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活的時代,正處于新舊制度相交替、社會動盪不安之際,奴隷主貴族生活日趨腐朽糜爛。 他目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狀況,因而他認為社會的正常生活應當是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但求安飽,不求縱情聲色之娛。 在此,老子所反對的奴隷主貴族的腐朽生活方式,並不是普通勞動民眾的,因為「五色」、「五味」、「五聲」、打獵遊戲、珍貴物品並不是一般勞動者可以擁有的,而是貴族生活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認為老子的觀點並不是要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對立起來,並不是否定發展文化,不像有些學者所言,認為老子的這些觀點是他對人類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所持的狹隘庸俗的反歷史觀點。 他希望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貪俗的生活。 一個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渦裡,則越會流連忘返,產生自我疏離感,而心靈則會日益空虛。 所以,老子才提醒人們要摒棄外界物慾的誘惑,保持內心的安足清靜,確保固有的天性。 如今,現代文明高度發達,許多人只求聲色物慾的滿足,價值觀、道德觀嚴重扭曲,在許多場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發狂的事例。 讀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 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應與物質文明同步發展,而不是物質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緊跟其後。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第13章: 寵辱若驚①,貴大患若身②。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③,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譯文]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 什麼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得寵是卑下的,得到寵愛感到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令人驚慌不安。 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 什麼叫做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託付他;愛惜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註釋] ①寵辱:榮寵和侮辱。 ②貴大患若身:貴,珍貴、重視。 重視大患就像珍貴自己的身體一樣。 ③寵為下:受到寵愛是光榮的、下等的。 ④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意為如果我沒有身體,有什麼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為以貴身的態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以愛身的態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引語] 這一章講的是人的尊嚴問題。 老子強調「貴身」的思想,論述了寵辱對人身的危害。 老子認為,一個理想的治者,首要在於「貴身」,不胡作妄為。 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們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責委任於他,讓他擔當治理天下的任務。 在上一章裡,老子說到「為腹不為目」的「聖人」,能夠「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才可以擔負天下重任。 此章接著說「寵辱若驚」。 在他看來,得寵者以得寵為殊榮,為了不致失去殊榮,便在賜寵者面前誠惶誠恐,曲意逢迎。 他認為,「寵」和「辱」對於人的尊嚴之挫傷,並沒有兩樣,受辱固然損傷了自尊,受寵何嘗不損害人自身的人格尊嚴呢?得寵者總覺得受寵是一份意外的殊榮,便擔心失去,因而人格尊嚴無形地受到損害。 如果一個人未經受任何辱與寵,那麼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 [評析] 本章所講關於「貴身」和人的尊嚴問題,大意是說「聖人」不以寵辱榮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的而言的。 凡能夠真正做到「為腹不為目」,不為外界榮辱亂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擔負治理天下的重責。 對於本章主旨,王夫之作過如下精闢的發揮。 他說:「眾人納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 夫不見納天下者,有必至之憂患乎?寵至若驚,辱來若驚,則是納天下者,納驚以自滑也。 大患在天下,納而貴之與身等。 夫身且為患,而貴患以為重累之身,是納患以自梏也。 惟無身者,以耳任耳,不為天下聽;以目任目,不為天下視;吾之耳目靜,而天下之視聽不熒,驚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傾。 」(王夫之:《老子衍》)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老子道德經註譯》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