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稱為「孤」、「寡人」、「不谷」。 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4、至譽無譽:最高的榮譽是無須稱譽讚美的。 15、琭琭:形容玉美的樣子。 16、珞珞:形容石堅的樣子。 [引語] 這一章講「道」的普遍意義。 前半段段論述「道」的作用,天地萬物都來源於「道」,或者說,「道」是構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萬物就不能存在下去。 後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間,告誡統治者從「道」的原則出發,並常要能「處下」、「居後」、「謙卑」,即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沒有老百姓為根本和基礎,就沒有高貴的侯王。 因而在本章的內容中,同樣包含有辯證法的因素。 [評析] 在《道德經》裡,老子經常以「一」來代稱「道」,如二十二章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本章中,老子連續七次使用「一」字,其含義是相當深刻的。 楊興順說:「一切在流動着,一切在變化着,但老子認為,變化的基礎是統一而不是矛盾的鬥爭。 『天得一以清』……老子揭露了客觀世界的矛盾,企圖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鋭化,為著這一目的,他把統一看成萬物的基礎而把它絶對化。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事實上,老子認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個,宇宙的總規律也只有一個,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論,而且是物質的。 在世界的自然萬事萬物之中,老子列舉了許多相互矛盾的對立體,並認為對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最終歸於統一。 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認為矛盾和對立總要歸於統一。 在人類社會而言,老子也強調統一,認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個準繩。 這個準繩是什麼?老子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侯王應該認識到「賤」、「下」是自己的根基。 有道的人無須光華如玉,還是質樸更好一些。 總而言之,本章開頭就是講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論是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都是來源於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會再存在下去。 第40章: 反者道之動①,弱者②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③,有生於無④。 [譯文] 循環往複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註釋] 1、反者:循環往複。 一說意為相反,對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這裡指道的有形質,與一章中「有名萬物之母的」的有「相同。 但不是有無相生的“有」字。 4、無:與一章中的「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相同。 但不同於「有無相生」的「無」。 此處的「無」指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 [引語] 在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裡,老子從各方面闡述關於「道」的理論。 在本章裡,老子用極其簡練的文字,講述了「道」的運動變化法則和「道」產生天下萬物的作用。 關於「道」的基本理論,本章和四十二章都是就此而論的。 本章雖然只有兩句話,但言簡意賅,含義十分豐富。 [評析] 老子在《道德經》裡,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現象與本質,這是十分光輝和精闢的見解。 「反者道之動」,歷來解釋者有兩種觀點:一是說矛盾着的對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二是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循環往複。 其實這兩種解釋意思是相同的。 因為老子承認運動,承認運動循環往複、周而複始。 這當然是老子認識上的不足。 因為對立面的互相轉化,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實現,不具備一定條件,是不能轉化的。 不經過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轉化,這就多少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了。 「弱者道之用」,是說「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這不完全是消極的,同樣也有積極性的一面,道創造萬物,並不使萬物感到有什麼強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成長。 用弱和用強,也就是是「無為」和「有為」的區別。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的論者認為這一句可以概括出「無—有—萬物」的公式,並說萬物畢竟是從「無」而來的。 其實,老子講「有」和「無」,並不曾把「無’當作第一性的東西,而把“有」當作第二性的東西,他是把有與無當成相互對立的兩個哲學範疇,有與無都是道的屬性,是道產生天地萬物時由無形質落向有形質的活動過程。 第41章: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老子道德經註譯》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