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註釋]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這裡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的言行有類于水,而水德是近於道的。 ②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于眾人所不願去的地方。 ③幾于道:幾,接近。 即接近於道。 ④淵:沉靜、深沉。 ⑤與,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養之人。 ⑥政,善治:為政善於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⑦動,善時:行為動作善於把握有利的時機。 ⑧尤:怨咎、過失、罪過。 [引語]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後,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 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評析]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認為水德是近於道的。 而理想中的「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他的言行有類于水。 為什麼說水德近於道呢?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 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 」以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 水滋潤萬物而無取于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窪、最潮濕的地方。 在此後的七個並列排比句中,都具有關水德的寫狀,同時也是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老子並列舉出七個「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啟發。 最後的結論是: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 也就是說,寧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沒有什麼怨尤。 《荀子·宥坐》記載了孔子答第子子貢問水的一段對話:「孔子觀于東流之水。 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 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 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 淖約微達,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志。 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在此處,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備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這裡涉及到德、義、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範疇。 這其中的觀點與道家有顯而易見的區別,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 可以此段引文與《道德經》第八章參照閲讀。 第9章: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鋭之③,不可長保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⑤。 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鋭勢難以保持長久。 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 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註釋] ①持而盈之:持,手執、手棒。 此句意為持執盈滿,自滿自驕。 ②不如其已:已,止。 不如適可而止。 ③揣而鋭之:把鐵器磨得又尖又利。 揣,捶擊的意思。 ④長保:不能長久保存。 ⑤咎:過失、災禍。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後,不再身居其位,而應適時退下。 「身退」並不是退隱山林,而是不居功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規律。 [引語] 第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老子道德經註譯》
第11頁