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太后兄弟八人,獨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憐之。 曼寡婦渠供養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 莽因折節為恭儉,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 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鳳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書,願分戶邑以封莽。 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皆當世名士,咸為莽言,上由是賢莽,太后又數以為言。 五月,乙未,封莽為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宿衛謹敕,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 故在位更推薦之,游者為之談說,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 敢為激發之行,處之不漸恧。 嘗私買侍婢,昆弟或頗聞知,莽因曰:「後將軍朱子元無子,莽聞此兒種宜子,為買之」。 即日以婢奉朱博。 其匿情求名如此! 六月,丙寅,立皇后趙氏,大赦天下。 皇后既立,寵少衰。 而其女弟絶幸,為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銅沓,黃金涂;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 自後宮未嘗有焉。 趙後居別館,多通侍郎、宮奴多子者。 昭儀嘗謂帝曰:「妾姊性剛,有如為人搆陷,則趙氏無種矣!」因泣下忄妻惻。 帝信之,有白後姦狀者,帝輒殺之。 由是後公為淫恣,無敢言者,然卒無子。 光祿大夫劉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於是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及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上疏言得失,陳法戒。 書數十上,以助觀覽,補遺闕。 上雖不能盡用,然內嘉其言,常嗟嘆之。 昌陵制度奢泰,久而不成。 劉向上疏曰:「臣聞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 孝文皇帝嘗美石槨之固,張釋之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 』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 棺槨之作,自黃帝始。 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丘壠皆小,葬具甚微;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 此誠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 孔子葬母于防,墳四尺。 延陵季子葬其子,封墳掩坎,其高可隱。 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親、骨肉皆微薄矣。 非苟為儉,誠便于體也。 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項籍燔其宮室、營宇,牧兒持火照求亡羊,失火燒其臧槨。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 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無德寡知,其葬愈厚。 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 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見矣。 陛下即位,躬親節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卑為高,積土為山,發民墳墓,積以萬數,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餘,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臣甚愍焉!以死者為有知,發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無知,又安用大!謀之賢知則不說,以示眾庶則苦之,若苟以說愚夫淫侈之人,又何為哉!唯陛下上覽明聖之制以為則,下觀亡秦之禍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上感其言。 初,解萬年自詭昌陵三年可成,卒不能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 下有司議,皆曰:「昌陵因卑為高,度便房猶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靈,淺外不固。 卒徒工庸以巨萬數,至然脂火夜作,取土東山,且與谷同賈,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 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緒,宜還復故陵,勿徙民,便!」秋,七月,詔曰:「朕執德不固,謀不盡下,過聽將作大匠萬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馬殿門內尚未加功。 天下虛耗,百姓罷勞,客土疏惡,終不可成,朕惟其難,怛然傷心。 夫『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其罷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動搖之心。 」 第19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上》
第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