鷙卒。 秋,七月,丁亥,東魏使兼散騎常侍李象等來聘。 八月,戊午,大赦。 九月,戊戌,司空袁昂卒,遺疏不受贈謚,敕諸子勿上行狀及立銘志。 上不許,贈本官,謚穆正公。 冬,十一月,魏太師念賢卒。 吐谷渾自莫折念生之亂,不通於魏。 伏連籌卒,子誇呂立,始稱可汗,居伏俟城。 其地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裡,官有王、公、仆射、尚書、郎中、將軍之號。 是歲,始遣使假道柔然,聘于東魏。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七年(辛酉,公元五四一年) 春,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 辛丑,祀明堂。 宕昌王梁企定為其下所殺,弟彌定立。 二月,乙巳,以彌定為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辛亥,上耕藉田。 魏幽州刺史順陽王仲景坐事賜死。 三月,魏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反,大都督于謹討擒之。 夏,五月,遣兼散騎常侍明少遐等聘于東魏。 秋,七月,己卯,東魏宜陽王景植卒。 魏以侍中宇文測為大都督、行汾州事。 測,深之兄也,為政簡惠,得士民心。 地接東魏,東魏人數來寇抄,測擒獲之,命解縛,引與相見,為設酒殽,待以客禮,並給糧餼,衛送出境。 東魏人大慚,不復為寇,汾、晉之間遂通慶弔,時論稱之。 或告測交通境外者,丞相泰怒曰:「測為我安邊,我知其志,何得間我骨肉!」命斬之。 第4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